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封郵件,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于是選擇留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工作產生了困惑。
姑娘姓李,李姑娘在大學的時候讀的是金融專業,大學畢業后,姨媽給她所在的三線城市找了份在銀行工作的單位,工作很穩定,福利待遇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無可挑剔的。
周圍的朋友和同學都羨慕她的工作單位,沒有關系外人是無論如何都打不進內部的,父母也是宴請了親朋好友,席間親朋好友的笑臉相迎,客套話融在一杯又一杯的酒中,父母眉開眼笑。
其實李姑娘的心里是想去一線城市找工作的,因為所學的專業很對口,對于找工作也很有優勢。主要是向往一線城市的活力,朝氣,還有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讓人向往,內心流淌著一股非去不可的勁兒。
偏偏姨媽找的工作單位是好單位,是太多數人羨慕的,可是心中對一線城市的神往,心中暗涌的念頭又吞噬著自己的心,想跟隨自己的心,卻又擔心讓父母失望,左右為難,很矛盾。
對于李姑娘是選擇去一線城市發展,還是選擇留在三線城市進體制單位。就是人生的選擇題,至于怎么選?以下我的分析你都考慮一遍,相信心中自然就有答案了。
首先要做好職場規劃,去一線城市你能獲得什么?留在三線城市你能獲得什么?用清單的形式一項一項列出來。把心中想要獲得的那一項勾出來,最后對比一下這些所需的東西,在一線城市多還是三線城市多,答案自然揭曉。
要區分好短期發展,還是長期發展?去一線城市你是打算短期發展還是長期發展?
短期發展,也就是說選擇到一線城市找份工作干個三四年看看,三四年過后又選擇回到三線城市扎根,這幾年純粹是到大城市見識一下,感受一下都市生活和工作。
長期發展,也就是說選擇在一線城市落地生根,從此就扎營在此。如果選擇了長期發展,就要考慮到能不能夠解決你的剛需?你選擇的大城市在那里買不買得起房子?戶口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能不能夠落實?
如果這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工作的需要,你要留在一線城市,而你的孩子卻成為了留守兒童,這樣勉強堅守一線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或者在一線城市打拼,兜兜轉轉八年十年,最終還是要選擇回到二三線城市,兜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手里有一副漂亮的牌,也要靠運氣才能打出一手好牌。
其次要考慮到你選擇的是什么工作?如果是公務員,國家單位,進體制,這些非常有保障性的工作,還是選擇留在二三線城市發展會有更大的空間。
像進這種體制單位不需要選擇到一線城市,相比收入,相反在一線城市不是最高的,相反在二三線城市發展會較好,任職的質量也會相對高和平衡。
有的工作是在二三線城市沒有的,或者是比較少的,提升空間不高的,就只能選擇去大城市了。
像做自媒體,時尚,服飾,數碼,金融,銷售等等,這些工作相對選擇去一線城市比較好,機會多,圈子大。
選擇好什么樣的工作,再對比性的選擇去哪一座城市發展。大城市相對各行各業的機會相對比二三線城市要多,收入也高。
選擇了一線城市的高收入就要接受它的忙碌,選擇二三線城市的安逸就要接受它的平淡。沒有所謂的在一線城市就一定會比在二三線城市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工作做出判斷。
一定要做好規劃,有的人會說剛剛畢業,先去大城市工作個幾年,不好再回來,千萬不要因為還年輕就可以浪費時間,開頭的這幾年很重要,這幾年你做什么,就決定了你將來的出路,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不管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已經在職場奮斗了多年的白領,對于職業規劃,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很多人把這個職業規劃理解為多年以后可以坐上理想的職位,其實不是對某個職位的定義,是對整個方向和目標的完成。
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機會還是相對較多,但是要憑著自己的奮斗在大城市扎根,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也有很多人做到了。
人生都是一直在做選擇,選擇讀什么專業,選擇什么樣的工作,選擇在哪座城市發展,選擇戀人,選擇婚姻……。人生不過是做加法和減法。
不管選擇去哪里,只要自己覺得值得去,那一切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