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人倍感迷茫,懶惰的人深陷沮喪。求而不得,欲而不行。想往前走,找不到下腳的路;想站上高臺,無奈遍尋階梯不得。與人聊天,常常感知到這種情緒,自己又何嘗不是深受其苦?只是,一味追求傾吐,不靜心,不思量,不求諸于己心,即便再多外在的援助,也是隔靴搔癢,解一時之痛。
每個人都熱衷做他人人生的導師。指手畫腳間,雞湯撫慰間,能走入內心的時刻,短暫得甚至可忽略不計。與人言論時,尤其是陌生人之間,常訥訥于言,不喜分享,覺得諸如憤怒、悲喜、心情、感悟不過一時之感,如白駒過隙;心旌如燭火般飄忽不定,此刻言說,下一刻早已不見蹤影,又哪里能真正對他人有所助益?
不吝分享——于我是終身的課題。耽溺于自我,享受靜謐的空間,或許正與此生的課題背道而馳。對此也常耿耿于心,有時也難免迫使自我去妥協、去給予、去“舍”、去忘記,也明白原本就“一無所有”,虛幻如夢,無“有”,又何來“舍”?
最近睡眠不好,貌似深懷恐懼。雷電交加的夜晚,很怕怒雷入窗。自然,這種擔憂幼稚地近乎可笑,但內在的原罪意識卻是實在而真切。起心動念間,總有小惡魔在心頭攪擾,如同白紙上的微小墨漬,不大,卻忽略不得。怕它暈染開,得勢變猖狂。
不由自主地試圖“控制”、“驅趕”,強迫念頭轉向,奔往光明大道。坦然、豁朗的人自然得清明,但路途遙遠,長途跋涉過后,極幸運、備受眷顧的人才能得享此風清月白之境吧。”經百千劫,猶自纏縛”,是明明白白的苦境,也只有忍耐著,沉默度過。
不再輕易地去介入一段緣分。不恰當的、刻意取舍的緣分只會浪費彼此的精力。橫插一腳,憑空生出的自以為是,到頭來才知努力地近乎荒誕,執著地神似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