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模塊化開發(fā)簡介

前端模塊化開發(fā)簡介


歷史上,JavaScript 一直沒有模塊(module)體系,無法將一個大程序拆分成互相依賴的小文件,再用簡單的方法拼裝起來。其他語言都有這項功能,比如 Ruby 的require、Python 的import,甚至就連 CSS 都有@import,但是 JavaScript 任何這方面的支持都沒有,這對開發(fā)大型的、復雜的項目形成了巨大障礙。


開始之前

我們先用幾個問題, 探討下, 在沒有模塊化的情況下, 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Q1

如何解決JS全局變量/函數(shù)沖突?


A1

自執(zhí)行函數(shù)

// b.js
var a = 1;
// a.js
(function(args){
  var a = 2;
  console.log(a); // 2
  console.log(window.a); // 1
}).call(context,args);

Q2

依賴順序&&重復引入問題

  • a.js 依賴 b.js 如何保證順序?

  • a.js, b.js 都依賴 c.js, 如何保c不被重復引入?


A2

  • 檢查<head>標簽,確保依賴順序

  • 將所有文件按依賴順序合并


Q3

按需加載問題

  • 如果只使用某個庫的其中一個功能, 不得不把整個庫引入

A3

手動分離所需代碼


模塊化所解決的問題

  1. 模塊作用域: 安全的包裝一個模塊的代碼--不污染模塊外的任何代碼
  2. 模塊唯一性: 唯一標識一個模塊--避免重復引入
  3. 模塊的導出: 優(yōu)雅的把模塊的API暴漏給外部--不增加全局變量
  4. 模塊的引入: 方便的使用所依賴的模塊

目前模塊化的解決方案

  1. CommonJS -- Node.js
  2. AMD -- RequireJS
  3. CMD -- SeaJS
  4. UMD
  5. ES6 Module

CommonJS

  1. 一個單獨的JS文件就是一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單獨的作用域
  2. 定義全局函數(shù)require,通過傳入模塊標識來引入其他模塊,執(zhí)行的結果即為別的模塊暴漏出來的API
  3. 如果被require函數(shù)引入的模塊中也包含依賴,那么依次加載這些依賴
  4. 如果引入模塊失敗,那么require函數(shù)應該報一個異常
  5. 模塊通過變量exports來向外暴漏API,exports只能是一個對象,暴漏的API須作為此對象的屬性。

CommonJS 例子

//a.js
exports.foo = function() {
  console.log('foo')
}

//b.js
var a = require('./a.js')
a.foo()

CommonJS 缺點

  1. 只能在服務端(Node.js)使用, 不能在瀏覽器直接使用
  2. 模塊是同步加載的, 如果加載過慢會阻塞進程

AMD(Async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

  1. 專門為瀏覽器量身定制,兼容IE6+(在node.js中使用適配器也可以用)
  2. 模塊是異步加載的
  3. 用全局函數(shù)define來定義模塊,用法為:define(id?, dependencies?, factory)
  4. 使用全局函數(shù)require來引入模塊, 用法為: require(dependencies?, callback)

AMD 例子

//a.js
define(function(){
  return {
    hello: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a.js')
    }
  }
})
// main.js
require(['a', 'other'], function(a, other){
  a.hello() // hello, a.js
  other.foo()
})

AMD缺點

  1. 預下載, 預解釋, 帶來額外性能消耗
  2. 書寫復雜
  3. 回調地獄
define(['a', 'b', 'c', 'd', 'e', 'f', 'g'], function(a, b, c, d, e, f, g){ })

AMD演示


AMD演示:目錄結構

source_tree.png

AMD演示:主頁文件/project.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Page Title</titl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script data-main="scripts/main"src="scripts/require.js"></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AMD演示:JS入口文件/scripts/main.js

requirejs(["helper/util"], function(util) {
  if(!condition){
    util.foo()
  }
});

AMD演示:模塊/scripts/helper/util.js

define(function(require, factory) {
    'use strict';
    return {
        foo: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util.js");
        }
    };  
});

AMD演示:運行結果

console.png
network.png

CMD(Common Module Definition)

SeaJS

SeaJS集各家所長, 融合了太多的東西,已經無法說它遵循哪個規(guī)范了,所以干脆就自立門戶,起名曰CMD(Common Module Definition)規(guī)范

比較

  • AMD推崇(但不強制)依賴前置,在定義模塊的時候就要用require聲明其依賴的
  • CMD推崇(但不強制)就近依賴,只有在用到某個模塊的時候再去require
  • CMD不需要AMD那樣的回調寫法, 可以像CommonJS一樣的同步寫法(但加載其實還是異步的)
  • AMD模塊是提前執(zhí)行的, 而CMD模塊默認是延遲執(zhí)行的
  • 由于延遲加載, CMD用戶體驗稍差

UMD(Universal Module Definition)

同時兼容AMD, CommonJS的模塊化定義

  • 寫法丑陋復雜, 但是能夠支持多種規(guī)范

    (function (root, factory) {
    if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
      define(['jquery'], factory); // AMD
    } else if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module.exports = factory(require('jquery'));// CommonJS
    } else {
      root.returnExports = factory(root.jQuery); // 瀏覽器全局變量
    }
    }(this, function ($) {
    function foo(){$()};
    return foo;
    }));
    

ES6 Module -- 面向未來的模塊標準

ES6 在語言標準的層面上,實現(xiàn)了模塊功能,而且實現(xiàn)得相當簡單,完全可以取代 CommonJS 和 AMD 規(guī)范,成為瀏覽器和服務器通用的模塊解決方案

  • 但是到目前為止, 瀏覽器對ES6 Module的支持還是相當不完善

ES6 模塊的設計思想,是盡量的靜態(tài)化,使得編譯時就能確定模塊的依賴關系,從而進行一些優(yōu)化。CommonJS 和 AMD 模塊,都只能在運行時確定依賴

  • 在ES8的stage-3提案中, 出現(xiàn)了動態(tài)importimport()方法,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允許動態(tài)導入模塊

ES6 Module 基本用法

  • 定義模塊

    //變量, module.js
    export var bar = 'bar'
    
    // 函數(shù), module.js
    export function foo(){}
    
    // 統(tǒng)一導出&重命名, module.js
    var bar = 'bar'
    function foo(){}
    export { bar as myBar, foo }
    
    // 默認導出, module.js
    function foo(){}
    export default foo
    

ES6 Module 基本用法

  • 引用模塊

    // 從模塊中導入指定對象, 支持重命名, main.js
    import { foo, bar as myBar } from './module.js'
    
    // 從模塊中導入默認對象(名稱可跟原名稱不一樣)
    import myFoo from './module.js'
    
    // 執(zhí)行模塊, 但不導入任何值
    import './module.js'
    
    // 整體導入
    
    import * as myModule from './module.js'
    
  • 注意: ES6 import導入的模塊都是原模塊的引用


ES6 Module 基本用法

  • 瀏覽器使用: 在入口JS文件加上type="module"就可以在該文件內使用ES6 Module 語法

    <script src="scripts/main.js" type="module"></script>
    

ES6 Module 瀏覽器支持情況

caniuse.png

總結

- 加載機制 缺點 評價
CommonJS 同步加載 加載時會阻塞線程,僅適用于后端 NodeJS首創(chuàng),具有先導意義
AMD 異步加載, 依賴前置 寫法冗余,依賴多的時候很痛苦 前端殘留勢力
CMD 異步加載, 依賴后知 體驗略差,需要配合SPM打包工具,配置復雜 被創(chuàng)始人說"已死"的規(guī)范
UMD 根據(jù)運行環(huán)境判斷選用合適的方式 寫法臃腫難看 前后端跨平臺跨平臺的解決方案
ESM 編譯時靜態(tài)確定 瀏覽器支持乏力,需要配合轉譯或打包工具使用 未來前端模塊管理的規(guī)范

模塊化與打包工具

由于模塊化方案多樣, 且瀏覽器支持不一, 再加上上述模塊化方案僅僅支持JavaScript本身, 對 于復雜的前端應用來說遠遠不夠用, 因此出現(xiàn)了各種打包工具來解決這些問題

  • 早期打包工具

    1. r.js -- RequireJS提供的打包工具,僅僅支持RequireJS
    2. SPM -- SeaJS提供的打包工具,僅僅支持SeaJS
    3. browserify -- 讓瀏覽器使用Node.js的NPM模塊
    4. gulp/grunt/fis -- 前端自動化構建, 用來測試,壓縮,檢錯,合并前端代碼, 不支持模塊化(類似Maven/Gradle)
  • 現(xiàn)代打包工具

    1. webpack -- 高度可配置的靜態(tài)資源打包器, 有著強大的插件和生態(tài)
    2. rollup -- 小巧高效的前端資源打包器, 適合用來編寫庫或框架
    3. parcel -- 后起之秀, 極速零配置Web應用打包工具

webpack 簡介

webpack.png

webpack 簡介

webpack并不強制你使用某種模塊化方案,而是通過兼容所有模塊化方案讓你無痛接入項目,當然這也是webpack牛逼的地方。 有了webpack,你可以隨意選擇你喜歡的模塊化方案,至于怎么處理模塊之間的依賴關系及如何按需打包,webpack會幫你處理好的


webpack 優(yōu)點

  • 可以兼容多模塊風格,無痛遷移老項目
  • 一切皆模塊,js/css/圖片/字體/音視頻 等都是模塊, 都可被打包
  • 配合插件/加載器可以進行各種操作: 轉譯, 代碼檢查, 壓縮等等
  • 靜態(tài)解析,按需打包,動態(tài)加載,
  • 支持抽離公共模塊
  • 支持進行代碼分隔, 按需下載
  • 擴展性強,插件機制強大, 生態(tài)完善
  • 強大的webpack-dev-server: 檢測代碼改變, 進行代碼熱重載, 無需瀏覽器刷新

參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寫在開頭 先說說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最初的原因是組里的小朋友們看了webpack文檔后, 表情都是這樣的: (摘...
    Lefter閱讀 5,330評論 4 31
  • 模塊通常是指編程語言所提供的代碼組織機制,利用此機制可將程序拆解為獨立且通用的代碼單元。所謂模塊化主要是解決代碼分...
    MapleLeafFall閱讀 1,194評論 0 0
  •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webpack介紹和使用 一、webpack介紹 1、由來 ...
    it筱竹閱讀 11,243評論 0 21
  • GitChat技術雜談 前言 本文較長,為了節(jié)省你的閱讀時間,在文前列寫作思路如下: 什么是 webpack,它要...
    蕭玄辭閱讀 12,721評論 7 110
  • 1 我想所有簡書作者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簡書簽約作者。 好像名字下方那只鵝毛筆帶來的不僅僅是認可和光環(huán),還有滿滿...
    黎甜閱讀 2,582評論 40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