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一定要好好上學,將來才能有出息……”相信有很多人對這些話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家長從小就給他們的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好好讀書;別瞎玩;別老是跟成績差的同學在一起等等。于是,有一部分孩子就聽了父母的話,在父母的強力保護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們按部就班的來生活,從幼兒園到小學,小學升到初中,初中升到高中,直至從高中升到大學,甚至從大學再考研讀博士;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受不了這種壓抑般的生活,他們會反抗,會自己去找尋有意思的生活,他們也許從幼兒園開始就有“混世大魔王”的稱號,也許小學就是那些“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也許初中就開始被頻繁的叫家長,也許初中以后就沒有學生時代的以后了。
? ? ? ? 放眼二十年,在將這些孩子放在一起對比,可能會分成四部分人—有成績的好孩子和有成績的壞孩子;沒成績的好孩子和沒成績的壞孩子。那么究竟誰贏誰輸呢?有成績的好孩子,他們一門心思的讀書,一直往更高的層次上來進行自我提升,有修養有知識,甚至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這無疑是好的,可是也要考慮到一點,他們花費了多少的時間和金錢,經歷了多少的痛苦和磨練;有成績的壞孩子,他們也想通過讀書走出去,可是終于還是扛不住了,妥協了,放棄了,最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大有人在;沒成績的好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早早的出去打拼,奮斗了數年后成功了;沒成績的壞孩子,破罐子破摔,人生看不見一點未來,多少年后還是老樣子。
? ? ? ? ? 他們的父母呢?盼著他們的兒子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盼著他們的女兒找到滿意的婆家生兒育女。結果呢?當初有成績的好孩子,只顧著學習鉆研,沒時間談戀愛甚至是不會談戀愛,所以只好安排門當戶對的相親,一場又一場,兩個人覺得合適了就安排結婚;有成績的壞孩子,他們總是偷偷的開始,然后家里覺得不合適未果而終;沒成績的好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告知家里,然后雙方家長見面,然后談婚論嫁;沒成績的壞孩子,他們總是私定終身,然后兩個人一起過著頹圮不堪的生活。
? ? ? ? ? 在過一些年,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有成績的好孩子,大多會采取放養的教育理念,給他們的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他們想要的生活;有成績的壞孩子,可能會用傳統的教育方式,然后讓他們的孩子走他們的老路;沒成績的好孩子,會告訴他們的孩子學習很重要,然后讓孩子自己去選;沒成績的壞孩子,拼了自己也要供孩子讀書,因為他們深知讀書有多重要。
? ? ? ? 直到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直到他們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直到他們的孩子也有了孩子,直到他們繼續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他們……
? ? ? ? ? 人生不就是這樣往往復復的循環,有好的人生就會有壞的人生;又幸運的人生就會有悲慘的人生;有無奈的人生就會有自由的人生。你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