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財學子三下鄉:探尋紅色基因,感悟綠色生活
安徽鳳陽是一個擁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這里有鳳陽花鼓、黃梅戲、小崗村,同時這里還是淮河文明的傳承地之一。不管是以反抗壓迫、農民起義的朱元璋聞名,還是以小崗村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喻戶曉,鳳陽縣的人民身上始終擁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創新敢闖的精神。為了更加深入的探尋紅色基因,感悟綠色生活,1月19日,安徽財經大學黨史灼灼映初心實踐團走進滁州市鳳陽縣國家電網、鳳陽縣博物館,開展為期一天的實地調研活動。
行走在鳳陽的城市接頭,隨處可見的是垃圾分類的垃圾箱和宣傳低碳生活的標語。冬日的暖陽柔和的籠罩著這座小城,偶有穿著鮮艷橘紅衣服的環衛阿姨在身邊不緊不慢的走過。實踐團隊來到鳳陽國家電網,得知我們的來意后,供電局黃經理熱情的給我們講述著鳳陽電網與北大荒小崗區共同推進小崗村智慧農業電氣化生產示范區建設的細節:去年,國網鳳陽縣供電公司就與北大荒小崗區域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共同推進小崗村智慧農業電氣化生產示范區建設,推動電氣化農機具貫穿小崗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各大環節,實現農業綠色種植全流程服務。
近年來,鳳陽縣供電公司持續向農民問需出招,與北大荒農業電氣化生產示范區建立協同機制,通過電能替代、安全巡視、電力業務培訓、能效咨詢等,為農戶提供綠色環保的安全用電技術指導。北大荒小崗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將不斷與國家電網鳳陽供電公司在農機電氣化、農機裝備智能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有毒氣體排放,推動農業現代化、智能化、低碳化進一步在生產上應用。
通過這次實地調研,我們對紅色基因如何如何與鄉村綠色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1987年鳳陽縣小崗村的村民按下紅手印,率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領鳳陽人民過上了好日子,40年后的今天,小崗村依舊走在前沿,帶領鳳陽民眾開啟更低碳更環保的綠色生活。40年前的勇敢創新的紅色文化依舊如星星之火,在40年后的今天燎起了鄉村振興、綠色雙碳的原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的文化基因不死,紅色的文化傳承不止,火種不滅。擁有著時間厚度的優秀紅色文化,特別是包含著吃苦耐勞、勤勞善良、敢拼敢闖、踔厲奮發的黨史紅色文化,不管是在當下還是在未來,都擁有著不可小覷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在美化中國建設,特別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高質量發展的這一點上,以紅色文化為契,更好的將優良的民族歷史傳統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將家國情懷與追求高品質、綠色低碳生活相融合,讓紅色文化更好的指引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