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潑墨揮筆,寫滿你的柔情,讓氤氳的情思,綻放出余情不盡的詩篇,吟一曲莫失莫忘,任馨香在夜風中縈繞,一顆虔誠的心正默默輕喚,只為期許,有夢的夜里,能與你再次相逢。
1.北宋文學家蘇軾七言絕句《春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開篇兩句寫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花朵盛開,月色醉人。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后兩句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盡情享樂的情景。夜已經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們卻還在樓臺里盡情地享受著歌舞和管樂,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良辰美景更顯得珍貴。作者的描寫不無諷刺意味。
全篇寫得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2.五代 ?劉兼《春夜》
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這兩句寫殘春夜色,畫面淡雅,意境清幽,天上地下,渾然一體,明月落花,相映成趣。前一句寫月,為后一句寫花作了不露痕跡的鋪墊與襯托。正是在明月的照射下,滿地的落花才顯得格外潔白,宛如飄香的白雪。而且以"香雪"喻飄落的杏花,形象貼切,富有詩意,同時又不給人以凄涼、衰殘的感覺,反使其可愛無比。可用于描寫晚春景象,也可以僅用后一句,狀寫凋謝的杏花或其它白色花朵。
3.宋代 王安石 《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4.虞世南? -? 唐代《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5.唐代? 劉象《春夜二首》
幾處兵戈阻路岐,憶山心切與山違。時難何處披懷抱,日日日斜空醉歸。
一別杜陵歸未期,只憑魂夢接親知。近來欲睡兼難睡,夜夜夜深聞子規。
6.唐代? 劉駕《春夜二首(后首一作秋懷)》
一別杜陵歸未期,只憑魂夢接親知。近來欲睡兼難睡,夜夜夜深聞子規。
幾歲干戈阻路岐,憶山心切與心違。時難何處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歸。
7.唐代詩人劉方平《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幹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8.唐代詩人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此詩描寫春夜山中賞月的樂趣,詩人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流露出一種悠然自得、縱情山水的暢快心情。開篇兩句交代了全篇詩情產生的由頭,寫出了"多勝事"是"賞玩忘歸"之因。接下來的六句是對"勝事"與"賞玩忘歸"的具體描述。全詩風格清淡閑雅,描摹物態歷歷如繪,極富神韻,尤其是頷聯兩句,物我交融,神完氣足,意境鮮明,妙趣橫生,歷來膾炙人口。
9.唐代詩人戴叔倫《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此詩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美景和漁民的歡樂心情。全詩四句。前兩句是寫月光下的月、樹、河灣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詩句寫得纖麗、秀氣;后兩句給人的感覺則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間流傳的物候語,朗朗上口,樸實無華,又令人置信地敘述一個事實:春雨一下,蘭溪江的魚就多起來了。前后詩句文筆雖然不同,卻協調地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圖。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10.唐代詩人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11.宋代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12.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 一作:落花)
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所著,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