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征文】母親與花的故事

母親與花的故事


在記憶中,母親與花有三段故事。

大概六七歲開始記事時,印象中母親養(yǎng)了一盆吊蘭。如果我六歲,那姐姐就七歲,我們只差一年多一點,她八月份,我隔年十二月。養(yǎng)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孩子很累人,我現(xiàn)在才明白。所以姐姐經常不在我們身邊,她的懵懂到記事期間是奶奶帶著的。我常常跟在母親身后寸步不離,看她澆花,就是放在櫥窗上的那盆吊蘭。紅色的塑料花盆,綠色的吊蘭,這樣的配色記憶中是清麗的,并不艷俗。

每天都固定的澆一點水,有時是早飯后,有時是晚飯前,然后等著陽光射進來,或者晚霞落下去。漸漸地,吊蘭長得長了,拖到地上了,母親很欣喜。在櫥窗上放了個小板凳,再將紅色的盆放上去。母親照料著那盆花就像照料著她的嫁妝一樣。

六七歲時,我有了玩伴。姐姐被媽媽接回家照顧。我不懂兩個孩子對母親造成的壓力,我只知道有人一起玩耍很快樂。每天都看不見母親在櫥窗前的身影了,那盆吊蘭像是被母親忽視的孩子一樣,慢慢發(fā)黃了,三年級的時候,那盆花已經干枯到根莖了。母親硬是留著沒扔,不久有了小我八歲的弟弟,母親更忙了。可還是沒有扔掉。直到我十四歲搬家的時候,母親才扔掉。

去年和母親聊天時,抱怨她小時候不給我們姐妹兩扎辮子,永遠的娃娃頭。母親笑著說,每天吃飯睡覺都忙不過來,哪還有時間梳頭發(fā)呀。我才明白,花對于母親再重要,也重要不過她的孩子,每天忙到沒有時間給自己心愛的花澆水的母親,也許是追著我們其中一個喂飯,也許是哄其中一個入睡,也許是等我們睡著了親親孩子的臉。

第二次是高中二年級,我十七歲,姐姐高中三年級,弟弟五年級。這期間沒有養(yǎng)過任何一種植物。父親說,那盆吊蘭是母親嫁過來時從姥姥家里帶的。高中放假正好是母親節(jié),和同學一起逛超市,超市滿五十八送一束康乃馨,只有五六朵,用禮物紙包著。當時很窮,七湊八湊終于兩人合買了五十八塊的東西,回家的路上卻因怎么分花發(fā)了愁,后來我拿了其中三朵,想著給母親個驚喜,她一定很高興。

回到家,母親卻因要準備花瓶而覺得麻煩,埋怨我沒事找事。我覺得一片心意莫名其妙的被辜負了。我與母親生了氣,自己找了花瓶,換了水,將那三朵可憐的花插了進去,覺得自己比那花更可憐。一周時間,再次回家時,那三支康乃馨已經枯萎變黑了,意料之中,卻還是覺得難過。

第三次是高中畢業(yè)的那年暑假,我十八歲,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姐姐大學一年級,弟弟拿到了初中的錄取書。同學送了我一盆青蔥的薄荷葉,畢業(yè)后一直放在家里,我倒沒怎么放在心上,母親卻要緊的很。下小雨就搬出去,早上太陽剛出也要搬出去,我說這薄荷很常見的,不打緊,母親卻埋怨我,說我自己的花也不放在心上。這次母親倒與我生了氣,更加細心地照料那盆薄荷葉了。卻不料下雨時被鄰居家的小女孩玩弄的七零八落,母親又自責又難過,我反而覺得輕松了,沒有需要照顧的“第四個孩子”了。

我知道母親愛花,修繕老家的院子時,我特意在姥姥家要了格桑花的種子,植株緊密,花色艷麗,花期長,耐旱,易護理和養(yǎng)護。最適合母親這樣的人養(yǎng)了。

也許是懂了母親的心,開始明白人手一份的生命,母親將她的那份全部給了我們三個孩子,沒有愛好,沒有喜歡的東西,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是因為孩子們睡覺要媽媽哄,出門要媽媽抱著。想起母親開玩笑說的,她要下海經商,要承包個大魚塘養(yǎng)魚,瑣碎的自己要做的事,卻因孩子的一聲哭泣,一句媽媽鎖上了自己的夢。看著她每天抹呀抹,卻抹不掉眼角的皺紋,梳呀梳,梳不走頭上的白發(fā)。輕喚一聲媽媽都覺得如鯁在喉。

去年夏天在老家住,六七月份,格桑花大片大片的開了,紅的,白的,粉紅,母親欣喜的像個孩子一樣澆大盆的水,我告訴她這是耐旱植物,不用多照料的,她一臉天真的問我,真的嗎?

格桑花開的很美,在風中輕輕搖擺,像母親平凡又普通的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