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便簽紙解決不了的讀書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書筆記

如何才能有效讀書呢?如何才能將書本上面的知識化為己用呢?《這樣讀書就夠了》,適用于致用性書籍,告訴我們要拆書,具體方法就是RIA,3張便簽紙,同時追問前因后果,適用邊界。

一、RIA

RIA——R是reading, I是interpretation, A是Appropriation,代表了讀書的三個步驟。首先是劃出書中重點和主要內容,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次這些概念,最后結合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經驗,為自己設立行動框架。

圖片發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二、3張便簽紙和1支筆

3張便簽紙,最好是同一色系的3種漸變顏色,使用在描述I和A當中。 同時,作者在書中,也用舉例子和表格的形式,告訴我們,怎么才算不錯的便簽內容。? ?

圖片轉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圖片轉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圖片轉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圖片轉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三、如何思考一個問題——前因后果,適用邊界

“前因后果,適用邊界”是對RIA的深度運用,也是后來發展成拆書課的核心所在。作者具體的引用如下,詳細解釋了每個字,對應了哪幾個問題。最后面的表格,也列明了在解決問題、整理信息以及知識應用中的使用。但我覺得作者的思路并不是特別易于記憶和使用,必須通過上拆書課,才能真正吸收精華。? ? ? ? ? ? ?

---------------------------------------------------------------前因后果

前(前車可鑒):為什么這件事對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這個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關于原因的假設?是怎么驗證或排除這些假設的?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后(以觀后效):若依從信息去做之后會怎樣?對我的好處(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變的問題有多嚴重?

適用邊界

適(適得其反):有沒有相反的觀點?有沒有不支持這個觀點的實例?

用(使用條件):要這樣做得具備哪些條件(考慮成本收益,考慮態度能力……)?什么情況下是不管用的?

邊(旁敲邊鼓):從前有沒有類似的(或看起來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領域/行業/作者如何看待類似的問題?

界(楚河漢界):無論是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圖片轉自《這樣讀書就夠了》

整體而言,《這樣讀書就夠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讀書思路,也非常方便容易記憶,就是RIA和3張便簽紙的方法。如果跟其他的讀書方法,比如九宮格,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舉個例子,將一本書中列舉的重要概念,用九宮格列示出來,然后每個概念再用RIA進行拆解,就可以對整本書進行深入的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