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讀萬卷書者,不如之行萬里路。余于西南一隅,行之山川之間,行行停停,停停行行,動輒已數年矣。
初來湘地,嘗羨革命者之高風亮節,又思曾左不世之功,竊以為男人之生于天地,當如此耳。故嘗做詩,詩云:龍困龍潭二十秋,詩詞曲賦自風流,而今若得天下任,定為蒼生寫春秋。所謂豪情壯志,不在乎于此也。
當是時也,懵懵懂懂,不知世事,嘗與同鄉者數人,于酒肆之中,觥籌交錯,豪言壯語,不能盡數。曾伶仃大醉,與友大聲唱歌,時而作嘔,衣衫盡臟而不自知。
亦曾感慨時運不濟,知己難逢,故多交朋人,廣讀文章。嘗讀盧梭拜倫之佳作,有所得而忘乎所以,沾沾自喜。雖性喜讀書,所得少矣。故嘗三省吾身,奈何不能堅持,嗚呼哀哉。
余幼年生于山野之村,以山泉野菜養之,以山川河流伴之,故常上樹掏鳥,下河捉魚。騎豬放羊,逗雞戲狗,諸此種種,不一而是。
年漸長,母余氏嘗云:吾兒漸長,當讀書明理。然是時性野難訓,不喜書籍。奈何家母嚴苛,不得已從之。從而得遇恩師,余之學涯自此始也。
余師姓王名東生,人稱王先生。年輕時苦學于書,酷愛作畫,文人之意頗濃。先生興致高雅,情懷雅量,學識廣博,常教余識字讀文,先生講課,侃侃而談,嘗引人入勝而忘乎所以。受此影響,余常做文章,先生批之,余文人心性,得益于此。余師王先生,余之啟蒙恩師也。
而后學路漫長,常讀書以自遣 ,而不知春秋。于青春浪漫之時,得遇黃師,余歷史老師也。黃師飽讀史書,學識淵博。上課不拘一格,所講寬廣,若無沉淀,難以自持。而余幸得多讀數書,故得以得黃師指導。嘗借書于余。余此時多讀史書,遍讀二十四史 ,不求甚解。而今觀之,黃師,余之引路人也。
今二十有一,雖不高然才高,雖不慧然通達。常思之:劉氏有男,名羽飛,字雨臣。年有二一,生于西南,長于山野,性情通達,聰慧可愛。不拘泥于世俗禮節,不自困于酸腐文章。入湖湘而性情得養,學曾左而練達文章,真真曲靖好男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