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了解父母對我們的期待嗎?



圖片來自網絡


工作大半年,每天和不同的學生打交道,每天都能聽到來自遠方的不同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聆聽的力量。

在聆聽中我會不斷地去感受對方經歷中的酸甜苦辣,去思考是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了今天的這個TA,是什么促使TA在不斷地前行或者止步不前。

當聆聽到一個點時我就能夠找到他會處于這種狀態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就能夠幫TA一起探討TA接下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怎么才能夠走向他自己想要到達的遠方。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同樣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我們各自都成長了,所以這就是我愛這份事業的原因,這份事業是與成長、快樂掛鉤的事業,這是一份必須要用心(誠心、愛心、耐心)才能夠做好的事業。

開場白足夠長,那么是時候講今天的問題了。這是最近我跟學生交流得最多的一個話題:你覺得你的父母對你的期望高嗎?

通常我得到的回答是:高,還好,不高。

而據我了解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比較高的,那些說自己父母對自己期望不高的大多都是沒有真正了解過父母需求的人。

當然不外乎一種情況是:你的父母會降低對你的期望值,那就是你家富得流油,有足夠的錢能夠供養你,甚至你這一輩子都不愁吃喝玩樂。

那些說父母對自己沒有期望或者期望很低的同學我只能夠說你不夠心細,沒有看到父母對你的種種付出是為了什么。

我記得之前班上有個同學,稱他為小A吧。小A在我們眼里就是一個小富二代,衣服品牌,手機名牌,電腦大牌,人長得不錯,出手闊綽,在外從來不讓女同學或者兄弟出錢,博得好多女生喜歡。

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無憂無慮,整天上完課之后的生活就是玩游戲,玩得無聊了就和同學去外面吃喝玩樂,四年來,從來沒有踏進過圖書館看書自習。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的父母早已給他安頓好了一切。

如今已到畢業之際,班上的同學紛紛都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他是班上少數幾個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之一。

而我是班上最早一個出來工作的人,大三下學期開始實現經濟獨立,班上的同學也大都知道我是在做咨詢工作的。我和他在大學沒有說上過幾句話,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跟我發來微信說:小歡你在嗎?

“嗯嗯。”

“我可以找你聊聊天么?現在心情好糟啊。 ”

“那當然可以的。”

......

他跟我講了很多,從和他的聊天中我才了解到這幾年對他的誤解:小A其實來自農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里條件在他們村還挺好的,父母在村里開了一個小雜貨店,衣食無憂。父母也一直對他嬌生慣養,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他一個人身上。只要是他提出來的要買的東西,父母從來就不會缺斤少兩,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大學就不應該過得比別人差,父母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你快樂就好。


嬌生慣養的后果往往就是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辛勤付出,把父母的愛當成是理所當然。

所以小A就真的把父母的話聽到心里去了,認為父母對自己是沒有什么期望的,只要我在大學過得開心就好快樂就行。

而當他跟父母打電話說自己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時,工資很低不想給別人做廉價勞動力時,他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兒子,大學四年你需要的我們都滿足你了,為的就是你能夠不在物質條件上輸給人家,不跟人家去攀比,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學習,能夠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而今好不容易盼到你畢業,你卻跟老爸說你找不到像樣的工作?那么你四年干嘛去了?我們是不能夠養你一輩子的啊...你讀個大學如果連自己都難以養活的話,那老爸的面子該往哪里擱呢?

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原來父母給自己創造的優質條件是不想增加自己的思想包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成長成才。他們雖然嘴上說只要你開心就好,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你能開心地去學習,快樂地去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就好。

聽完他的故事,我沉默了許久......

因為我發現生活當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真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不高,因為父母從來沒有說過半點讓他覺得有壓力的話,做過半點讓他有壓力的事。說自己的父母只要我開心就好,不在乎我會不會有高薪的工作,所以他們悠然自在地生活著。

而結果往往就是父母以他們的方式在詮釋著他們對你的期望,而你卻沒有看懂,誤以為他們對你是沒有很大期望的。


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是父母真的對你沒有太大期望,那么他們為什么送你來上大學?難道只是為了花錢讓你好好的還在大學玩幾年嗎?我聽到過一句話:生活從來不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有人在替你承擔屬于你的那份不易,而那背后的人往往是你的至親。

當他們聽到鄰居或者朋友在一臉驕傲地談論小孩在學校拿到獎學金時,他們心里難免就想到了你,想到只要你在學校好好學習就可以,不要求你拿獎學金。所以從來沒有說出你也要爭氣給我拿獎學金...而你確定你在學校里面是真真正正地學習嗎?

當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小孩能夠在大學就賺到錢減輕父母負擔時,他們在想我的孩子那么懂事,不用我去提醒,以后賺的錢肯定會更多的。而當時的你有沒有考慮過自己要為未來負責?

當他們看到你畢業結婚還沒有婚房時,掏出自己幾十年的老本,給你買房子,他們相信你以后肯定會贍養他們的。

當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小孩能夠帶著父母去各個地方度假,悠閑度日時,他們在想我的孩子以后肯定也能夠帶著我們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的。而你想過父母有這個需求嗎?

當他們生病時,看到同一病房的病友是他的兒子或者女兒在照顧他,而他們只能夠是老伴相互照顧時,想著我得讓我的孩子努力賺錢,不耽誤他的前程。而你身在何方?

一次一次的內心期望都沒有達成的時候,有那么一刻他們就在想,我的孩子真的是很少很少為我做過一些事情,我大半輩子的心思都花在了TA的身上,卻從未真正從TA這里得到什么...你聽到過那一聲唉聲嘆氣么?

父母的愛雖是無私的,但如果你只知道從他們這里一味的索取,而從未想過付出的話,那父母最后肯定是心有不甘的。這些不甘就體現在,當他們年老無依靠時,你卻抽不出時間來陪他們,當他們生病住院需要大量醫藥費時,你卻遲遲掏不出那些錢......這些時刻看起來是不是很遙遠?

是的,是真的很遙遠。不過這個遙遠的時刻在你有生之年總會來到的,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懂得父母一直都是對自己有很大期望的,父母內心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

不信?那么不妨試試吧,現在拿起你的電話給你媽打個電話吧,就說:媽,我希望自己大學畢業有出息之后能夠給你們買你們一直都舍不得給自己買的衣服和鞋子,還有一直舍不得買的補品,讓你們不再為我操心,讓你們能夠安享晚年,對啦,我還想帶著你和老爸周游世界呢......

而你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傻孩子,不要想這么多,爸媽只要你開心就好,爸媽不奢求那些東西的。

而你媽的心里到底會怎么想,你自己去想吧....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難道一定要事到臨頭,才幡然悔悟嗎?我想再次重提:父母對你有期望,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唉…我真跑不動了” “那我背你吧” 于是蝸牛有了殼,磨掉了一雙腳
    Ysisys閱讀 275評論 0 0
  • 越長大越是苦惱,很多事情知道怎么做最好。卻不想這么去做,自己抗拒。 想你,喜歡你。就是可以包容你的很多,我做不到包...
    靜靜的等待著閱讀 298評論 0 0
  • $ionicConfigProvider的一些配置 (1)views.maxCache配置view緩存,設置DOM...
    CMD獨白閱讀 1,135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