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閱讀愛情小說的嗜好。年過40的女性,如果還延續(xù)著年少時偏愛閱讀愛情小說的習(xí)慣,我以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我無法容忍自己成為這樣的女性,這便是我多年來拒絕閱這類讀物的原由。
前幾天,我從書柜里隨意取出一本《世上另一個我》,封面內(nèi)容簡介:我恨我姐姐,因為她奪走了我想要的一切;可我又不能不愛她,因為我們不可避免地共著同樣的命運。——就是這句簡短的內(nèi)容簡介,勾起了我的閱讀興致。我確定,這部講述親生姐妹之間的恩怨的小說比單純講述純愛情的小說更有趣。
換個說法,如果在這個故事里參差部分與愛情有關(guān)的章節(jié),是否會讓這個故事變得更為有趣呢?
即使沒有讀者認(rèn)可我這個說法,我也有權(quán)保留這個說法。
讀完這部小說,我動出了想為這本書寫書評的念想。事實上,我不擅長寫書評。要論寫書評這事,那是我表弟小只的特長,他的書評寫得很好,引來粉絲無數(shù),我也在其中。(備注,引來全是女粉絲)但我不情愿單純粉他,我情愿以他之長補己之短。我是說,我想他也能狠狠粉我一場。
遺憾的是,我終究不擅長寫書評,我想起小學(xué)語文老師的課訓(xùn)——分出每篇課文的段落,寫出段落大意,再寫出本文中心思想。我照本宣科,用重溫小學(xué)語文課的方式完成這篇書評,小只弟可贊同?
本書作者薩拉.帕坎南作:資深記者,專欄作家。2012年3月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世上另一個我》,迅速攻占各大暢銷排列榜,成為2010年度全美最受歡迎的女性小說,受到知名媒體和作家的熱情推薦。
我需要表明,我仰視文壇老星,但也力挺文壇新星,沒有新星,何來老星;而且,我希望在我臨近人生邊緣時,我能成為文壇冉冉升起的一顆衰而不老的新星,我愿意從寫好這篇書評做起。
我還需要表明,我愿意完成這篇書評,是因為我喜歡書中人物的名字——叫起來就跟喚中國人名那樣朗朗上口——林賽、曼特、雪兒、梅、亞歷克斯、布拉德利。如果不是這樣,我寫起來會感覺吃力。
我希望用簡練的方式限時完成這篇書評,可是——我說過,我不擅長寫書評,那么,請許我將這部小說做個詳盡的分段解說吧。
我將這部長達(dá)380頁的小說分成成四個段落:
第一段講述林賽升職失利,被迫離職;
第二段講述林賽離職返家,偶遇新職業(yè);
第三段講述亞歷克斯突遭病疾,林賽揭曉隱藏近三十年的大秘密;
第四段講述林賽得到曼特的愛情。
容我娓娓道來這部小說的四個段落的故事概況。
1:林賽升職失利,被迫離職:
林賽,這個故事的主角,就職紐約某大型廣告公司,在升職失利之前,是位事業(yè)有成前途無限好的白領(lǐng)麗人。在激烈的升職競爭中,她理所應(yīng)當(dāng)順升職為副仲裁,但問題是,這個被她久仰的職務(wù)被心懷叵測的對手雪兒用卑鄙的手段取代了——僅是因為雪兒很性感。雖然雪兒最終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但不得不承認(rèn),當(dāng)時承受失敗和失意的是林賽。林賽傷心絕望之時與某男下屬發(fā)生了不檢點的行為而被雪兒窺見,繼而被總裁勒令離職。
副總裁這個職務(wù),是讓人仰慕的職務(wù),這個職務(wù)——不僅意味著薪水暴漲,還意味說隨之而來好處:六位數(shù)的獎金,豐厚的401K養(yǎng)老保險金,往來機(jī)場有車接送,買得起舒服的單身公寓,可以報銷大筆的公費開支。失去這個職務(wù),意味著事業(yè)的不成功以及隨之帶來的一切后患。
曼特是林賽的男同事。林賽說:“曼特是我的辦公室死黨,其實也是唯一的真正稱得上朋友的人”——正因如此,當(dāng)林賽面臨人生挫折之時,曼特才肯主動給予林賽幫助。林賽決定獨自離職返鄉(xiāng),曼特執(zhí)意要親眼看到林賽上車。曼特在林賽手里塞了一張紙條:“提供精神援助,隨時打電話給我,我會想你,丫頭。”
“不要哭,我嚴(yán)厲告誡自己,我最后看了一眼曼特。他的身影越來越小,我們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長。我真希望他能笑一笑,失去了明亮的笑容,他的臉看起來是這么悲傷。”
林賽的這段內(nèi)心獨白,讓我真心為她感到慶幸,當(dāng)事業(yè)遭遇不測,還有來自異性的溫暖幫助她走出困境。我不知道其他讀者讀到此是否會發(fā)出如此感嘆——人生面臨逆境,女性依賴的不僅是戀人的懷抱,還依賴異性朋友的友情——我如此喜歡這般帶著溫度、熱情、執(zhí)著的友情。
2:林賽離職返家,偶遇新職業(yè)
林賽離職離開紐約,重回華盛頓父母家,對父母姐姐隱瞞實情,企圖短期尋到新職業(yè),無奈她的“不雅事件”使得她出師不利,偶然一次在鬧市停車場,林賽和梅有緣相識,兩位素不相識的女人,因為一見鐘情而成為密友并不稀奇,相信這是很多女人的經(jīng)歷,我深信以此方式結(jié)交的密友是值得信賴和珍惜的,雖然我無法解釋為什么女性總偏愛以如此方式結(jié)交密友。
梅,離異獨身,有著自己的緣聚婚介公司——梅說,自己創(chuàng)建這個婚介公司的,基于自己婚姻的失敗,她希望更多人能獲取婚姻的幸福。我相信以此意念創(chuàng)建婚介公司的人,是心懷善意的好人。面對婚姻的失敗,又有幾多女性能做出如梅一樣英明的壯舉呢?
梅能給陌生人溫馨的關(guān)懷,對林賽更是如此。梅的睿智不僅緩解了林賽將壓抑在心里的煩憂,而且讓林賽意識到:“我說出真相,即使是夾雜著各種各樣的情緒中——比如困惑、不安和驚恐——開心的感覺也逐漸變得真實而直接,好像一朵將要開放的花。”
林賽用己所長,幫助梅做廣告策劃,使緣聚公司的盈利率上升30%。梅邀請林賽以股東的身份加盟公司。這對林賽意味著,過去的夢想都會變成一閃而過的煙花,永遠(yuǎn)不會再在紐約擁有自己的寓所,永遠(yuǎn)不會再有配專職司機(jī)的專車,永遠(yuǎn)不會有無上限支出的賬戶,取代在這一切的是一輩子替別人做媒。還有,在人們的眼睛里點燃希望。更意味著,林賽能再一次為自己規(guī)劃設(shè)計未來的人生。
林賽可以找出一萬條理由拒絕梅的邀請,但最終——她成了緣聚公司的股東。
我要坦誠的表達(dá),林賽與梅的友情,改變了我對婚介公司的偏見,我甚至動出了想加盟入股的沖動。
3:亞歷克斯突遭病疾,林賽揭曉隱藏近三十年的大秘密
林賽終于對姐姐——亞歷克斯道出了自己被迫離職的實情,亞歷克斯驚訝萬分。在她眼里,林賽,她親愛的妹妹是何等的優(yōu)秀。而她也不知道,在林賽眼里,她也是何等聰明的姐姐,可是她們從未有過當(dāng)面贊美對方的經(jīng)歷,她們就是一對披著親身姐妹外衣生活在一起近30年的陌生人,實在讓人難以想象,也難以接受。
林賽的坦誠贏得了亞歷克斯的信任,她們終于擁有了從未有過的的推心置腹交談的經(jīng)歷,我為她們感到高興。可惜,高興得太早。亞歷克斯偶然身體不適被檢出患有腦瘤,在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同時,亞歷克斯惦記著兒時最喜歡的玩具——魔球,她解釋說:“那個球知道所有的答案,不管我想問什么事情。我從來不用為什么事情牽腸掛肚。”林賽在家為姐姐尋找這枚魔球,卻意外的發(fā)現(xiàn)自己和亞歷克斯四年級時做的智商測試的結(jié)果——她為這樣結(jié)果感到意外。
“怎么會這樣?我很聰明。那種一般意義上的聰明。”林賽說:“在全國每個教室都能找出一個。但亞歷克斯是個天才。”
當(dāng)林賽感到意外的不僅是發(fā)現(xiàn)了這個隱藏了近30年的秘密。還有那個從小到大都默默愛戀了林賽二十多年的的布拉德利,因一場邂逅而移情戀上姐姐亞歷克斯。可林賽發(fā)現(xiàn),當(dāng)厄運降臨亞歷克斯,自己對姐姐的情感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簡單,她愿意為親愛的姐姐——亞歷克斯付出所有的真情。
4:林賽得到曼特的愛情
恐怕,林賽如我一般壓根沒有想到曼特會愛上她。林賽說:“曼特是我唯一稱得上朋友的人。我一直很愛他的微笑,一直很愛他臉上滿溢著燦爛的笑意。我愿意依賴他,無論歡喜或憂傷的日子。”當(dāng)男女之間的友情日漸變得親近,就降低了建立愛情關(guān)系的可能性,我是這樣認(rèn)為的。
林賽從紐約返家,遵照曼特的指示“隨時給我打電話”,時常給曼特通報自己的狀況,紐約任何一位熟人都不足成為林賽傾吐衷腸的對象,除了曼特——他愿意支持我的每一步改變,當(dāng)我打電話告訴他有關(guān)自己、亞歷克斯還有布拉德利的糾纏不清的故事時,他不停地安慰我。我們幾乎每天都聊天、相互發(fā)短信。
“林賽,我為你驕傲。”曼特在電話里這樣說。
林賽——從不,永遠(yuǎn)都不流淚的林賽——仰天躺著,淚水潺潺而下,林賽心里那塊已經(jīng)凍結(jié)的鐵石正在漸漸裂開,被淚水卷走。
“我不知道的是,這究竟是最近才發(fā)生的,還是我一直以來都愛你”曼特說,“或許只有你離開,我才能意識到這一點。”曼特說。
“你愛我?”我低聲說。
“我愛你的一切。”他說。
曼特朝林賽走來。在林賽的新房子里,林賽在曼特的懷抱里。
他們相愛了。雖然這愛來得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我說,我愛他們的愛。
這樣的愛會讓年輕時被某位男生瞬間愛上而娶做新娘的女人嫉妒的——年輕的女人可以為自己年輕時的魅力而驕傲。然而,再華麗的愛情,如果缺少戀愛的前奏,也是遺憾的。戀愛——因為這會讓女人不懂得怎么和男人相處。那么,與自己相識已久的男人戀愛,即使最終不是愛情,也會贏得一份真誠美好的友情,如同未戀愛前的林賽和曼特那樣。多美好啊!
事實上,稍有辨識能力的讀者,讀完這部小說,會不自覺懷疑這故事的真實性,這絕不是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故事,倘若輕信,就真有點過于戲劇化的色彩了。那么,我說,作家不過是將發(fā)生在諸多人身上的故事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罷了。作者編造這個故事的意圖絕非是——用虛構(gòu)的故事欺騙真實的生活;作家與寫作者的區(qū)別之處是作家更擅長生活創(chuàng)造,而不是單純的寫作——我相信這部小說作者的本意是希望讀者能從虛假的故事中獲取的真實人生經(jīng)驗和感受,尤其是女性,當(dāng)你面臨事業(yè)愛情生活的諸多不順,該采取何種方式再次獲取更利順暢的人生之路,這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寫到這,我可以用簡介的話語來總結(jié)這部小說:
失去一場愛情,那能繼續(xù)下一場愛情;失去美好的前景,還能重塑贊新的未來。
OK?
我是在寫書評嗎?還是在充當(dāng)約翰.伯格《講故事的人》里的角色。我情愿相信自己在這個角色里書寫這部小說的書評。
寫自己的書評,讓別人去評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