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迷信8小時以外?高效人士已經瞄準《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時間很高冷,只與睿智的人交朋友。


一、當你已經被工作逼入死角,同事卻還有時間平衡工作、家庭、愛好?

曾經有一篇刷屏文章,標題就很扎心: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

無論在哪座城市,無論是否熱愛工作,很多人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轉。

耗盡了一天的力氣之后,如何兼顧愛好,照顧家庭呢?


我有一個同事,早上健身40分鐘后再上班。

打卡后的第一件事,花近半小時的時間,安排一天工作的計劃。

我有幸鑒賞了一番她的記事本,碎片時間占得滿滿當當,連午休時間都被安排著“貼墻站”和聽BBC。

她還給自己立下規矩:每天8:00-9:00要陪伴自己剛上小學的女兒。周末還一定要帶孩子戶外運動至少3小時。

除非是新產品發布這樣的重大事件,她幾乎從不加班。

她每天活力四射,業績突出,領導賞識,同事認可。


有一天臨近下班時分,我掛著大大的黑眼圈,捧著一杯濃濃的咖啡,問她:“慧姐,你怎么就能將工作和生活平衡得這么好呢?”

她邊收拾東西邊說:“很簡單,我輕易不給自己加班的機會。”


二、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大多數人將8小時以外的時間,拼命榨取,認為依靠咖啡因、茶堿或者尼古丁就能讓自己保持清醒的狀態,持續工作。

換來的只是令人窒息的焦慮,而非成績斐然。

更有甚者,加班的時間只是在聊微信、購物、看股市、打游戲,深更半夜發一條圖文并茂的加班朋友圈。只有苦勞沒有功勞的overtime,不僅浪費公司水電,還是一種無形的道德綁架:

老板,你怎么好意思開除一個這么“努力”的員工呢?

豈不是令人心寒?

今后誰還會為公司賣命加班?


我認識的大部分成功人士都具備兩個特點:

第一,不再覺得一切都無法掌控。

第二,想要在工作中擁有極佳狀態——他們想成為工作的主宰者。


道理我都懂,那么如何做到呢?

那位幾乎不加班的“異類”同事回答:“牢牢抓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你去找找這本書來看,書名就叫《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p>

從善如流,我立即在微信讀書上找到這本電子書,在上下班通勤時候花一周時間細細啃完。


1.什么是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假設一個人要做10000個俯臥撐,肯定很難一口氣做完。但把10000個俯臥撐分攤在其他事物的間隙中,每次做少量幾個,我想,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做到。

大腦運轉的方式與肌肉相似,如果進入一口氣做10000個俯臥撐的錯誤模式,那么只可能是一事無成。但只要進入正確狀態,巔峰狀態唾手可得。


喬西·戴維斯博士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指出,當工作不堪重負之時,會陷入兩種錯誤模式:要么,強迫自己專注工作不要休息;要么增加工作時間。

正確的模式是:抓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就是通過自我調節目標、情緒、體能、注意力之后,為自己創造出的每天極為高效的一段時間。

2小時只是一個概述,有可能只是半小時或幾十分鐘,也有可能是三到四小時,持續的大腦巔峰狀態。

兩小時是作者發現的,極容易做到,又足矣完成每日重要任務的時間。

“最重要的兩小時”,是我們自己可以創造的。

也就是說,通過自我調節,我能將高效時間調整到早上,從而糾正我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惡性循環。


2. 如何創造“最重要的兩小時”?

戴維斯博士在書中提出的五個維度,指導我們,全方位地創造短暫而珍貴的大腦巔峰狀態。

目標管理:認清最重要的事情

情緒管理:管理心理能量,善用情緒與自控力

注意力管理:無須對抗分心,走神令人更專注

體能管理:掌握飲食與運動訣竅


【目標管理:認清最重要的事情】

1)意識到任務關鍵時刻—抉擇點

當你完成或中斷一個任務的時候,接下來選擇下面應該完成什么任務的時刻,就是抉擇點。

每次完成手頭工作,準備切換時,這就是抉擇點。


2)做出正確的選擇

每次面對抉擇點的時候,花1-5分鐘,讓自己從第一個任務轉移到下一個任務。

動腦筋好好反省一下,這一刻,對自己而言什么最重要,能帶來更高的價值?


3)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抉擇點?

珍惜每一個抉擇點。

每次切換任務時,花5分鐘思考一下,下一步應該做什么才能更高效、高質量地完成。

不隨便開始一項新的任務,除非已經有意識地決定了它確實值得做。


【情緒管理:管理心理能量,善用情緒與自控力】

我們需要管理自己的心理能量,至少在開始寫之前,愉悅一點點。

1)降低心理疲憊感

可以在任務開始前,深呼吸一會兒,短暫地打個10分鐘的盹。


2)學會策略性無能

別把自己搞得太累,媽媽叫你刷碗,爸爸喊你下棋,孩子哭著喊著要你輔導作業...這些與重要目標無關的事情,盡可能地推掉。


三)注意力管理:無須對抗分心,走神令人更專注

人腦不是電腦,天然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為了減少分心,我們可以在工作前,拿開寫字臺上的干擾物。

工作應該非常專注,一點兒都不能分心嗎?不,正好相反,科學研究表明,發呆讓你更高效。給自己的大腦一個喘氣的機會,它才能恢復到巔峰狀態。


體能管理:掌握飲食與運動訣竅】

這聽起來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有么有可能短時間奏效呢?

有!

1)策略性地運動

無論你是否堅持規律地運動,在你需要時,都可以利用運動提升思考能力和心理能量。下次寫作思維枯竭時,不要死磕,要么發個呆,要么起來運動10分鐘,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2)策略性飲食

碳水化合物能提高短期記憶,可是升得快,降得也快。蛋白質令人更專注,脂肪則能讓大腦能量更持久發揮。

很多人呢伏案工作時,比如我,嘴巴里一定要嚼著點什么才能繼續下去。盡量選擇低糖、高蛋白、健康脂肪的零食,比如堅果,少吃多次補充能量。同時大口喝水,讓身體充分水化,都是健康有效的提神選擇哦。


【環境管理:讓工作環境為人服務】

身為文案狗,特別喜歡的一部劇是《校閱女孩河野悅子》,不僅是因為十元妹子在劇里的穿搭,更因為主角的工作環境,經常是四處溜達,遭遇各種人,總是有好玩的奇遇。

但是,很殘酷的現實是,寫作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不那么歡脫的場景。

1)環境音策略

安靜的環境對提高效率更有益。邊聽歌邊寫作的毛病要改改了。

寫文案需要發揮創造力,背景噪音可以讓思維變得更抽象、宏觀、更具創造性,這也是為何很多作家能在咖啡館里寫出好作品的原因之一啦。


2)光線策略

多開燈,比起昏暗的房間,光線明亮的房間更能提神精神狀態。

天氣晴朗時,找一個自然光充足的地方寫作。

將臺燈的燈泡換成偏藍光的燈泡。研究表明,偏藍光的燈泡,讓人更加警覺,思路更清晰。


五、從最小化的努力開始,和時間做朋友

時間這位老友,很多人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和它打交道的方法。要通過管理自己的選擇、調控內心的情緒、培養自己的意志力、清理自己的環境一系列組合之后才能成為它的朋友,它也必定回報你的事業和生活的豐盛。

如果不知道堅持什么,其實可以從自己最小的能接受的任務開始。

你能接受簡書日更那就寫日更,如果日更不了,周更也行。如果寫作是很難的事情,那就讀精華文章,從輸入開始也可以。

沒有一個人的工作是不忙的,學業是不緊張的,忙完了一天的學習、工作,還要在簡書上日更打卡,這個任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完成任務的過程,這種堅持,本身就是最有價值的收獲。

無論有沒有人閱讀或者喜歡,我們敲擊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結果,都是答案,都是收獲,都是變成更好的自己的珍貴時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