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里?

比爾蓋茨曾動情地回憶道,“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時,都會為技術進步及其為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

Wake up every day with a feeling of passion forthe difference technology will make in people's life .?——Bill Gates

作為一個金融從業人員,我在清晨冥想的片刻,經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下面來說說我的看法,拋棄那些cliche的答案,比如領導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高壓下工作的能力,就像坐在公司會議室面對面試官回答的那些cliche。

金融從業

1首先,我認為一個金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兩個方面:Hard skills 和 Soft skills。

很多人在強調Soft skills 的重要性,其實Hard skills,也就是你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也非常重要。很多專業知識校園招聘的時候會問,社會招聘的時候更會問。“投資者明顯是風險厭惡的,為什么給衍生品定價的時候要用風險中性概率?”“債券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有什么區別?”“優序融資理論(Pecking Order Theory)為什么在A股市場無效?”而且越到金字塔的頂端,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更高。當然,專業知識只是核心競爭力最基礎的部分,沒它不行,有了還需要下面的一些 Soft skills。

一是撮合能力。

通過多年工作經歷,你會積累一定的人脈,而人脈的意義是,你可以作為社交網絡的一個節點,連接另外多個原本并無聯系的節點,將資源優化配置到合適的地方,而你可以在居中收取中間業務收入。撮合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且無法通過書本學習獲得,算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是將知識發展到極致的能力。

在大學學金融專業,從本科到碩士,你會獲得很多專業知識。這些知識,大部分都是大而全的。你不知道哪些是最有用、最關鍵的知識。而在工作中,幸運的話,你會找到喜愛且擅長的領域。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發展到極致。記住,一定要發展到極致。無他唯極致爾。

三是干成事(Make Things Happen)的能力。

這是一項綜合的能力,能把一件事,一個項目干好的能力。為了make things happen,在一個團隊里,你需要有leadership,你需要有communication skills,你需要有analysis skills,你必須知道如何work under pressure;同時,你需要動用在專業領域的人脈關系,疏通打理各個環節,保證項目順暢的進展。而這些能力的綜合,會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達人,you are great assets to the company, because you could make things happen, not others.

最后一點:金融世界中高效運轉的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寫道:“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們心靈之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就好像一塊玻璃扭曲了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金融從業人員,需要培養的是,一整套優化完善的心智模式。就像銀行柜員的嚴謹、細致、服務意識;客戶經理的左右逢源、善于移情(觀察對方對反應的感受性);Trader的市場承壓能力、高速運轉中準確決策的能力、容錯能力。這些都是不同領域的金融從業人員高速運轉的心智模式。具備了這些心智模式之后,你就能夠高效的直指目標,完成任務,自由馳騁。

2首先,絕對不都是專業技。只有精算師和風控是靠這個吃飯的,還吃得很累。

認識個別金融行業的大佬,說實話,不覺得在專業技術上多強勢,過人的地方都在軟技能上。

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某美國保險巨頭的中國區經理(可能影響公司股價走勢,具體是哪家就不透露了)。

和他聊天的時候,他很坦誠地說不要跟他講DEA模型啊雷達圖啊什么的,他不懂,也不會算。聊到保險定價,他說那是隔壁精算師做的事,他們讀五年書考三年牌才能干這活兒,我哪兒會。

但是,一涉及行業局勢、政策、各大競爭對手的情況、公司自身策略等等,他就神采飛揚滔滔不絕了,也講了不少讓我大有收獲、茅塞頓開的東西。

但這也不意味著做技術活兒的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了,只要自己隨時擁有時代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識、技能,就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就不會被淘汰。

所以,我覺得任何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都一樣,不是任何一門技術,也不是領導能力之類的軟技能,而是敏銳的嗅覺,以及強大、快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掌握更新的東西,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

3金融說到底是服務業的一種,而金融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本質就是“提供最佳金融服務和產品”,而這種“提供”的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比如“學習的能力”;“了解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等等,做好這些你才能培養對“業務色運營能力”,在加上經驗,你才可以培養“決策的能力”,總之就是圍著這個“提供”本質去打轉。其實它和大部分商業領域,包括實業領域培養的能力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金融市場有一定特殊性,所以你需要在“本領域”的基礎上,去細化而已。

這個行業除了財務,法務,風控等等職位可以提供你專業技術上的提高,但是總的來說不是這個行當的主要內容,當然,也確實不可或缺,前沿知識的發展也很快,能吃技術飯也是牛人。說到底,吃金融飯給你的帶來的“能力提升”都是無法量化,軟性的“能力”,這和技術行當不太一樣。尤其是在進入決策層或者管理層面之后,這種“無法量化”的能力就是你的主要工作內容。

這種“能力”聽起來很虛,但是確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以不同的形式,他不是一門直接可以應用的手藝,所以不少金融人其實有時候有危機感,在轉行的時候也沒有技術人員那么有底氣。但是在長期的工作中,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完全可以積累出來的。

具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是這樣幾個方面:

1、首先是“資源”的經營

金融沒有具體的產品,它為行業服務,其本質是一類“資源配置”,在行業間賺取利潤,而利用和開拓自己的資源,以及進行最優化的配置,并細化給“需求”的受眾,如何將這個過程進行的更流暢,并且積累和開拓自己的“資源”,才能長久不衰的在行業中占據優勢,這就是一類核心競爭力。

2、其次是“信息”的處理能力

“風險”的一類源頭是“信息不對稱”,而“判斷”的基本依據來自于“信息”的最優化處理,而“信息的挖掘”來自于行業內的聯系。而這種對“信息”的應用,處理,挖掘的培養,在金融這個背靠幾乎所有行業的圈子之中,培養得是相當快,而且覆蓋很廣的。。這算一類核心競爭力。

3、然后是“合作”和“協調”的能力

金融說到底不提供“實質性”的東西,而是服務。那么服務本身就會對接幾乎所有其他的行業,那么在這些工作之中,對于其他行業的框架性了解,以及怎么達成合作,怎么在合作過程中達到共識和共利。這些工作不僅僅給你帶來人脈關系,也給你帶來“合作”效率培養,以及不同方面的協調與整合,因為金融與整個商業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類競爭力會培養得很快。

4、然后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經驗”

當你在長期的高負荷和高競爭的從業環境下工作的時候。那么你的工作狀態就變得更容易集中,更會規劃,以及可以在大量重復性工作中積累一些竅門,在金融行業聯系各個方面的項目中更容易去發現一些問題或關鍵點。這也是競爭力,當然,缺點就是,身體很容易垮。

來源丨金融行業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比爾蓋茨曾動情地回憶道,“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時,都會為技術進步及其為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 Wake ...
    摩根大叔閱讀 344評論 0 0
  • 頻繁地刷新著微博,只希望能看到你的消息,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認識你已經快兩年了。有人說,高考...
    暗戀雨語閱讀 328評論 1 1
  • 對好看的臉,會很認真的看一看,所以記得比較牢。對不好看的臉,都不會仔細去看,所以看了一眼之后就記不清長相了。 記不...
    Emma_L閱讀 372評論 0 3
  • 好久沒看這么暖心的動畫片了?!赌憧雌饋砗孟窈芎贸浴分v的是一只食肉性霸王龍的成長經歷。食草性恐龍媽媽無意中撿到一只恐...
    子話閱讀 1,270評論 6 2
  • 所謂“給覺知留下空間”,就是說在理解自己時,先去好好覺知,充分覺知,要把覺知這件事做到足夠。 怎樣做會破壞覺知的空...
    Joycty閱讀 21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