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寫作方面的書籍,其中有一本叫做《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它是由加拿大作家,就讀于哈佛大學的布蘭登·羅伊爾所著。全書只有一百多頁,它從結構、風格、可讀性方面入手,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效寫作原則。無論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的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信手拈來的簡單任務,從而使學習生涯和職業道路都更加輕松。
與我之前看的寫作書相比,該小紅書更注重的是寫作方面的細節,它提醒我們不要陷入了寫作方面的各種坑。作為一個寫作新手,很慶幸能讀到此書。書中提到的幾點,我覺得特別重要。
一、結構方面
1.先寫總結,開門見山
無論寫什么類型的文章,最好的寫作方法是“自上而下”,讓讀者在文章開頭就明確知道作者的寫作意圖,這令讀者更有興趣看下來,千萬不要玩捉迷藏的游戲,讓人捉摸不透,反而讓人覺得在浪費讀者的時間,有種被人帶著“游花園”的感覺。書中作者還詳細列舉出了很好的例子加以說明該寫作方法的好處。
2.列示的觀點二到四個為好
在確定要寫什么內容后,應該把主題分為二到四個觀點,最好是三個。在文章的開頭恰當使用引導句,以達到順利引出將來在文章討論的事項。引導句中的每個事項,報告的正文應擴展成獨立的一個段落。
二、風格方面
1.不要使用模糊的語句
正如文章開頭要清楚說明作者的意圖一樣,在文章中,千萬不要使用讓人產生模糊的語句,令讀者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模糊的語言會弱化文章的主題,因為它迫使讀者猜測你要表達的含義,而無法完全專注于你的觀點,選擇準確、描述性詞匯會使文章更有力。有時,為了準確和具體,你必須使用更多的詞語,砍掉多余的詞語固然重要,但是充分論證所說的內容更重要。
2.讓你的例證個性化
在寫文章時,多例舉一些關于自己的事情,更容易打動讀者,使文章更難忘。其實與其看到作者例舉他人的事情,讀者更樂意通過作者的個人經歷來了解作者。另外詳細的支撐論點會給讀者一種感受,即作者本人在這樣或那樣的情境下會如何處理。同時也可以使用引用、類比、明喻和暗喻的寫作技巧,支撐所寫的內容。
3.可讀性
1.巧妙利用排版和設計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里,作者建議提高文章的可讀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文檔的空白頁,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頁面邊緣可以使文章讀起來更輕松。另外,適量地附加上圖片,更讓人視角廣闊。的確,現在每天我們接觸到大量的信息,第一眼看上去就讓人的視角感覺不舒服的文章,人們就不會有多大興趣瀏覽下去,自然而然瀏覽量就少了。
看以下圖,改善后的版本看起來是不是舒服多了。
2.運用可讀性工具
在文章中,可用一些小裝飾來突出關鍵詞和短語,讓讀者更快速了解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和立場。這種小裝飾可能包括字體的粗體、斜體、破折號、項目編號、列舉和陰影。
3.回顧和修改文章
很多有關寫作方面的書都提到必須修改文章,最好是把文章放幾天后,再回過頭來修改,你會發現自己看待這篇文章的視角和觀點又更新了。很多大作家至少需要修改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寫作,看來像我這些寫作小白,得在修改文章方面多花時間了。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其實更適合于像我這樣的寫作新手,它的文章篇幅短小,內容簡單易明,的確是一本可隨時翻閱的小紅書。你還在為如何下筆煩惱嗎?趕緊看看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