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
人生中既有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也有最廣闊的舞臺,最雄壯的場面和最富有智慧的軍事謀略,外交斗爭,諜海風云。因此,作家若能恰當把握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時間和人物。若能將人性與獸性、寬容與暴戾、愛與恨、生與死,善與惡等諸如此類的永恒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便可以落筆驚風雷,寫出激動人性的作品,催人淚下,發人深省。
一個人寫作的寬度和深度更多的是源于對生活的敏感程度,你對生活足夠的敏感,就會產生主題。像村上春樹的書中有很多細膩的情感描寫,足見他有一顆敏感的心,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動物,音樂等。
與我而言,中學時代特別厭煩命題作文,這讓我很不適應,經常走題,說不到點上。話題作文則是有思想卻鋪不開,張力太低,有題材也不懂延伸??偸橇攘葦底郑瑬|拼西湊,為了完成八百字的基本任務。如若你叫我去敘述山水之美,我當時寫的只能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而有人卻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畫面感立即就打開了,張力十足,氣吞山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可是誰還沒有年輕時候認識的局限性,看的書多了,往往能從別人的世界里發現自己,不局限于自己狹隘的思維。辭藻的美感固然重要,這是后期需要提高的。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邏輯,也就是中心思想,然后圍繞這個去論證、去升華。就好比攝影中的構圖和后期。
生活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性感和豐富,把簡單的主題打扮成可人的模樣,這是我們努力追尋的,也是坐著應該做的事。
歌德讓他的弟子去參加一個貴族的聚會。年輕的弟子說:“我不愿意去,我不喜歡他們”,歌德批評他:“你要成為一個寫作者,就要跟各種各樣的人保持接觸,這樣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們的一切特點,而且不要向他們尋求同情與共鳴,這樣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你必須投入廣大的世界里,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它?!?/p>
別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中發生的東西。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無數的思想和史實我們都只能通過文字去認識。唯有文字是雋永的。文字是我們和世界溝通最重要的媒介。好的文字,總是直擊內心,達成共鳴。想你所想,寫你所寫,用文字去描述你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寫作絕對是終生受用的技能。
寫作應該是教育人民,提升人的靈魂,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畢竟在我看來,世上其實無作家,有的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