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說實話很多時候,我也在被情緒控制,當焦慮占據內心的時候,我對孩子說出的話也常常帶有控制的意思。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我覺得比較普遍。
? ? ? ?育兒先育己,簡單的五個字,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同時,我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不要在育兒這件事上過于內疚。
? ? ? ?育兒先育己,反過來說,是不是很多人可以這樣推理: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當下,很多父母,當想到孩子的行為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內心會涌現無比的愧疚和自責。
? ? ? ?這樣思考只是我們的一個習慣性思維,就像工作、生活中一定要為一件事找到一個“到底是誰錯了”的標準答案,這樣急切的想要得到一個關于“對與錯”的評判,是不是源于我們一貫以來希望在判定“對、錯”的時候,渴望同時獲得一種輕松和解脫呢?我們來看一下,像不像我們小時候,當“闖禍之后”,我們極力在家長面前洗白,并且希望找到一個“替罪羊”的心態呢?
? ? ? ? 只是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找的這個“替罪羊”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 ? ? ?再回顧一下我們童年的時候,生活條件不如現在優越,那時父母們常常會為“闖禍的行為”懲罰我們,或者有時候我們為了避免責罰,出于愿望和恐懼,我們會急于說出“都是xxx先要這樣的;是xxx先打我的”,當年幼小的我們是出于什么樣的心態說出這樣的話呢?我們與父母的關系,如果足夠彼此信任的話,我們還會說出這樣的話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是不是到我們反思一下的時候了,是我們做“錯了”,還是我們和孩子的關系“錯了”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