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晨5:30,在床上輾轉了半個多小時后終于放棄繼續入睡的希望,翻身坐了起來。病痛的折磨讓我覺得煩躁,無望,沉重。
那種無病一身輕的感覺我有過沒,不記得。胃痛的經歷就可以追溯到20幾年前。那年我10歲左右,趴在媽媽懷里哭喊著,大人們根本想不到那是胃的問題,于是給我灌腸,給我開一大堆治肚疼的藥。想盡辦法不見效,媽媽只好那么一直抱著我,爸爸看著痛苦的我,一生氣把一盒藥水摔得粉碎。我當時嚇著了,很多年里覺得爸爸那樣暴躁是因為麻煩,因為討厭我給他帶來那么多麻煩。那次我心里很受傷,于是那個場面20幾年里記憶猶新。此后,胃痛沒離開過我。我早早地可以向同學描述胃在身體的位置,告訴她們,她們指的地方是心臟,是肺,是小腹,胃在這里,她們不信,我說疼的時候就知道了。嗯,30歲,青春年少的我已經有個20年的老胃病。是這樣的,在我的小半生里,最豐富的經歷是病痛,各種病痛,我寫得最順手得也是痛的經歷。
不想每天都有個地方在隱隱作痛,不想因為病痛失眠,我想輕輕松松地活著。什么時候可以?我現在沒辦法沒時間解決這個問題。長大的我似乎在犧牲自己,有很多人需要我,我來不及為自己尋求幫助。胃痛就像個吸血鬼,晝伏夜出,別人看不到我的痛苦,但是它確實存在。
這些字,都是牢騷,格調太低。需要挽救。
我想到了因為高血壓身體經常疼痛的母親,腰椎間盤突出的父親,他們依舊每天為生活忙碌著,不曾休息,忍痛勤勞地打理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再看看臥病在床的奶奶和熟睡的兒子,我便接受了現實。
這便是生活,長大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