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無處不在的“心理補償”

1、心理補償

? ? ? “心理補償”,簡單理解是指,當個體因心理上的缺陷、痛苦,無法調整和減輕,于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減輕或轉移的心理適應保護機制。“心理補償”有兩個起碼的好處,一是:它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目的是防止自己“痛死”。二是:心理平衡機制,目的是保持心理基本穩定,不至于“抓狂”。就像整個宇宙必須保持平衡,不然就會不得安寧。

? ? ? 心理補償好比一把刀,就看我們怎么使用,所以心理補償有好有壞。好的心理補償讓人走向自我完善,取得重大成就;不利的心理補償,則會讓人誤入歧途。

? ? ? 再者,只要感到心理不平衡時,就會啟動心理補償機制,直至心理平衡;就像“水不平則流”;水只要不平衡,就會流動,直至水平為止。

? ? ? 另外,有時候一種心理缺陷或痛苦,會有多種心理補償機制啟動。

? ? ? ? 所以了解心理補償,有利于發現我們所做的一些事情,背后的心理補償機制,以及識別這種心理補償動機的好壞,做出調整。

圖片發自簡書App


2、生活中的心理補償機制

(1)、我內心脆弱,所以我“心比天高”。

? ? ? 一般內心脆弱,自身能力一般的人,要在社會中立足,甚至過更好的生活,這個時候就會因為內心脆弱和當前能力不夠產生內心焦慮和痛苦,為緩解這種痛苦,達到心理平衡,會啟動心理補償機制。

常見的比如:努力耕耘,忍辱負重,厚積薄發,這是一種有利的心理補償,這種心理補償的結果是:“越脆弱,越強大”。

? ? ?

同時,還可能產生一些不利的心理補償,比如“幻想”。

? ? ? 一些內心脆弱,能力不夠,又不愿意努力的人,會通過“幻想”自己成為強大的人物,或者有錢、有地位的人物,來緩解內心的痛苦。偶爾幻想的心理補償并無不好,但長期幻想,則會脫離現實;長時間沉浸在幻想中,還會以此為真,產生幻覺。

另外,對于內心脆弱,自身條件不夠的人,還可能形成其他一些不利的心理補償,比如:想走捷徑,想投機取巧,這樣容易被所謂的成功學、傳銷等洗腦;另外,有打牌、賭博的嗜好,并難以收手;還可能有脾氣大,容易憤怒;……。

圖片發自簡書App


(2)、我自卑,所以我“自負”

自卑是自己對自己不停的“自我攻擊”,導致自我低價值感,低能力感,低幸福感……,這會導致內心痛苦,于是心理補償開始啟動。“自負”是自卑的一種反向形成的心理補償之一;就像你去攻擊一個小動物,剛開始它會害怕,一次又一次次收縮,到了忍無可忍的極限,也會反過來攻擊你。

? ? ? 自負可以讓自己暫時停止自我攻擊,同時向外攻擊,從而減輕痛苦、獲得心理平衡。

自卑除了自負的心理補償,還有其他心理補償,比如通過自身的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自我完善。很多自卑的人,通過這種心理補償機制,能夠獲得很大的成就;而且越自卑,心理補償的動機也越強大,取得的成就也會越大,所以有些最成功的人,有可能是早年最自卑的人,原因如此。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下面心理補償機制的例子,我就不發散贅述,有疑問,希望留言溝通。

(3)、你給不了我感情,那你要給我金錢;你給不了我金錢;那你要給我感情。

(4)、我內心空洞、脆弱、不被人理解,所以我想找“靈魂伴侶”。這種心理補償其實是一種幻想;換一種“修煉自身”的心理補償會更好。

(5)、我做了虧欠、對不起妻子的事情,所以我要給妻子買禮物,比平時對妻子更好。這是因為自責愧疚導致的心理補償。

(6)、吵架了,失戀了,我很痛苦,我要去喝酒買醉,狂吃零食,瘋狂購物、或者“恨你”,我才不會那么痛苦。

(7)、戀愛中,婚姻里,我缺什么(心理和外在),你要彌補我什么。

(8)、父母覺得虧欠孩子,通過過度溺愛或者有求必應的物質進行補償。

(9)、我越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越沒什么,越表現得有什么。

(10)、我長得比較驚心動魄,所以我要培養自己的才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11)、我性格很不好,所以我要找個性格好的伴侶。找“互補的伴侶”,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自身某一性格缺點的一面,自己越無法承受,越期待找這類性格互補的伴侶。

(12)、父母自己早年未能實現的大學夢,成才夢,成功夢,一直在潛意識里蠢蠢欲動,于是強加給孩子來實現,從而獲得心理補償。

(13)、我對你好,所以也要對我好。這也是心理補償在起作用,我對你好,你也要補償我,不然我心理就不平衡。

圖片發自簡書App


3、總結

(1)、因為心理補償有好有壞,識別并了解心理補償目的之一是:識別出不利的心理補償,再嘗試用一種有利的心理補償做替換。

(2)、心理越欠缺的,越痛苦的、越難適應的、越難平衡的,啟動心理補償的動機越強大,產生的作用也會越強大。

(3)、內心越“圓滿”,心理補償啟動也越少,正如王陽明說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最后,為維護我們的心理平衡,我們心理有千萬種心理補償機制,會無意識和有意識的啟動;而且時刻在我們身上發生,以上只是極少的例子,希望通過拋磚引玉,激發朋友們對自身心理補償機制更多的覺察,并為你正確所用。

胡建平

2019.2.2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