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查資料,偶然看到一個關于蛤蜊怎么吃的鏈接,笑翻了,內容是這樣滴:
【作為內地的孩紙以前木有見過蛤蜊的啊!!現在沿海城市,每次去市場都看見好多的蟶子和蛤蜊啊!好多人買的啊!!!
所以我也就忍不住就買了啊!回到家就找度娘教我怎么做啊!!!
藍后做出來了啊!卻不知道怎么吃了啊!!!
尼瑪!要不要去內臟的!去了內臟還吃什么啊!吃殼么!!吃殼么!!吃殼么!!!
難道是連粑粑一起吃的么!!!還是一邊吃一邊吐粑粑!!!
啊!做了2次,都是吃了幾個,就整盤扔掉了!!】
作為一個內地的女紙,這個問題多少年來,一直也是偶的困惑,但偶顯然不是個好孩紙,從沒去認真地求解。只覺得那個東東好好吃,很愛吃,比如蛤蜊煎和花蛤湯都是偶的最愛,但每次看著那黑乎乎的一小坨一小坨,總是糾結犯怵,順嘴問過別人,回答不盡相同,甚至模棱兩可,總之沒人給偶一個明確的可吃或不可吃的可信服的理由。
許多時候偶只能入鄉隨俗,比如在南方吃蛤蜊煎,看著別人吃的樣子,也就不分黃白紅黑的一股腦地吃下去,但一回想總有吃shi的感覺。如果在北方一些餐廳要花蛤湯,或者自己偶爾買來煮湯,大部分時候也都還是要把那個黑乎乎的東東給挑出來。孩紙曾經問這個問題,偶也只能模棱兩可的回答,讓他自己決定。現在看來,偶是一個多不負責任的麻麻。
今天看到這個逗比問題,和上百條令人捧腹的逗比回答,太長見識了,開心一笑之余,總算看到一個能讓偶心服口服的答案,有個孩紙很認真地說:所謂的粑粑是“蛤蜊消化過的海藻類”。偶稀飯這個答案,以后總算可以心安理得地吃下那堆粑粑了,且不說這是否意味著高蛋白高營養,反正從此不再糾結吃不吃的問題了。只是曾經浪費了那么多的海藻蛋白,吼吼~~~
再摘幾段回答,實在太好玩了,可惜是在辦公室,不能大笑,我忍著忍著忍著~~~
“吃啊!!!!!不吃屎還吃個毛蜆子啊!!!不吃屎有海鮮味兒嘛!!!”
“我放了一把鹽,是不是已經把它咸死了!”
“我買的時候它舌頭吐在外面的,回來就泡著了,藍后就一直閉著殼,是死了么?
你沒喊芝麻開門怎么可能把殼打開!”
“捉回來放盆里催吐,怒倒三斤加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