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進貢皇家,今被稱中國米中之王的增城絲苗米

季節在流轉,秋天的味道,愈發濃烈,伴著秋天的晨風,心血來潮來到“增城絲苗米”的種植區域

大片的稻穗引來許多鳥雀,撲棱著翅膀,圍著稻田低飛著。真美,雖然這種美景容易消逝,可是它會年復一年與我們相會,可是就算每年見一回。

增城的絲苗米為何稱為“中國米中之王”?

增城絲苗米有“中國米中之王”之稱,與增城掛綠荔枝齊名。

絲苗米很奇怪,與掛綠荔枝一樣神奇。眾所周知,掛綠荔枝的特點是一代不如一代,母樹只有一棵,第二代只有72棵,其他荔枝可以大量擴種,且品質不變。而掛綠就不行,第二代的比不上母樹的,第三代的又不及第二代的,而且沒有50年的樹齡,很難掛綠的味道。

絲苗米也是這種情況,同樣的谷種,山下種出的怎么也比不上寺旁那幾畝山坡地種出的好,而且山下大片農田里,由白水帶這支水灌溉的又比其它地方的好吃。70年代初有華南農學院教授來考察,也得不出什么結論,只發現這塊地偏沙質,底下有泉水滲出。

增城的絲苗米特色

增城絲苗米米粒細長,無腹、心白,透明晶瑩。絲苗米飯軟硬適中,芬香可口,有"米中之碧玉"、"飯中之佳品"等美譽。傳統的老絲苗品種,以該市朱村白水 矮腳絲苗米為佳,高腳絲苗則以派潭靈山和正果水口村為上品。

增城絲苗米的故事

隋朝初年一個叫棲云的和尚在增城建了一座棲云寺。寺中來一和尚的俗家名字叫廖弘,增城絲苗米培育者,中過舉人,因仕途不好做了和尚。他最先在縣城鳳凰山的萬壽寺坐禪,后被主持推薦到白水山的棲云寺。

廖弘是個水稻專家,除了研究佛經,最大的愛好是云游化緣時,吃到好的米就把稻谷收集起來。棲云寺與白水帶之間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湖,承接群山流下的無數山溪,湖邊有幾畝由和尚們開荒而成的半坡水田,半葉和尚就在這片田里做實驗,多年之后,終于雜交培育出非常優質的米。

因米粒的形狀較長而尖細,他就將這種米叫做“絲苗米”,山下村民也稱這米為“寺廟米”。增城成為“絲苗米”之鄉,功勞首推廖弘。增城絲苗米名揚天下,增城人有口福,可以隨時享受這種人間極品。

推薦吃法

到過增城的朋友,對增城雞飯一定不會陌生,光是看到朱村公路兩旁密布的吃雞飯的大排檔,已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用增城最好的米和增城最好的雞煮出來的雞飯,增城人會自豪地說,這是天底下最好的飯。

增城雞飯的關鍵是要選靚米。米粒要細長,無腹白、白心和背白;米色要晶亮透明呈玻璃狀;顆粒要均勻,整齊美觀;油質要鮮明。

而烹調的雞飯的秘訣:將飯煮至六七成熟后,將已經用調料腌好的雞放到飯上面一起蒸,注意是放到飯上,而不是飯里面。這樣一來,在蒸的過程中,雞特有的雞香味就會滲到飯里,而絲苗米特有的香味又會滲到雞肉里,兩者香味交融,相得益彰。

起鍋時再加入調料,飯里加入醬油和蔥花,這樣煮出來的雞飯,吃起來齒頰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01 吳磊第一次看到小青,是在一節《高數》課上。 小青穿著一件衛衣,高高的卷起衣服袖子。粉紅色衛衣上有一只超大的兔...
    彌生門閱讀 1,432評論 2 1
  • 在這干冷的季節里,是不適宜寫任何東西的。不過這干冷中總又會產生讓人感動的東西。 想著席慕容的《一棵樹》,我在陰影里...
    黎依米閱讀 205評論 0 0
  • 今天是查詢注會成績的第二天,一直沒能鼓起信心去查成績,因為心里很忐忑,覺得這次跟定很糟糕,因為在考試前自己出現了心...
    君利閱讀 14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