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師
01
有一天晚上,我從地鐵站打車回學校。
其實,從地鐵站到學校的距離并不遠。通常我都是做公交,但那天實在是太晚了,很難等到公交車,所以我就選擇了打車。
我跳上了一輛出租車,坐在了前排,伸手去系安全帶。
“就這么短的距離,不用系安全帶。你看,我都沒系安全帶?!币晃荒贻p的司機師傅帶著不耐煩的口吻對我說道。
這位師傅的說話內(nèi)容和說話方式都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因此,我并沒有理會他的話,繼續(xù)專心致志的給自己系安全帶。Damn it !那個車上的安全帶可真是難系!
司機變得有些不耐煩了:“都跟你說了,不用系安全帶。沒有交警,攝像頭也根本拍不到,你這個人怎么這么固執(zhí)呢!”
話音剛落,我的安全帶“咔噠”一聲,終于給系上了。不過我的憤怒情緒也被司機的話給點燃了。那天晚上,我本來就感覺很疲憊,沒想到上車之后,因為系安全帶這件小事又被一位年輕的司機給數(shù)落了一番。
我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然后一字一頓的告訴這位司機:“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安全意識。你有你的安全意識,我有我的安全意識。在我的安全意識里,系安全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這和路程長短無關(guān),也和是否有交警檢查無關(guān)。上了你的出租車,我就是你的顧客,希望你能表現(xiàn)出一些最基本的尊重?!?/p>
聽了我的話,司機先是一愣,然后擺擺手說:“好好好,你有文化,我說不過你?!?/p>
說完這話之后,司機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道:“待會兒你準備刷卡還是付現(xiàn)金?我這個車上刷卡的機器壞了,你只能付現(xiàn)金。提前跟你說一聲,待會兒你可別跟我扯皮?!?/p>
恩,沒錯,這位司機先說我“固執(zhí)”,接著又莫名其妙的說我“扯皮”。不會說話的人,真是處處讓人感覺不舒服,我的憤怒情緒又一次被點燃了。這一次,我依然沒有選擇忍氣吞聲。
“請你搞搞清楚,到底是誰在扯皮?如果出租車上不能刷卡,你為什么不在一上車的時候就告訴我呢?我們都走了一半的路程了,你忽然告訴我只能付現(xiàn)金。刷卡的機器壞了,你沒有及時去維修,難道是我的錯嗎?請問這是我在扯皮,還是你在扯皮?我今天就是沒帶現(xiàn)金,你前面掉個頭,把我送回上車的地方吧!”我準備給這位司機一點教訓。
“別別別,我們都快到了,能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啊?如果沒帶錢,你還可以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把錢轉(zhuǎn)給我?!彼緳C有點慌了,語氣也明顯開始變軟了。
我沒有馬上接他的話,只是告訴他前面該怎么走才能到達住處。到達目的地之后,我沒有再難為這位司機,掏出手機來,用微信給他轉(zhuǎn)了賬。
這位年輕的司機終于松了一口氣,下車的時候笑呵呵對我了一句:“剛才不好意思啊,慢點走啊。”
走在回寢室的路上,雖然剛剛心中的憤怒之情還沒有完全消失。但是我感覺自己至少沒有去壓抑這些憤怒情緒,而是選擇通過一種有理有節(jié)的方式,把憤怒之情給表達了出來。
如果面對司機的無禮的舉動,我只是選擇忍氣吞聲,那么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一定會更加糟糕。
02
薩洛維和約翰.梅耶在1990年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們將情商定義為五項能力,分別為:了解自身情緒、管理自身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調(diào)節(jié)他人情緒的能力。
在這五項能力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管理好自己的憤怒情緒,是情商高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
佛教大師邱陽·創(chuàng)巴人波切在談到如何管理憤怒情緒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富有智慧的話:不要壓抑,但也不要放縱。
而壓抑或放縱情緒,恰恰是我們在憤怒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下這兩種方式的消極后果:
第一,過度壓抑自己的憤怒,最終會讓一個人失去活力。
我算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之人。之前當我遇到令人憤怒的情形,第一反應往往是去忍,去壓抑自己的感受。但是這些憤怒的情緒,并不會因為壓抑而自行消失,反而還時常會在腦海中出現(xiàn)。
從心理學上講,壓抑憤怒的壞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被壓抑的憤怒最終會傷害到自己最親近的人。因為被壓抑的憤怒一直都在尋找機會釋放出來,因此一個人很容易把之前自己在別處受的氣轉(zhuǎn)移到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
例如,一個在公司受了氣的人,可能不敢對公司的領(lǐng)導發(fā)火,于是回到家就對老婆孩子撒野。
其次,有研究表明,長期對憤怒的壓抑還會導致一個人失去活力、變得抑郁。也就是說,被壓抑的憤怒會變成一種消極的負能量,消耗掉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
第二,過度發(fā)泄憤怒,會導致更多的憤怒。
上面講到,壓抑自己的憤怒是不可取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把憤怒發(fā)泄出來就會好了呢?請注意,這里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心理學家泰斯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的發(fā)泄憤怒,只會進一步喚起憤怒情緒,從而使人感到更加憤怒,而不是減輕憤怒。
也就是說,人們對觸發(fā)他們怒火的人大肆發(fā)泄的時候,憤怒的時間是延長了,而不是終止了。
03
下面我們介紹三個比較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你更好的管理憤怒情緒。
第一,在保證理智和克制的前提下,與對方面對面地解決爭端。
前些日子,我把一件真皮夾克送到洗衣房去洗。衣服洗好了,去取的時候也沒仔細看,裝好之后就拿回了家。等到需要穿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件夾克上有很多塊皮子都被洗掉了。
好好的一件衣服被洗成這樣,而且店家還故意隱瞞我。想到這,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當時我就想馬上沖到這家洗衣店里,和老板大吵一架。
好在我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我先是在網(wǎng)上查了干洗店把衣服洗壞了之后通常是怎樣處理的。接下來,我又了解了一般的賠償比例和維權(quán)的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當我冷靜好情緒以及做好充分準備之后,再次走進了那家洗衣店。
后來,我沒有和店老板進行任何多余的爭吵,只是冷靜的擺事實,講道理,談利弊。最后,店老板給了我一個合理的賠償,我的憤怒之情也被有效的化解掉了。
第二,換個角度看問題,改變對憤怒想法的認知。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題為《那些傷害你的人,都是不幸福的人》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就是:一個幸福的人,是不會輕易去傷害另外一個人的。只有當一個人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只有當他感覺不幸福的時候,才會說一些狠話,做出一些傷害人的事情。
后來就有一位讀者給我留言說,他是一名服務(wù)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奇葩客戶,很多客戶會朝他說一些不客氣的話。總之,他經(jīng)常會為此而感到非常憤怒,因為他感覺客戶都是在針對他、都是在難為他,他甚至感覺自己都快有心理問題了。
在看到我寫的這篇文章之后,這位讀者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每當遇到那些胡攪蠻纏的客戶的時候,不再那么容易感到憤怒了。
因為他開始嘗試換個角度去看問題,去猜想這些客戶有哪些需求沒有滿足、去猜想這些客戶為什么會發(fā)這么大的脾氣。有時候,他甚至會帶著憐憫的眼光的來看這些脾氣暴躁的客戶——他們真的是太不幸福了。
總之,改變認知的他,不再像以前那般容易發(fā)怒了。
第三,離開憤怒的環(huán)境,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前面兩個方法,都建立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一個人還能用理性去掌控自己憤怒的情緒。如果情緒完全失控,那么上面兩個方法很難起作用。
很多年前,我曾經(jīng)聽家里人說起過發(fā)生在鄰居家的一件非??植赖氖虑?。鄰居家是一對老夫老妻,但是丈夫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太過嚴重,對妻子一點都不關(guān)心,還經(jīng)常非打即罵。
有一天,丈夫喝了酒之后,對妻子進行語言上的侮辱。那一天,妻子干了很多的活,本來就感覺自己身心疲憊,又對丈夫的行為憤怒不已,十分委屈。一怒之下,她沖進了廚房,拿起一把刀朝自己的胸口刺了下去,很快她就倒在一片血泊里,再也沒有醒來。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如果感覺自己非常憤怒,已經(jīng)處在失控的邊緣了,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離開憤怒的環(huán)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說。
當我和家里人鬧矛盾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去公園里面溜達一圈,使勁的去走路。走上幾公里之后,很多事情就會慢慢想開,怒氣也會慢慢煙消云散。
參考圖書:
《情商》,丹尼爾.戈爾曼,中信出版社;
《憤怒,愛的另一面》,蓋瑞.查普曼,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