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男兒生當歌萬闕,死當以鑄千秋業(yè)

白起

輕風亂處,捻得一捧青葉,添幾回紅爐小煮。我曾借了明月當頭,看閃爍星辰點染夜的眼眸,案上茶水還未涼透,清風卻又翻過幾頁書。史冊間,一筆書,那些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還在跌宕起伏。

古語云:常勝者必善敗。

古語又云:勝負乃兵家常事。

秦將白起,掛帥三十七年,拔六國七十余城,此生,無敗績。

以至于我想,應是上天垂憐,看不慣春秋列國的分崩離析,看不慣百姓顛沛流離,特令貪狼星下凡降生白起,彌平這一場亂世烽煙。

千載之后,烙在紙上的眉目已然失真,鐫刻在歷史的故事業(yè)已黯淡。

千載之后,隔著昏黃紙張,我的目光似穿越無數(shù)個世紀,來到昔年風沙蔓延的古戰(zhàn)場,將那些折戟沉沙從頭拾起,低眸緬懷,史冊之外,江水湯湯,史冊之中,他運籌帷帳。


白起

史書沒有關心白起從何處來,他的身世,一片空白,他的篇章,注定只屬于戰(zhàn)場。

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至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的這段歲月,中原大地,分崩離析,群雄并起間,大小諸國各自為政,一如分布在海面上的零星荒島,被混亂殺伐分割的支離破碎。

亂世洪荒,王侯將相,無不想逐鹿,莫不想稱王。秦國初如虎狼,掠去韓魏大片國土,后如饕餮,不斷蠶食著六合八荒。韓魏兩國忍無可忍,于公元前二百九十三年派出名將暴鳶、公孫喜,領兵二十四萬,于三國交界處的伊闕城下,整軍反擊。

秦將白起,這時來到了他的戰(zhàn)場。

他沒有經過任何鋪墊,就這樣橫空出現(xiàn)于世人眼前。當鐵甲銀槍的白起躍馬來到伊闕城下,揚鞭一指,就注定于史書上繪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世人景仰,千秋萬代。

敢于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人堪稱勇士,統(tǒng)率全局,運籌帷幄的便是棟梁。

放眼戰(zhàn)場,風沙慢漫,韓魏揮兵二十四萬,大軍壓境如同垂在上空沉甸甸的云團,黑壓壓的一片。刀劍森森,旌旗飄揚,戰(zhàn)鼓擂響,撼天動地,旁的人見了,贊嘆時或許心頭還上添幾分膽怯。獨有白起,縱馬巡視間,目光便如鷹隼般盯住了敵軍破綻——韓魏聯(lián)軍,其心不齊!

群雄逐鹿的這片大地上,國度、王朝、勢力,雨后春筍般爭相浮現(xiàn),此起彼伏,此消彼長。亂世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亦無永遠的敵人,所謂聯(lián)軍,也不過是短暫的利益共同體。戰(zhàn)場上,任何一方都想盡可能的保存自己實力,在對方你死我活的殘殺中,坐收漁翁之利。

此間白起將兵十萬,城下韓魏聯(lián)軍猶豫不決,還在觀望。

而白起,是天生的,超乎他們想象的不世將才。

白起故布疑陣,先行牽制實力較強的韓軍,爾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魏軍發(fā)起了全面的攻擊。彼時魏軍懷揣著收取漁翁之利的美夢尚在酣睡,一時陣腳大亂,魏國名將公孫喜戰(zhàn)死殉國。韓軍聞之,不覺戚戚,轉眼士氣已失。白起抓緊時機,集中兵力從兩翼和正面包抄,韓軍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

這局運算籌謀,勝了。

《孫子兵法》軍爭篇有云: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而白起就只是白起,他是一個極端張狂的人。所謂兵圣,打了勝仗的人,就是兵圣戰(zhàn)神,他下令,全軍追擊!

這是白起現(xiàn)于史冊的第一場戰(zhàn)役——伊闕之戰(zhàn)。秦軍以十萬之師全殲韓魏聯(lián)軍二十四萬,秦將白起以五座城池,二十四萬具尸首,向紛紜亂世中的諸國宣示:西北狼,出山了!

于是乎,四面烽煙起,天下紛紛說絕世。


白起

白起似乎就是為戰(zhàn)爭而生的。

伊闕之后,所向披靡。決戰(zhàn)趙將賈偃;攻楚于鄢;攻魏于華陽;攻韓于陘城,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以至六國之內,白起威名所至,無人再敢掛帥迎敵。

那年奉了秦王號令,揮師攻楚,軍隊過處,勢如破竹,連下五座城池,使得楚都一戰(zhàn)而成秦國南郡,楚王避難于陳。捷報傳至咸陽,秦昭王嘆服于白起戰(zhàn)功,封他為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安民。楚國曾是一方霸主,而今以國破君離的結果成為白起殺伐之路的墊腳石。

武安君白起,似乎已經無敵了。

楚潰之后,縱觀六國,還能與秦一戰(zhàn)的,約莫就只有趙國了。秦之強盛,得益于商鞅變法。商鞅雖死,其法猶存,商君之法讓無數(shù)杰出青年不再受困于門第,以軍功、才能出任官爵,由此,諸多青年才俊力爭上游,秦軍得以兵強馬壯。而趙武靈王經推廣胡服騎射,戰(zhàn)力亦大幅度提升。

秦趙一戰(zhàn),在所難免。

白起發(fā)奇兵,出奇謀,勝了。可這次他勝的不怎么光榮,世人都只記住了他的殘暴。

是啊,戰(zhàn)國兩百年間,有兩百多萬兵士死于戰(zhàn)亂中,其中二分之一以上就是亡于白起之手。秦趙這場決戰(zhàn),即史書中赫赫有名的——長平之戰(zhàn)。最先趙國出老將廉頗,秦國出名將王龁,秦軍疲憊,遠道而來,廉頗堅壁清野,死守不出。這場仗,久拖明顯于秦不利,于是秦國派人賄賂趙國權臣,以廉頗年老為名,以趙括換廉頗,爾后暗中啟用六國噩夢——白起。為怕白起掛帥讓趙軍部屬周詳,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

《孫子兵法》謀政篇有云: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白起他就是這么一個,讓敵國聽到名字,都聞風喪膽的將領。

? ?為將者,戰(zhàn)績輝煌至此,卻也不枉此生了。

長平一戰(zhàn),白起固然勝了,他此生無敗績。然趙軍降者四十萬,秦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在那物資奇缺的年代,秦軍養(yǎng)活不了那么多人,更何況四十萬人,若生嘩變,后果不堪設想。白起一不做,二不休,將那四十萬降兵,全數(shù)坑殺。

世人道他太殘忍,他何止是殘忍。卸下盔甲,哪個士兵不是有血有肉的百姓?可白起將他們都殺了。殺降卒,多損陰德,六國之人因此叫他,“殺神”、“人屠”。

坑殺降卒四十萬,白起徒有一生的不敗戰(zhàn)績,卻為后人尤其是儒家一脈,唾為“殺人魔王”而始終未能居于名將之列。

可白起就是這么一個我行我素的人,殺伐果斷,萬事隨心,負了青天也不在意。這世間,他將浮云笑生死,河山萬里一局棋。

折損四十萬精銳,這足以讓胡服騎射了那么多年的強大趙國一蹶不振。那時白起鐵了心要一鼓作氣,覆滅趙國,可趙國派人賄賂秦國當時的宰相范雎,范雎同白起原就不和,如今白起居功至偉,當然要說得一番話了。于是秦昭王以軍隊久疲為名,召回白起,白白錯過了滅趙的大好時機。

白起

如若歷史可以假設,沒有范雎的那場進言,白起一鼓作氣,那“六王畢,四海一”的千古一帝,卻不知又是誰。

如火如荼的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不久之后,秦國又率軍攻打趙國了,而這一次,白起拒絕掛帥。他雖是個張狂的人,卻也出人意料的謹慎。坑殺降卒四十萬,他深知趙國人對他的仇恨,何止刻骨!彼時萬眾一心,這仗還真不好打。可惜這番籌謀,落在秦昭王心目中,白起的推辭就只有一個理由,對自己先前的決定懷恨在心。

秦昭王敗了。秦昭王想起賦閑在家,悠然養(yǎng)病的白起了。

白起冷冷回他,“不聽臣言,今日如何!”

白起就是這么一個張狂自負又極度任性的人,當他對他的君王說出那八個字時,就已注定了他不得善終的結局。

他是行走于大漠中一匹孤傲的狼,注定馳騁于疆場,而不是生于權謀。

秦昭王貶他為庶民,偏不偏,就在白起離任之后,秦國對外的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敗退。

巧合還是必然?這都不重要,總之秦昭王是憤怒了,此刻他的眼中,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他,好像他的江山,是靠白起一個人打下的,秦昭王偏偏不信。

功高蓋主的人,從古至今都只有一個結局。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雎進言說: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天子一怒,一紙詔書就派人給送過去了,喝令白起自裁。

白起仰天長嘆,我何罪于天下而至此哉?而后他又苦笑,我固當死。長平之戰(zhàn),趙卒降者數(shù)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矣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終是個忠誠的人,他仗劍自盡。

那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于長空中消逝的無聲無息。

戎馬沙場敵灰滅,一朝身敗于反間,后來有許多人評說過白起的故事。

我合上清風拂亂的書本,千年后的月色流到今夜仍有些涼,是不是千古帝王心,都曾涼薄至此。沒來由想起一句傳了很久的話:戰(zhàn)沙場,撒血淚,我為你贏江山萬里,卸鎧甲,伏殿前,你賜我毒酒一杯。

千秋萬代,這樣的故事,一遍遍上演。泛黃的紙張上,好似有人影浮現(xiàn),朦朦朧朧,又似我穿過千個世代,一步步來到了昔年風沙蔓延的古戰(zhàn)場。

看云變潮涌烽火吞江山,金槍鐵甲橫掃兵馬悍。

男兒生當歌萬闕,死當以筑千秋業(yè)。

掬一捧亙古的月光,釀一段纏綿的酒香,敬一場你一世為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 緣念 轆轆車馬駛過,夢里醉倒流年,歷史無情流逝,做過客望盡爭鳴一場。 諾大的咸陽宮內,沒有任何聲音,只有默默...
    小森geuveu閱讀 2,247評論 0 1
  • 想想我們從幼稚園牙牙學語一直到大學的出口成章,這漫長的學習階段都能堅持下來,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了,想到在未來的...
    豆姑涼的私房話閱讀 482評論 0 0
  • IP的交付 間接交付:發(fā)送方通過分組的目的IP和路由表來查找改組應當被交付的下一個路由器的IP地址。路由器收到分組...
    nino天閱讀 579評論 0 1
  • 過程分享: 1,用鉛筆把仙人掌的造型輪廓畫出來,注意用鉛筆畫時,鉛筆痕跡稍微輕一些。 2,整體鋪顏色,上色前先把該...
    張淏水彩閱讀 69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