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學校不被虐待:父母是關鍵

今天突然發現鋪天蓋地的消息,關于攜程親子園的虐童事件。

看了相關報道和視頻之后,我的確被孩子的柔弱和幼師的殘忍所刺痛。

但冷靜下來,我們需要探索的是,如何能減少自己孩子被虐待的可能。

針對幼兒園的孩子,我們一起來從虐待相關的成因和對策進行探索。

一、引

許多家長和社會人士在痛心疾首的同時,都積極呼吁:

增強政府監管、改善幼師待遇、提升幼師入職門檻、加強虐童行為的懲處和打擊力度、安裝24小時監控等等方法。

甚至有的家長激動的說:法律太遠,拳頭很近。應該把失職的幼師揍一頓。

我個人感覺,都有道理。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這些措施和建議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實現的事情。

等到外界所有條件都改善了,想必我們的孩子都已經要參加工作了吧。

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關注一個更重要和有效的角度,那就是從家庭教育著手。

有一句諺語說:

我們如果不想被傷害,與其把所有地面的荊棘全部清除,不如讓自己穿上一雙鞋子。

這樣,再多的荊棘也不容易傷害我們的腳了。”

我們可以先來想想,是不是再暴殄的幼教也不會對每個孩子都很不好,而是會集中虐待一小部分孩子?

為什么會虐待這個孩子,而不是那個?

也就是,這一小部分最容易被老師虐待的孩子,自身也有一定的特質。

二、客觀成因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眾多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客觀成因。

第一,每班的幼教數量有限,自然會出現照護精力不足的情況。

作為一位媽媽,我對于照護孩子的難度深有體會。

在我基于對自己孩子無限的喜愛和全心全意只照顧一個的狀態下,平常照看孩子,也難免情緒失控。

當孩子特別頑皮或執拗不講理,我也會有憤怒,想打他的沖動。

所以,可以想象,幼教面對比我困難10倍以上的管理工作,難免對班里特別搗亂的孩子有情緒波動。

第二,人的喜好不均是不可回避的。

同樣作為一個老師(雖然我主要教成年人),

我面對積極配合和上進好學的學生,會自然有一種喜愛;

對于無視我的指導,自由懶散的學生,也自然有一種抵觸。

可見,要讓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愛,最根本的方式是從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讓他有積極上進的品質。

第三,任何外在的約束,都很難徹底的控制老師的行為模式。

因為老師對待孩子的靈活空間很大。

比如,老師對一個孩子好,可以從態度、眼神、說話方式、用詞和行為等等方面表現出來。

同樣,老師要對一個孩子不好,很多時候根本不用從行為上表達,而是從語氣和態度上就會傷害到孩子。

就算我們裝上攝像頭24小時監控,也有攝像頭拍不到的盲區呀。

可見,只依靠外界規則的約束,并不能根本保護到自己孩子的內心。

三、對策

所以,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師的關愛,而不是傷害,

最重要的對策是讓孩子具備集體生存的能力。

這需要父母從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著力,而不能指望學校教育

——那種對每個孩子蜻蜓點水式關注的大鍋飯培養模式。

對策一,培養孩子行動的獨立性,避免過于依賴他人。

舉例,如果孩子能夠自己享受獨自玩耍的快樂,他就不會對環境過于挑剔。

如果孩子總是需要父母或他人陪著才能玩,那么孩子離開家人的寵愛就會難受和煩躁。

對策二,培養孩子情緒調節能力,學會自己疏解壓力。

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孩子,隨時都是輕松和喜悅的,他們可以很容易自娛自樂,也不會對得失斤斤計較。

這樣的孩子在集體中很容易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樂在其中。

而情緒調節能力弱的孩子,很容易發脾氣,情緒暴躁,自私而缺乏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更難適應不被關注的集體生活,他們很喜歡成為事件的主角,并需要老師的大量關注。

提升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不去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和失敗,學會承擔責任。

對策三,讓孩子學會基本交友理念。

比如,不欺負其他同學,樂于分享,與善待自己的同學做朋友。

不爭強好勝,不搶奪他人的東西,與喜歡打架的孩子保持一定距離,等等。

如果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樂于付出,友善待人,那么他們在幼兒園會讓老師省心很多。

如果父母培養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其他小朋友,那么他有可能在班級經常惹事和打架,讓老師心力憔悴。

對策四,與孩子頻繁深入的溝通,及時化解壓力。

我個人喜歡在睡覺之前,與孩子聊聊一天從早到晚的經歷,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吃飯等等。

這樣就會逐漸養成,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經歷和心情的習慣。

如果父母盡可能多的傾聽和認同,與孩子在同一心理狀態下進行互動,那么孩子就可能愿意不斷講自己的喜樂和困惑。

于是,父母就可以與孩子及時了解情況,并有針對性的疏導和解決孩子的心理困惑。

對策五,多鼓勵和肯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自信起來。

成長本來就充滿了驚喜。

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享受這份成長的喜悅。

比如,我們告訴孩子,“你現在已經會自己穿鞋子了!”

“你已經會自己吃飯了!”

“你已經會自己穿衣服了!”

“你已經會幫媽媽找東西了!”等等。

這樣,孩子能通過父母看到自己的優點。

甚至有很多人說,每個媽媽都是自己孩子的腦殘粉。這樣挺好。

對策六,與老師保持正面溝通。

如果想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更關注,父母可以適當與老師保持互動。

也可以把孩子的成長分享給老師。

讓老師也了解到孩子的更多側面,增加老師對孩子的認同。

……

方法很多,無法一一列舉。

總結可知,幼兒園固然重要,父母需要花精力選擇一個軟硬件皆優的。

但根本決定孩子是否可以得到老師善待的方法是,

培養一個獨立、友善、能適應集體生活的孩子。

與每位家長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