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2017/1/15-1/22
首先,必須承認,這不是一本有趣的書。尤其是其中一大串專有名詞和各專業領悟的例子,實在看得有點頭痛。所以,很多地方直接略過。
但這本書還是給我挺多的收獲,以下稍作整理,分享幾點:
1.有目的的練習
只有明確定義目標,才能真正看清奔跑的方向,不至于在途中迷失。
但是如何把目標落到實處,則更需要目標細分。將大目標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小目標,并且每次只關注其中一個,在達成時給自己一點小小的獎勵。這一點,是如此的重要,積跬步以至千里。
目標要能得到反饋。沒有反饋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這既會讓一個人失去他的戰斗力,也會讓他迷失在路上,走了岔路也未可知。
2.走出舒適區
如果一個人從來不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區,那他可能永遠無法進步。這很正常,不改變是最舒適的狀態,但不改變,就意味著止步不前。
這就好比走路。如果你永遠都走在平地上,你是永遠在無法在高度上有所提升。要爬得高,必須要爬坡,走山路。未見得會舒適,但一定會往上。
刻意練習往往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所以我們要不斷去嘗試剛好超出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
大腦是有惰性的,也是有無限適應性的。當你在一個舒適區的時候,它會自覺適應此時的放松舒適。當你走出舒適區,到另一個高度的時候,它也會很快跟上并且適應。可是,如果你不再繼續前行,它也會極力留在此地。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地給自己施壓,打破身體內的平衡,才能不讓前進的腳步停下來。我知道這很難。
3.保持動機
正因為身體和大腦有趨向平衡的惰性,我們才更需要保持動機,其實也是保持動力。保持動機是每個投入到刻意練習中的人最終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人在新年依始時都會給自己表決心,立誓要在新的一年里完成這個那個目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決心開始慢慢衰退,到最后就完全停下來了。
究其原因,還是動機不夠強烈。如何能夠真正讓動機始終驅動我們前行呢?
首先,強化前進的理由。你想達成的目標,你想到達的彼岸,制作成愿景板,每天提醒自己,讓它為你帶來清晰的方向。
其次,弱化停下的腳步。遠離那些會把你往后扯的負能量圈,遠離會對你的行動產生干擾和誘惑的事情。
4.總結
所有希望在某一行業領域有所提高的人,每天都應該進行一段時間(至少一小時)的刻意練習。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