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有本事的當老板,沒本事的擺小攤,不三不四去上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良(《我愛我家》賈圓圓的男同學)
? ? ? 文良同學此語一出,賈志國頓時氣急敗壞,人到中年一句玩笑話就惹怒,只能說明這句話切中要害傷人不輕,可是,志國啊,你一個副處級干部都如此這般,讓我們廣大的小科猿、小業務猿、小程序猿們如何自處?!
? ? ? ?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哈欠連天地出門、擠公交、買早點,一如往常,仿佛盤古開天地以來日子就是如此,飛逝的是日歷上的數字,不變的是宇宙洪荒般的混沌。路上遇到很多人,一樣的臉,一樣的疲倦,滿滿的負能量,微博微信上布滿假期結束的痛苦哀嚎。
? ? ? ?曾經以夢為馬的我們怎么就成了不三不四?上班對于不三不四的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
? ? ? ?第一個關于上班的概念是《編輯部的故事》給我的,上班,就是一群人朝夕相對嘻嘻哈哈,總有些不平事等待你解決,辦公室里總有個曖昧知己讓你覺得日子新鮮有趣,案頭總是擺放一疊疊厚實的書報雜志彰顯著文化格調,當然也總有些中年婦女對你指指點點。那時的我懵懂迷糊地眺望遠遠的成人世界,羨慕地直蹦腳,卻又十分篤定,我一定會有一份與夢想有關的工作。
? ? ? ?后來,我讀了中文系,再后來,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熱點,再再后來,我沒有成為戈玲,卻成了賈志國一樣不三不四去上班的公務員。
? ? ? ?一時間,我在不同人眼中有了截然不同的面孔。父輩親戚們以我為驕傲,他們還活在吃皇糧有保障的固執理念中,認為我做了此生最正確的選擇。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倒很客觀,“你這樣的人不適合進入體制內,不過人總要務實”。家里90后的表弟不以為然,認為曾經和他鼓吹夢想的我欺騙了他,在他眼中我成了妥協的膽小鬼。
? ? ? 看求職類節目,我不眼熱日薪越億牛逼閃閃的求職大咖,卻打心眼里羨慕工作撞上夢想的幸運兒。讀到張悅然編的《不上班的理想生活》仍然會熱淚盈眶,手工藝者、美食家、畫家,他們擺脫了朝九晚五的束縛,找尋到立足社會的獨特方式,這些,是我做不到的。雖然我的夢想種類繁多,卻沒有一種叫做公務員。我對公務員本身并無偏見,而機關工作也早已不是一杯茶水一份報紙那樣單純澄明,每天馬不停蹄的奔忙讓我一看到網絡上關于公務員待遇高工作閑這樣的言論就火大。但,無論怎樣,我的夢想確實沒有和這份工作重合,這是我祥林嫂般反復念叨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
? ? ? 上班進入第四個年頭,除了收入穩定,我的生活波濤洶涌,花樣翻新。小時候學過鋼琴,上班后我又重新坐回琴凳,找來《世界鋼琴名曲》提升逼格;聽說司法考試是中國第一考,買好參考書躍躍欲試發起挑戰;忽一日懂得修身養性的重要性,火急火燎買來筆墨紙硯每日研磨練字……當然,上述種種的發生時間是周一至周三不加班的晚上以及周末,周四和周五即便不加班,進了家門,再美好的夢想也抵不過身體的疲憊。
? ? ? 我媽被我弄得眼花繚亂,我爸勸我踏下心過日子不要好高騖遠,他們哪里知道,恐懼一直追隨著我!我是多么害怕,人到中年時遇到文良一樣直言不諱的小朋友,輕輕一句,徹底擊碎“我還不錯”的信心,跌進不三不四的深淵。
? ? ? 我以為我是個案,但折騰的遠不止我一個。
? ? ? A,男,碩士畢業后進入市排名前五的中學當教師,不到一年,辭職讀博。B,女,本科畢業后在教育培訓機構做人事管理,5年后辭職,赴港讀碩士。C,女,專科畢業后做商場售貨員,2年后辭職,與男友一起開快餐店。這些常日里再熟絡不過的朋友比我更有勇氣。當然,故事的后續是,A和任教中學的年級主任十分要好,二人相約A畢業后繼續回校教書;B的同學在香港工作,她在學期間已經在同學的公司實習,以后留在那里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C明年和男友結婚,男友曾經在著名快餐店有著5年的經理工作經驗,兩人的店鋪生意越來越好。
? ? ? 好吧,我想說的其實是,要么,你與上班這件事和諧共處,安然于它提供給你的收入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過著知足常樂的日子,平凡而偉大,那么本文提到的所有一切都與你無關;或者你有資本有勇氣跳脫出來,做自己愛做的事,把興趣當成謀生的手段,大聲地和現在的老板說句:“爺不伺候了”,一路絕塵而去。那么,你要當心,這條路非常危險。因為你愛的這件事很有可能會被生存的壓力生硬地碾碎,即便你因此走向成功,會不會人生的樂趣也就此剝離?唯一確定的是,這種人不懂得后悔,多年以后回憶當初自己頭也不回的決絕時心中暗爽,不管前路為何,我總要邁出第一步。
? ? ? 好,如果你和我一樣,既做不到心理上的安穩知足,又邁不出那決絕的一步,野心不死的你擔心歲月被辜負,那就好好接受歲月的饋贈,拼命地使用它,密集地填滿它,獲取兩倍、三倍的人生。你不再有時間糾結于或進或退的思維怪圈,和當下的每一秒相比,那不重要。
? ? ? 8:00——14:00上班,15:00——19:30睡覺,23:00—凌晨3:00寫作,這樣固定的作息表卡夫卡堅持了十幾年,保險公司小職員的工作與寫作是那樣的格格不入,可這兩份狀態迥異的人生催生出的撕裂感也最終成就了他的文學事業。
? ? ? 也許這就是我開始簡書歷程的心理原型?誰知道。
? ? ? 我唯一確信的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上班只能成為我眾多身份中的一種。就這么左突右撞地過日子,我很喜歡。
? ? ? 回到最初的問題,文良小朋友,你盡管放馬過來,屆時阿姨將告訴你,不三不四總比二好,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