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康熙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滿清王朝定鼎燕京,統治中國已經有17年的歷史了。隨著滿洲貴族封建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滿漢民族之間的矛盾也逐漸緩和,社會局勢日益安定,加之清統治者調整了一些政策,社會經濟也有所恢復和發展。這對滿族來說,則是歷史的進步。
然而,四位輔政大臣是滿洲貴族中舊勢力的代表。他們在思想感情上總想牢牢守住滿族舊的傳統,妄圖阻止清王朝的封建化過程。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最為跋扈。他同其弟穆里瑪以及羽班布爾善、阿思哈等結成死黨,在各級官僚機構中廣植黨羽,甚至擅以康熙之名出嬌詔,凌駕于其他輔政大臣之上。
他們還經常把官員給康熙帝的奏疏私自帶回家里,“凡事在家議定,然后施行。”鰲拜肆意妄為,獨斷專行,儼然成了太上皇。四位大臣輔政時期,一反多爾袞、順治時期的封建化政策,竭力保留滿族的舊制度、舊傳統,妄圖把清王朝的歷史車輪拉回到關外時期的老路上去。為此,他們推行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從而加強了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清王朝因而面臨著新的危機。
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親政,鰲拜集團仍把握大權不放。康熙帝雖然年輕,但他不甘心做鰲拜手下的傀儡,因而加劇了皇帝與鰲拜集團的矛盾。
不久,輔政首臣索尼病死,蘇克薩哈在圈地之爭后權利也大大削弱。鑒于康熙帝已經親政,蘇克薩哈主動要求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把權利還給康熙皇帝。這一舉動將了鰲拜的軍,因為蘇克薩哈辭職交權,鰲拜和遏必隆也應辭職交權,但鰲拜集團視權利為生命,不肯退出政治舞臺。
這時,鰲拜認為只有加罪于蘇克薩哈,才能保持權利和地位,因而,他誣陷蘇克薩哈辭職是“背負先帝”、“藐視幼主”、“心懷異心”,一共羅織了24條大罪,要求把蘇克薩哈斬首抄家。康熙看透了鰲拜的險惡用心,“不許所請”,不同意殺死蘇克薩哈,但鰲拜跋扈成性,公然跑到康熙面前拍胸脯,舞拳頭,進行要挾和威脅。結果,蘇克薩哈還是被鰲拜處于絞刑。這時,康熙皇帝與鰲拜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康熙自幼在宮廷中學習漢族封建文化,有豐富的文史知識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愛好騎馬、射箭、打獵,有強壯的體魄和精湛的武藝。親政前后,他已掌握了鰲拜的大量罪行,深知不除去這個毒瘤,皇權就會落榜,愛新覺羅的祖業就會毀于一旦。
在蘇克薩哈辭職歸政的事件中,鰲拜的狼子野心已經完全暴露,因此,更增強了康熙清除鰲拜的決心。
搞倒退不得人心,在朝中反對鰲拜集團的力量逐漸在康熙周圍聚集起來。這種力量得到孝莊皇太后的支持。孝莊是太宗皇太極的妻子,順治皇帝的母親,康熙的祖母。孝莊皇太后為人精明能干,入關之初,輔佐兒子順治帝,周旋于小叔子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等權勢集體之間,經過了許多次政治風波,最后使政權歸于自己的兒子。如今,這位有著豐富政治手腕的皇太后,當然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孫子,年輕的康熙皇帝受到鰲拜集體的擺布。所以她實際上成了康熙與鰲拜集團作斗爭的后盾。同時,在滿族統治者中間,新一代的力量也開始成長起來,他們對東北關外生活不太熟悉了,對滿族的舊傳統、舊制度已無留戀之心了,因而對鰲拜推行的倒退政策表示反感。
這些人以索額圖、明珠為代表。
索額圖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兒子,又是康熙皇后的叔父,常年侍衛康熙。明珠則是侍衛出身,任職內務處大總管、刑部尚書,也是康熙的近臣。這股新勢力,便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和粉碎鰲拜集團的依靠力量。
康熙要清除鰲拜這股惡勢力,固然要培養自己的親信和助手,更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以智取勝。
為了預防萬一,康熙派親信索額圖掌管宮廷侍衛大權,同時選了一批少年侍衛,在宮中練習布庫游戲(“布庫”是滿語,即摔跤),這樣,時刻有少年侍衛在身邊,鰲拜勢力難以下毒手,同時也可以麻痹鰲拜,使他失去警覺性。康熙常與這些少年侍衛在宮中做布庫游戲,鰲拜每次上朝也不回避。鰲拜誤認為是帝弱好弄,故心益坦然,久而久之,進出宮廷也就無所戒備了。
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鰲拜躲在家里,假托生病,不去上朝,以探視康熙對他的態度。康熙帶了幾個侍衛親自來到鰲拜家中探望。平日驕橫成性的鰲拜看到康熙親自來探病,以為康熙軟弱無能,朝廷大事非他不可,態度更加傲慢,竟不下床行君臣之禮。
康熙回到宮中,覺得鰲拜害君之心已暴露無遺,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先發制人,立即逮捕鰲拜。于是康熙以弈棋為名,召索額圖、明珠入宮商議,定下來智擒鰲拜的妙計。
幾天以后,康熙召鰲拜入宮,鰲拜同往常一樣,昂首闊步,走進皇宮。這時,康熙已經作了嚴密部署,宮廷四周,侍衛化妝成宮人雜役,皇宮里埋伏了布庫少年。康熙看到鰲拜只身步入皇宮,便拍案怒斥鰲拜結黨營私、陷害賢能、圖謀弒君等等罪行。鰲拜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他疾聲厲色,暴跳如雷。康熙立即命令事先埋伏好的布庫少年,一擁而上,逮捕了鰲拜,把他結結實實地捆綁起來,鰲拜沒有料到康熙帝對他如此這般厲害,嚇得魂不附體,忙脫去衣服露出打仗時身上留下的疤痕求康熙帝寬恕,康熙早就下了清除鰲拜的決心,豈肯放虎歸山,便命令侍衛把他關進大牢,聽候審訊。
康熙召見文武大臣議鰲拜罪行。大臣們都非常欽佩康熙帝機智勇敢,他們列出了鰲拜30條大罪,一致喊殺,康熙帝念鰲拜是三朝元老,戰功顯赫,將他永遠拘禁。他的兄弟子侄、心腹黨羽則一律處死。
康熙奪取權利以后,開始了大清王朝政治史上新的一頁。
康熙帝清除鰲拜集團,雖是清朝統治者內部爭奪權利的斗爭,然而它扭轉了清王朝的倒退趨勢,加強了中央的集權,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和國家的統一,這對歷史前進是有積極作用的。康熙皇帝玄燁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是位成功的政治家、偉大的君主,他的一生可以用“輝煌”、“百年輝煌”來形容,也許并不過分。
請繼續關注下文《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