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援助稿:母親且耐心 女兒當反思

(文/舒 天)《齊魯晚報》青未了·心理版2016年12月2日

紅聯的第一句話說的挺明白的:兒大不由娘。俗話還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結冤仇。看紅聯為女兒著急上火的勁兒,真是有些怨聲載道了。往往女生認為的真愛,在父母看來,就不那么完美了,父母總會從多方面考慮和權衡,所以,遭遇父母反對的婚戀,不在少數。

在紅聯眼中,女兒的男友哪哪都不好。第一印象不好,沒有禮數;家境不好,家庭關系復雜;讀書不好,混了個文聘;工作不好,沒什么正式工作。再看自己的女兒呢。“我這孩子哪都好,就是太執拗了”;“簡簡單單的一個孩子,一點歪歪腸子也沒有”;自己的家庭呢,幾代人安安穩穩。所以說,自己家閨女跟對方就不是一路人。

言為心聲,已經看出紅聯有失偏頗。將心比心,自家孩子是寶,不代表別人家孩子是草。再有,姑娘大了,家長應給予充分的信任,焦急的態度會傳遞給孩子,給她無形的壓力,催生她的逆反心理。這段磕磕絆絆的戀愛中,男方的種種不是,作為母親的紅聯有認知,紅聯的姑娘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年輕人鬧別扭了,父母會是傾訴對象,母親聽到抱怨,及時提供情感幫助,但要保持清醒,不能一味地向著自家孩子。勸孩子冷靜分析,而不是替孩子爭氣出頭。凡事想著替孩子爭個高下,不僅傷害對方也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傷及兩人感情。

在后來發生的矛盾中,做家長的直接出面,商量這個婚事怎么辦,甚至越俎代庖,說“要準備結婚呢,就慎重一些,別再為了一點小事成天吵吵嚷嚷的;要老這么懷疑來懷疑去,干脆好聚好散,互相別耽擱。”紅聯自認為,這話并不過分。道理沒錯,可在雙方家宴的場合,作為家長直接把這話撂對方臉上,不是有可能激發更大的矛盾嗎。激怒在先,男孩子馬上表達了更為過分的態度:退婚,退還訂金和訂婚戒指!

話不投機半句多,分析話語的是非完全沒什么意義。關鍵是,戀愛婚姻,是人生大事,但說到底,是兒女自己的事。父母有的只是建議權,決定權則在兒女本身。在這個案例中,母親且耐心,女兒當反思。一波三折、吵吵鬧鬧,也是磨合和成長的過程,能不能走到一起是緣分,但成長是每個人自己的經歷。心理學上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邊界”,家長模糊了與成人孩子的邊界,參與多、代辦多,實際上,這樣的家長本身人格還不夠完善,也需要自我反省和行為上的調整。年輕人之間出現問題,父母應該處于旁觀者的角色,動不動就親自上陣只會亂上加亂,小事變大事,原本簡單的事情也變得雜。孩子夾在中間難做人,也不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紅聯可以跟女兒多舉些實例,少講道理,易于孩子接受。同時,擺正位置,建議而不越位,尊重女兒的最終決定權。

至于女孩子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了。大可不必這樣想,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比起早一點步入婚姻殿堂,母親不是更希望女兒婚姻幸福嗎。

紅聯的女兒也確實要好好反思一下。戀愛容易沖昏頭腦,有些問題在愛的蒙蔽下覺不出是問題,甚至還會被看成是優點。婚姻大事,需要慎重考慮和理性思考,隨心選擇固然重要,征詢一下父母、長輩或者同齡朋友的建議,聽聽不同意見,對判斷對方是否適合相攜一生也是有益的。母親的話更不妨聽一聽,母親不僅僅閱歷深、見識多,還是這世上最愛自己的人嘛。

無法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母親、女兒各自退回到自己的邊界內,母親放下過分的干擾和擔憂,女兒獨立成熟的處理自己的感情,彼此信任有效溝通,事情還是會有所改觀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