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數字,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不過但說到對數字,那就不一定了。數字的發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數字也成為了現代科學中基石的基石,現在的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改良而成的,而對于數學的運算則要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臘文明時期。雖然我們每天都與數字打交道,我們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覺得它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但要仔細研究它,卻又覺得覺得它是那么的陌生。數字是符號,也是萬物所有規律的載體。對數字的理解,關乎到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對我們人生命運的理解。
從小到大,我基本算是一個對數字不敏感的人,上學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總是不溫不火。畢業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觀,總是不太情愿處理數字邏輯問題,雖然具備了高等數學的知識體系,但面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還是懶得搭理,這也為我30歲之前的平庸埋下了伏筆。我承認,在數字方面,我是個父母的變異體,我完全沒有繼承父母親的能力,尤其是母親,是個對數字及其敏感的人,遇到數字時她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她年輕時,撥電話從不使用電話本,想撥打誰的電話,只是信手撥來。在她經營房屋租賃生意的時候,面對五六十間房,她總能記得哪間房對應的日期,租金。母親的這種能力轉化為她對財富的把控能力,得以讓我們順利的完成大學學業,而在我創業的時候,還提供了原始資金的幫助。只可惜時代辜負了她,在她小時候的那個吃不飽和穿不暖的時代,沒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而沒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走出人生低谷的我曾經開始了漫長的思考,在很多方面的原因中,我理出了一條思緒,我身上對數字不敏感的這條屬性,究竟在影響我做事成與敗之間的關聯度有多大?現在看來它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的。對數字的不敏感,就容易忘掉了對事物的計算,忘掉了對世界真實性的深層次探索,而讓我的意識存留在外圍的混沌當中,摸不清方向,自然走的路與真實的路也是出現偏差的,久而久之,層層累積,在人生的道路上,離真實的道路越走越遠,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上次偶爾聽到了吳曉波在講成功創業者身上所具備的特性時,他講的一個特性引起了我的極大的共鳴,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除了具備細膩與賭徒相互矛盾的性格外,還具備了一個對數字及其敏感的特性。這個特性會導致這些成功者會在腦海里不斷的尋找成本,效益等多維角度的控制辦法,自然而然也就容易找到正確的道路,采用正確的方案和措施來應對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而作為一個想要改變現狀的人,對數字的敏感性仿佛就像一個必備的技能,是否擁有它決定能否在現實世界中游刃有余。
對數字的敏感同時也是對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種心理活動。發現,靈感,創造往往來源于此,愛因斯坦因對時鐘上數字的跳轉,開始了對時間,空間,引力等方面的探索,最后用數學方程式完美的闡述了廣義相對論的原理,遠遠看上去的那則方程式,是那么的和諧那么的美,那是數字之美,也是宇宙之美。令我們魂牽夢繞的美女,在她們的臉頰上體現著六十多個黃金分割比例,科學能解釋的是現象,卻無法解釋數字的真正內涵。
只需要把大腦的指針聚集到我們思想的某一點,讓時間在這個維度上多停留一些,解開外層的皮囊,看清事物的本質,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其對數字敏感的屬性,這樣我們也許會收獲不一樣的人生。
我相信世間萬物都有規律的存在,這個規律通過數字展示出來,通過運算體現出來。天體運行的規律,哲學的理論基石,財富的產生,美貌的形成,一切生活中所有的一切,無不是數字的集成。我們發現的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更廣闊的領域還得我們保持一顆對數字敏感的大腦,去勇敢的追尋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