今年做過好些咨詢,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是:我之前工作很忙,錯過了6歲前的陪伴,現在特別后悔,我只想知道我還來得及嗎?
案例A、行為背后的聲音
新來的孩子上了一節課,課后,我開門見山:“你為什么想來找我?”媽媽簡單和我說了一下孩子最近的表現,孩子膽子不大,你和他主動交流他很內向,基本不回答,會躲在媽媽身后,臉上有羞澀表情,有目光交流……
第一次繪畫的基本情況是:繪畫個體較小,畫面呈現孤獨感……
媽媽說:孩子最近很不配合,你提的要求啊,他會明顯反抗,學校里不愿意和老師打招呼……
哦!表現是這樣,那么背后的聲音又是什么呢?不配合后面的原因會是什么呢?不愛打招呼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兩個字:情緒!
有情緒了,所以心里不爽了,所以就不會配合你們嘛!那么情緒的背后又是什么?
兩個字:渴望!
渴望你們看見我;渴望你們多陪我;渴望你們了解我多一些;渴望你們搞清楚弄明白,不要錯怪我!
如果是這樣,那就不要想太多,好好陪陪孩子吧!用你的全身心去感受他們,孩子一時的拒絕,一定不可能只因為一時興起那么簡單,肯定在此之前,會有一些信號給到父母們,只是你們沒有catch而已!
案例2、發脾氣的早晨
孩子來上課,給孩子們拍照時,無意間看見手機里媽媽和我私信,讓我觀察一下孩子行為如何?會不會有情緒?
上課了,孩子來晚了幾分鐘,在大廳站著,我正好看見就走過去拉住她的小手,一起進了畫室。
后來才得知,一早挨揍了。
以我對孩子多年的了解,我知道孩子不太可能是因為“叛逆期”,所以了解下來,發現原來是媽媽最近工作很忙,壓力很大,很少陪伴,加上一早又出去忙了一下自己的事情,孩子又受了委屈,小火山“爆發”了,呵呵。
也許我們會覺得,我最近這么忙碌,作為我的孩子,你要是愛我,就應該體諒、自覺、懂事……吧啦吧啦
我只想說:你當孩子是圣人呀?哈哈,他們還小,就是個孩子,要你陪,要你寵,所以咯,你再忙,壓力再大,關她們什么事情,是你們欠他們的,因為占用了陪伴他們的時間,還沒個好臉色,不好好陪!所以你想要他們自覺來支持你的工作,艾瑪,你想多咯,哈哈!
后來我和孩子悄悄咬耳朵,還和她擊掌,孩子很開心,其實他們要的說白了“公平”嘛,哈哈。
錯過6年的陪伴,沒有靈丹妙藥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想要個痛快,最好是什么秘籍,過個一兩個禮拜就把孩子搞定!
我想說:沒有!
你錯過了最佳的6年,就準備好用更高質量、更長久的誠意去“融化”、“溫暖”他們,讓他們把封閉的心門打開吧!
也許成績不好的孩子,父母會送去補習班,一對一,花個幾萬塊!講真:沒用!真的沒用!不是補習能解決的事情唉!
上課專注力不行的孩子,父母想送去培訓專注力,也是價格不菲的課程,管用嗎?專注力不集中并非訓練一下專注力就可以的。孩子內心的躁動,可不是花錢能搞定的!
安全感不好的孩子,父母想讓壯壯膽子就好起來,也許吧,練練小主持人,參加多一些社會活動,可根源還是在父母那里,你們把能量往外放,其實內在的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叛逆期特別讓人頭大的孩子,父母有的跪下來哭,總想著孩子會好起來,你和她的情感鏈接不夠深,你憑什么這么自信呢?再者,親子關系好的孩子,本身叛逆期就不會有什么大起大落的。
所以,還是回去原來的地方,把丟掉的東西找回來是不太可能了,因為丟掉的是一顆小樹,現在回去你也只能看到一棵大樹了。
我們能做的,不是去補起那個洞,而是用強大的愛,在洞的四周把它圍起來,越來越厚越來越厚,讓那個洞相對的“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