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到底為什么?(大結局)

吃過午飯,便開始陸陸續續有參加學習人的前來報到了。原本在蘇青心目中,佛教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的專利,貌似人老了,沒什么事做了,加之離死亡越來越近,于是開始寄情于宗教。可這次來參加學習的都是年輕人,倒是讓蘇青越發好奇了。

當晚是意想不到的瓢潑大雨,一早起來,林木間還帶著朦朧的水汽,空氣中隱隱約約現出一道彩虹。莊嚴的說法堂內,鴉雀無聲。大和尚輕輕一句:吾生本無鄉,心安即歸處,就此拉開了幾天學習的序幕。

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的《處出城留別》: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蘇青小時候就背過,可這時候從大和尚嘴里說出來又別是一番感受。

幾天后學習結束,蘇青跟著慈云師兄她們又去看了一次老太太。老人家狀態不錯,比起上次,反應明顯快了很多,女兒說她這幾天天天都放著念佛機,嘴里也不時地跟著念。蘇青感慨地說這下由不得我不信了,佛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慈云師兄笑著說:“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人這一生,追求的不都是快樂嗎?沒有誰會去追求痛苦,不過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想要的得不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造就了痛苦。學佛,實質就是一個讓你找到快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通過學習明白一些道理,看清一些事情,心態慢慢變好了,放下一些執著,然后你就會感受到快樂。”

蘇青點點頭,這是真理。因果論是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觀,通過因果論,我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我們常常可以看得明白,但并非冷漠。承認因果,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別人的苦難面前無動于衷,也不意味著麻木不仁。

短短的幾天,她感覺輕了一些,褲腰有點松松的。其實,所有一切放不下的,忘不掉的,在時間的洗禮下,終將一切煙消云散。獨自坐在大雄寶殿前的大樹下,她想,這應該就是菩提樹吧。

就是在菩提樹下,悉達多王子苦坐七天七夜,最終成佛: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也是在菩提樹下,開悟的佛陀與一群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剝橘子:

“你的心沒有思念著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貫注地投入這一刻。看著橘子,一個修習專注的人能看到宇宙間的奧妙和萬事萬物的相互關系。”

“一個留心專注生活的人,永遠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說什么和做什么。這樣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說話和行為令自己或別人受到傷害。”

“孩子們,生活得專注留心是要活在當下的這一刻。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身心有什么發生著,必要同時覺察到自己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你應該直接與生活接觸。如果你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你對你自己和你的環境就都會很了解明白,了解與明白會引致容忍和愛心產生。當每個人都了解別人時,所有人便都會相互包容,相互愛護。那時候,這個世界就再不會有那么多的痛苦了。”

蘇青不禁莞爾。陽光穿過樹葉灑在她身上,幾處反射,她整個人便沐浴在陽光中。她給李永發了一條信息:


待你因緣來到,隨我修行可好?

高綰青絲成髻,不教紅塵相擾。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修得自在,

色聲香味觸法,六境轉為至寶。

身心世界俱安,火中蓮開曼妙。

菩提道上春暖,與子同行偕老。


待你因緣來到,隨我禮佛可好?

爐煙滿室生香,清磬響徹昏曉。

經聲梵唄悠揚,鐘鼓佛號摩蕩。

蕩除三毒五欲,消盡紅塵煩惱。

氣質美如惠蘭,心光如日姣姣。

觀音一笑相許,韶華今生不老。


待你因緣來到,隨我布施可好?

日日常行一善,善心佛光朗照。

前生獻果供花,來世濟貧扶老。

溫暖三千世界,最是會心一笑。

身心奉獻空王,報答佛恩浩浩。

慈悲為懷度人,弘揚如來大道。


待你因緣來到,隨我禪悅可好?

梵香煮茗至樂,坐禪行香絕妙。

采菊東籬之下,南山翠色浩淼。

花徑喜迎僧到,蓬門始為君掃。

夢入桃源深處,興來晚回舟棹。

今夕兮是何兮,仙方從容尋討。


待你因緣來到,隨我惜緣可好?

感恩一切眾生,平生暢我懷抱。

好雪不落別處,豈是恰恰湊巧?

珍惜殊勝因緣,方是菩薩情調。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啜飲一瓢。

相期定不相負,時光萬世靜好。


屏幕上顯出已發送的字樣,一陣鈴響之后,她手機上顯出26條未讀信息。第一條是主編的:天津港爆炸,速回,準備一線采訪。第二條是李永的:一張離婚證照片。第三條是丁總的:我在成都,美女能否賞光一起喝茶?……

(完)

上一章? ? ? ? ? ? ? ?目錄


如果你喜歡看連載,如果你喜歡讀小說,歡迎點擊簡書連載風云錄查看更多哦!言情,武俠,玄幻……任君挑選,總有一款你的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先生愛吃面,他本科在西安度過,說起西安,說起西安的面,好似說起他的初戀,眼睛里都放著光。 而我那時討厭吃面條...
    鄉下妞閱讀 821評論 2 5
  • 阿哲,阿信,阿泰,三人是大學同學,大學三年,三人關系不錯,比較鐵。三個人在學校都屬于悶葫蘆型,大多數時候沉默寡言,...
    牧野俊風閱讀 363評論 0 0
  • 文·李冰兒 今天,看到學校里同宿舍的學生殺了室友的消息,我非常震驚。 做為一個母親,我的心疼痛的不行。花朵般的年紀...
    李冰兒閱讀 34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