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朋友因為做讀書筆記的事情吵了個面紅耳赤,原因是他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讀書筆記必須是電子版的,一直以來都崇尚讀書就要讀紙質、筆記一定要記在紙上才踏實的我對此當然不能接受,所以為了吵贏(好勝心就是這么強,哈哈),扭頭回家去找資料了。現在想想,我那樣默不作聲的走掉,朋友大概會以為我慫了……
查完資料才知道,原來網友對于讀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做紙質筆記還是電子的筆記的爭論早就像粽子要吃咸粽還是甜粽一樣激烈了。雙方各執一詞,說的好像都很有道理的樣子。而究竟哪方更有優勢好像也都沒有一個最終的結論,只能說各有優勢,根據個人習慣選擇就好。
所以,我決定分2期來介紹一下關于如何做好讀書筆記的方法。本篇先只就紙質書的讀書筆記進行介紹,各位做電子筆記的小伙伴們也不要著急,我也會盡快為您奉上。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人類記憶任何一樣東西,只要過了20分鐘,能記住的可能就只剩下58.2%。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內容會越來越多。
既然這么容易遺忘,聰明的人們總是會做點什么來保存盡可能多的記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隨著越來越多人的使用筆記并取得不錯的效果,記筆記就漸漸成為了大家加深印象、提高記憶的重要手段。
01筆記前的準備
1.計劃要讀的書。
做讀書筆記的前提首先是要有一本計劃要讀的書,這本書的選擇很關鍵,建議大家可以借助豆瓣、知乎等多方平臺的評分和評論進行綜合評估,或者通過周圍優秀人士的推薦后進行購買,不要盲目去選擇。
2.?至少三種顏色的筆。
3.一個筆記本。如果沒有書籍潔癖的話,建議盡量還是將看書過程中的一些臨時想法直接記在書上,這樣不僅能節省我們謄抄的時間,在之后翻看的時候,還能很直觀的看到我們當時的想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不再需要一個筆記本了。畢竟一本書里空白的空間有限,而且對于書中章節框架的思考和回顧、精彩句子的留存以及讀后的書評感受等內容就沒辦法全部都記在書上,這時候準備的筆記本就能派上用場了。
02怎么記筆記?
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不同的內容
事先規定好哪種顏色標注哪類內容,如紅色筆標注難點,黑色筆標注重點,藍色筆記錄自己的想法,可以讓我們清晰快速地找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筆記。
摘抄關鍵句子
盡管摘抄內容會花費我們一定的時間,但有些內容卻十分值得我們摘抄。也可以進一步將關鍵句進行提煉、縮減,總之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于該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記錄我想到了什么以及對我有什么用
寫讀書筆記時要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摘錄重要語句,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記錄書中的某些觀點引發了我怎樣的思考,未來這些觀點我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繪制思維導圖/列出目錄大綱,記錄整體框架
思維導圖既可以借助電子軟件呈現,也可以通過手繪簡單的繪制,相對于軟件來說,手繪的優勢是可以更加快速和隨心所欲。繪制思維導圖和列出目錄大綱是為了對所有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框架。這里,我們可以針對書的難以程度決定是在讀書的同時繪制還是看完之后再繪制。一般對于較難、大部頭或結構性較強的書,建議邊讀邊做筆記;對于簡單、不太厚或結構性較弱的書,建議讀完再做筆記。
寫書評
除了閱讀時的即時記錄,讀完書后的書評也是加深印象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內容可以包括: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什么?+由此我想到了什么?+本書對我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
03筆記做完還有什么用?
做讀書筆記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點是筆記的再利用和再補充。很多人認為做完筆記之后就算是“功德圓滿”了,但這恰恰又忘了我們上文提到的記憶遺忘曲線。記讀書筆記雖然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記憶,但不常去回顧的話還是會慢慢忘記。所以建議大家平常要多去回顧以往的筆記內容。另外,由于不同的階段對于同樣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有時候重讀原書,也會引發許多新的不一樣的理解和思考,這時候,對原先筆記進行補充和調整,是我們認知升級的重要方式,也是讀書筆記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