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里來信陽參加信息技術(shù)培訓的集中研修,臨走的時候我的小侄子又哭得涕淚交加,一句句“姑姑別走,姑姑別走”,傷心欲絕,好難過。他今年都三歲了,還是這樣的哭,去年的時候我媽帶著他送我到公交車站,他見到我上車了,哇哇哭個不停,雖然被我媽抱在懷里,但整個上半身都撲向車子,雙手試圖抓住我。看到這個樣子,我也一下子難過死了,雖說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是姑姑疼侄子的心也差不到哪里,差點沒憋住眼淚。只好下車又抱抱他,哄了一會,買了個糖才給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走。
大侄子今年9歲,我這次走的時候他在鄰居家玩,也沒去喊他,想著也沒什么嘛。結(jié)果等我到了信陽,和家里視頻的時候,倆孩子都圍在手機前面,“姑姑!姑姑!”的喊個不停。一會兒我媽說我這個大侄子回來聽說我走了,竟然也帶著哭腔,一個人坐在那生氣。
每到畢業(yè)季,我們的離校課程都是亮點,受到社會的關(guān)注。所有的畢業(yè)生都帶著全校師生的祝福離開這個生活了三年的校園,先有班級自己的離別儀式,再是全年級的離別儀式,最后是全校的離別儀式。做這么復雜就是想讓這些孩子牢記這個曾經(jīng)美好的歲月,牢記以后的歲月也是由眾人祝福過的,牢記自己雖有個性也都帶有羊中的烙印,牢記這里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路的起點。
然而帶著這么多祝福的離別課程中,好多人哭了,太舍不得了。老師舍不得自己看著長大的小孩一個個各奔東西,學生舍不得朝夕相處的老師、熟悉的教室,甚至門口的小吃。
只要建立了親密關(guān)系,離別都會讓人難受,離別就少不了眼淚。小孩子還處于極度依賴的一方,被依賴的人離開了,就等于是天塌了,立刻就心碎,憋都憋不住。長大了,眼淚不會輕易淌下,但總有脆弱的一方不能克制情緒。哭或不哭,不是標準,誰傷心誰知道,傷心了還要繼續(xù)生活,為了以后美好的相聚,苦澀的淚水都會變得甘甜。
可是,我們到底該如何離別,才不那么難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