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HIKA,募讀編輯。平時愛看看書,寫點兒關于日本的事兒。
整潔、守時、嚴謹;動漫、聲優;援交、色情產業;櫻花、壽司、和風…
**提起日本,你能想到的是否只有這些?日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子?《煙火日本》系列將取材一手資訊,摘下標簽,帶你走進活生生的日本,領略異國的生活百態,世俗煙火。 **
張大白,90后,東北姑娘,笑起來眼睛彎彎的,亮晶晶,像月牙兒。
采訪者:ASHIKA(以下縮寫為A)
被采訪者:張大白(一下縮寫為Z)
A:之前我說要做煙火日本專題時,你好像很激動的樣子。
Z:哎呀媽呀老激動了,可算找到共同話題了。感覺我這一去日本,都活成了傳說了。大家一提起,就說:“哎呀,那誰誰,都去日本工作了呀、好厲害”之類的。其實吧,在哪兒生活都一樣,誰能比誰金貴到哪兒去。煙火這詞兒深得我心,親切。
**A:那你去日本多久了? **
Z:一年多了吧。去年7月來的日本,在一家旅行社做導游。每天拉著一群中國大爺大媽東京大阪來回跑,看風景,最主要的是攛掇他們進免稅店買東西,拿提成。
A:導游不是要求能說會道,又有眼力見兒么,感覺這工作挺適合你的。
Z:是吧,剛開始我也這么想。后來,就越來越不開心了。感覺我這人吧,一身正氣,不太適合干這個。老板是個在日本呆了30多年的中年大叔,總想著讓你拿最少的工資干更多的活兒。干到今年3月,公司30多個中國人終于爆發,集體辭職,把大叔給炒了。
A:也是夠任性,那炒了之后,找新工作了么?
Z:沒有,當了兩個月的無業游民,天天在家思考人生。
A:兩個月夠長的,有去哪兒逛逛,散散心么?
Z:哪兒也沒去,就是宅在家里。沒工作,沒收入,又不知道自己要干啥。一天天的賊鬧心,也沒心思出去玩兒。
A:那你旅行社的同事呢,他們都在干什么?
Z:好多人去免稅店做銷售了,有的考研究生去了,還有一個男生干脆跑到北海道鄉下種西紅柿去了。總之大家都快速找到了新的歸宿,只有我閑人一個。
你們都以為去國外念個研究生很高大上,其實出來照樣有人去免稅店賣東西。你說說吧,累死累活地念那么多書,干啥再去賣化妝品賣電飯鍋?我本科文憑,還不如人家呢。你可能要吐槽了:文憑不高心氣兒倒是挺高。沒辦法,就是愛裝逼,放不下身段。所以吧,我就尋思,啥都能湊活,唯獨工作不能湊活,得好好找。
A:那其實你這壓力也不小啊,竟然還能在家呆兩個月之久。
Z:嗯,壓力是挺大的,失業的那兩個月,我都快趕上祥林嫂了。每天都在念叨“這可咋整,這可咋整”。
思前想后,最后決定重新就職,并且要進入本土公司,成為正式員工。日本大部分企業實行的終身雇傭制,只要被錄用之后,你不犯什么大錯,幾乎不會被炒。所以,對日本人來說,能成為正式員工就已經很難了,更別說一個外國人了。我當時頂著壓力,準備簡歷,每天出門面試,大概在外面奔波了一個月。
A:那你現在做什么工作?
Z:在一家貿易商社搬磚打雜。和之前在旅行社不同,現在是標準的朝九晚五,作息規律了好多。
A:新工作適應了么,感覺怎么樣?
Z:新工作也快半年了,差不多上手了。怎么說呢,有利有弊吧。好的一點是很鍛煉人,在一堆日本人里工作,天天熏陶,日語想不進步都不行。另外,作為公司里唯一的外國人,有隔膜感這點比較尷尬。不過倒是樂得自在,沒那么多事兒。
A:不是有一句話叫“論腦洞,我只服日本”么,在一群日本人里工作,有沒有遇到什么好玩兒的同事?
Z:工作是工作,大家都是一本正經的。我上司倒是挺獨特的,是個40多歲的女人,柔聲細語,妝也化得很漂亮,但藏不住眼睛里的寒氣。每次看著她微笑,我都覺得很詭異。可能是我的錯覺?可能我是個外國人,又或者是比她年輕?日本人的心思難懂,日本女人更難揣摩。我腦子直,裝不了那么多東西,我媽就常說,傻人有傻福。
A:在日本的生活怎樣?之前看你的朋友圈,又是櫻花又是神社的,還有豪華壽司,最近怎么天天哭窮了。
Z:哈哈哈哈,那句話怎么說來著,“裝逼如風,常伴吾身。”風光都是別人的,心酸才是自己的。朋友圈和現實不是一個世界,再窮咱也不能光著身子,赤裸裸地展現給別人看啊。我這是給自己畫餅,又給別人織夢,瞬間覺得自己好偉大,哈哈。
生活的話,和國內差不多,其實還不如國內呢。一、做飯調料少;二、吃不飽。我現在最難受的就是每天吃不飽,不是哭窮,是窮哭。
A:工資太低還是?
Z:工資不低,屬于一般水平。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月薪大多是20萬,一年后往上漲個兩三萬。理工科的工資高點,有30萬吧。我月薪21萬,到手18萬,扣稅扣得我肉疼。
吃不飽飯主要是東京的生活成本太高。剛換工作那會兒,第一個月工資還沒發,天天吃豆芽兒菜,因為最便宜。為了省錢,我每天吃兩頓,中午拉面,晚上麻辣燙。
現在發了工資還是窮,因為現在還欠著一屁股外債呢。之前不是當了兩個月的無業游民么,沒收入,又怕父母擔心,不敢和家里人張口;工作簽證又不能打工,天天啃兜里剩下的那些錢,還有朋友的救濟。事實證明,裝逼是要付出代價的。
A:一天兩頓,也差不多吧,像我也幾乎不吃早餐的。
Z:完全不夠好么,一碗拉面600日元,其實就那么幾根,吃完如石沉大海。之所以晚上吃麻辣燙,是因為麻辣燙是中國人開的,實在啊,好歹能填飽肚子。如果哪一天我不見了,肯定是瘦成了紙片兒,被臺風吹走了。
A:感覺你活得好憋屈啊。
Z:不,日本人更憋屈,我好歹還能吃一碗600日元的拉面呢。他們的午飯更少,一個飯團,或者一杯咖啡,甚至是一根煙,就解決了。
A:有這么夸張么?
Z:不夸張。中午休息時,好多穿著正裝的工薪族到便利店買個100日元的飯團,或者跑去麥當勞買一杯100多日元的咖啡,或者買個100多日元的漢堡,說是漢堡,其實也就是兩片面包中間加一小片肉而已。
A:干嘛吃這么少,跟苦行僧似的,是辟谷之類的風俗習慣么?
Z:辟谷是什么鬼。剛來日本的時候,我也很不理解。后來我就明白了,一個字,窮。假設一個單身工薪族拿30萬的月薪,稅后25萬左右,除去房租、水電、交通、通訊等各種費用,還能勉強活下去。但是有家的就不一樣了,不節省點兒家里的主婦孩子吃啥喝啥。他們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飲み會太燒錢。日本有下班了同事一起去喝酒的傳統,有時候喝完酒還要去唱K,很晚才回家。你瞅瞅,他們不窮誰窮。
A:都窮成這樣了,干嘛那么死板,不去喝也行呀。
Z:慫唄,日本人就愛抱團,脫離團體是大忌。并且他們對飲み會有一種莫名的狂熱。可能是平時工作的時候太壓抑了吧,需要一個發泄口。剛開始喝的時候,大家還有點兒端著,到后面一些人就癲狂了,有人大聲唱歌,還有人狂脫衣服。有一次飲み會,在居酒屋,隔桌有一個新人,男的,在歡迎會上脫得只剩了內褲,還被旁邊的一個色大叔拍了屁股,真是要笑死我了,不能再羞恥。
A:聽起來好歡樂的樣子。
Z:聽起來這個詞用得好。飲み會上,上司前輩們可能會對你噓寒問暖,各種關心。但是別太當回事兒,因為第二天,他們就又變回那副鬼樣子了,一本正經,仿佛昨天開開心心跟你喝酒的是別人。飲み會真真是把日本人的精分表現得淋漓盡致啊。
扯遠了,雖說是均攤,但是架不住天天去啊。你就算算吧,這樣他們還能擠出來錢喝咖啡,也是夠拼的。
我之所以有錢吃600日元的拉面是因為我幾乎不參加飲み會,我才不跟他們似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再說,我畢竟是外國人,任性,用不著太迎合他們,哈哈。
A:經你這么一分析,日本人的確活得挺憋屈的。
Z:可不是咋的。你瞅瞅,上班大家穿得都一樣,女生好一點,還能穿漂亮衣服;中午只吃個飯團,吃不飽;晚上下班了還要跟同事一塊兒喝酒,累。跟他們接觸,你永遠別想知道對方腦袋里到底想的什么。不過這種憋屈可能是咱們自己想象的,也許日本人早就習慣了,子非魚安知魚之苦。還有,我發現在日本呆久了,自己也被傳染得越來越人模狗樣了,哈哈。
A:最近有什么開心的事兒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Z:最近認識了一個在池袋街頭賣唱的小哥。上周還去了他的live,小哥顏值高,看著很養眼。
還認識了一對夫婦,請我到他們家做客,還跟他們家小孩兒玩兒。以前吧,我十分不能理解小孩子這種生物。現在覺得小孩子真是可愛呀,跟土豆兒似的,圓鼓鼓的。
其實最最開心的就是出門散步了,每次都是沿著不同的路線走,一個人瞎溜達。有一次夜里散步,我都以為自己迷路了,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大片櫻花,真是太美了。
A:夜櫻如火。
Z:對對,在夜里真的像火一樣。你知道么,站在樹底下,瞬間有種想哭的沖動,可能是被美震撼了,也可能是突然意識到了自己形單影只。
A:來日本之后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Z:詩和遠方都是扯犢子,其實哪里都一樣,逃不過柴米油鹽。你們看到的日本啊,都是朋友圈畫風,面兒上光。尤其是早上擠地鐵時,其實東京和北京也沒什么區別。大起大落之后,我心態已經很平和了。不過憧憬還是要有的,儀式感很重要。體驗過了,就出了這道城門,進入下一個圍城。
A:大家都想生活在別處,卻過不好當下;生活要有盼頭,提升自己才是正道。是這個意思么?
Z:對對,就是這個意思,一言不合就煲雞湯。
A:那你今后有什么計劃么?
Z:不知道,其實我不太愿意坐辦公室,太壓抑。在商社攢三四年經驗后可能會換工作,趁著年輕,多折騰唄。
后記:采訪是通過微信視頻的形式進行的。結束后,張大白依舊很興奮,又拉著我聊了一會兒家常。我看她略顯疲倦,想勸她早點睡。她說還想和我多說會兒話,說感覺和國內的人聊天,會沖淡自己身上沾染的日本味兒,有利于回歸自我。
說完,張大白皺了皺眉,臉上露出了少有的憂郁,鏡頭對面的她看起來竟然像另外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