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然后,寶玉就接住了她。--------前言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 ? ? 一個閬苑仙葩,一個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 ? ? 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人的名氣早已蓋過這本《紅樓夢》。對于黛玉,我一開始還頗有微詞,我知道書中的她經常“冷笑”對人,說話尖酸刻薄,令人不爽,然而待我閱讀完后再次翻開時才發現,書中有關于對她描寫的小片段,我都不覺之中勾圈起來。原來,我已經被這樣心思過于細膩,一開口似乎就難討人喜歡,多愁善感,仿佛要流盡一生的眼淚的她,深深吸引住了。

? ? ? 前生,寶玉只是一顆被女媧棄之敝履不用于補天的廢石,因這份靈氣留在赤霞宮做神瑛侍者,而黛玉則是被他日日澆灌悉心呵護的絳珠仙草。他要到人間做凡人,而她為報澆灌的恩情竟也跟隨而去,她說:“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我們不信什么前世今生之說,只知道但凡落入作者筆下此等輪回之中的人們,這一世常不得安生。于是,“寶黛”二人之間的糾纏和情愛,冥冥之中已是因果。后來真做了人間的姑娘-----黛玉,喜歡流淚,許多事情常郁結心中結成心病,最后難免落得身子骨差勁,常喝補藥,竟成了個名副其實的“藥罐子”。雙親去世,黛玉被接到榮國府,賈母喜愛孫子孫女,更何況還是這么一個遭遇坎坷長相病嬌惹人心疼的孩子,自然似乎對她也是有著一定的寵愛。然而寶玉“摔玉”一事意外增添幾分來時的憂愁-------“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榮府的生活,并沒有令她在心靈上有過舒適,她與人也難以交上好友,我想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 ? ? 一是她的身份地位。原先她也是千金小姐,所以生活在大府邸里禮儀舉止之上也有自己一套,這倒不是問題。但來到賈母身邊,雖有一定的血緣關系連了些緊密,但畢竟仍是“新客”。且父母雙亡的悲慘現實帶給她的是不得不承認失去依靠后寄人籬下忍氣吞聲的現狀。黛玉一進園子就有了小心思,心里不快,不愿多親近別人,加上又是“姍姍來遲”的親戚,比不得那些從小就在賈母身邊長大的小姐公子跟各位嬤嬤丫鬟的關系,所以她與園子里大多數人的關系就維系著表面的一些血緣關系罷了。

? ? ? 二是性格原因。記得書中的一個情節,一次周瑞家的來送花,送到黛玉手里也只剩下兩枝,黛玉先問明白是只送了給自己還是每個姑娘都有后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呀!”在書中,黛玉對新見面的人總是語氣不太友善,“冷笑”一詞似乎成了她跟別人打交道的習慣動作。別說就算是放至現今的“閨蜜”們身上,要是哪天哪個閨蜜說話刻薄不好聽一點,估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黛玉除了說話不怎么中聽外,她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懶”。有事沒事就喜歡宅在家里,看書寫詩睡覺。(黛玉的睡眠真的一點都不好,記得有一次寶玉下臺階的時候問她:“如今也越發長久,你一夜咳嗽幾次?醒幾遍?”黛玉說:“昨兒夜里好了,只咳嗽兩遍,卻只睡了四更一個更次就不能睡了。”也就是說,她睡到凌晨兩點大概就醒了無法入睡。網上說,四更是人睡得最沉的時段。這樣看,果真是難為她了。)有事沒事過去探探寶玉的“班”,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她來說是傷心的大事)流淚幾天,有時賭氣不吃不喝還發發脾氣剪剪東西。她的生活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平日里也很少有人來陪她聊天。要么她真得懶得出門多走動,要么就是她真得“喜靜”。反正,她不出去,別人也不來,交流的時機都少了更別說增進感情了。

? ? 三是周遭環境原因。有的時候,也可以說榮府就是一個“小型地下賭博場”。丫鬟們,小廝們,嬤嬤們一起聚眾賭錢,反正只要趁著府里辦熱鬧事主子們聚在別處喝酒玩“行酒令”就沒他們什么事就會“搞事情”。弄得這個府內真是說不出的“烏煙瘴氣”。甚至也有人在隱蔽的地方干著“云雨”之事。榮府還是一個“小人物內斗所”。一個在當地都可以被上任的官員當做“護官符”干勾當事的大府人家,居然收留了一群沒有規矩,有事沒事就喜歡揪著別人打啊,鬧啊的沒素質下人。有的嬤嬤仗著自己是某個公子的乳娘就會對身邊的人指手畫腳,有的呢則是憑著自己是某個丫鬟的媽媽而發泄一些怨氣在自己親身女兒身上。還有的說自己是救了太老爺的恩人反正誰也不放在眼里。當然也有不少依仗主人地位作威作福的小人。不得不說,從這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府子里的主子沒有威信和能力管束下屬。然而那些公子哥們也沒得說,都是一群貪玩唯利是圖欺軟怕硬的好色之徒。動不動就對美人看上眼,動不動就想納回府內做小妾。而小姐們的性格似乎真是太好了,迎春懦弱,惜春年紀小性格也膽小,探春似乎有點手腕(但是一個人架不住整個榮府啊),元春遠在皇宮另當別論,寶釵則好說話得多,寬厚大方還體貼人(一看這孩子就招人喜歡)。總的來說,就是概括為“上梁不正下梁歪”。黛玉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還怎么愿意去跟別人親近。是虛偽的狐貍,還是有心計的黃雀(自己是蟬還是螳螂都不知道呢!),她不知道也不會去知道。沒準,要是一個不小心沖突了哪個小心眼的家伙,自己就深陷輿論與麻煩之中。所以,我覺得,曹老沒有給她“混跡”榮府內部的身影,也是想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女子-------出淤泥而不染。? ? ? ? ? 黛玉就像坐在一葉用自己淚水托載的小舟上,隔絕了喧囂的陸地,只奔赴自己的前愿。

? ? ? ? 她活得平安清靜,性子不招人喜歡,可她也許連正眼也不給別人一個。一個內心帶點孤傲的女子,真得不錯呢。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 ? ? 黛玉的身邊,一個寶釵偶爾過來傾聽她的煩惱,緩解她背井離鄉,雙親離去,以及寄人籬下的苦感;一個寶玉將她時時放置心上,像捧著一個精致的寶玉一般悉心呵護著。這兩個人一個算是姐妹般的親人,一個是知己般的戀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寶玉。

? ? ? ? 還記得他的那句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幼年抓周,他竟抓了一些女子用的脂粉釵環,一下子就澆涼了賈政奢望他建功立業的心。“沒用”“酒色之徒”是賈政對其兒子寶玉一輩子的定義。寶玉不愛讀書,就愛跟身邊的丫鬟姐姐玩。金釧兒跳井自殺之事就被賈環小人利用讓寶玉吃了些苦。但若說寶玉只親近女孩子的話那就不太對了。準確的來說,應該是長相清秀好看的人都能勾起寶玉的興趣。像寶玉的好友琪官,秦鐘就是男兒身。那寶玉是一個“好色”之人嗎?也不全是。寶玉愛“美人”,但他對“美人”是始終有一顆敬畏之心的。記得有一次大型宴會,園里的大家伙都聚在一起,到了一處,寶玉見一個人都沒有,因想:“素日這里有一個小書房內曾掛著一軸美人,畫的很得神。今日這般熱鬧,想那里自然無人,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須得我去望慰他一回。”第一次知道一個男子會為了畫中一個美人癡迷至此,這根本談不上褻瀆了。他也有極大的呵護之心,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愛”美人。金釧兒的忌日那天,大觀園正在操辦鳳姐的生日宴會,寶玉一大早卻穿好素衣跑到廟里給她祭拜。一個小丫鬟,尚且不是貼身侍婢,寶玉卻念念不忘。除了應人承諾之外,他心里也有此想法吧。他知道襲人喜歡酥酪就特意留給她吃,晴雯性格張揚,愛耍性子,寶玉為哄她就給她撕扇子博其一笑,如此為身邊人盡心的例子不下其數。說起他第一次見到黛玉的時候,就覺得她是個“美人”-------“兩灣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他說:“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心里倒像是遠別重逢的一般”。這句話擱到現代來說,恐怕會被人覺得是“老套的搭訕方式”。不過,寶玉這個人,是不說謊話的。沒想到的這一眼,就許下了眼緣;后來,他用了一生的注視去還。

? ? ? 寶玉在黛玉面前,真的是一個“情場高手”。

? ? ? 第一,經常說“情話”。寶玉每次安慰黛玉,就喜歡“妹妹”長“妹妹”短的去哄她。有時也會用一些戲文中的“淫詞艷曲”去“調戲”黛玉。第一次黛玉與寶玉葬花的時候,寶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聽后黛玉立馬就害羞臉紅了。書中有一句戲文我也很喜歡,“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這一句用在寶玉身上當真合適。寶玉對黛玉也曾許下的一個至死承諾。寶玉說:“你死了,我做和尚。”曹老逝世時未能完成這部書,后高鶚續寫,結局也是應承曹老的前言。其中間有一句話:“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是高鶚筆下寶玉的“諾言”。寶玉瘋癲,黛玉問他為何病了,他說:“為了林妹妹病了。”一開始,我的確為這些話感動到了。但感動的后面卻是極其痛心,府內一側在悄悄地舉辦寶玉與寶釵的婚禮,而另一側黛玉重病無人問津,只有一個丫鬟紫鵑在側侍候。寶玉成婚的那一天,黛玉去世了。令人作嘔的是寶玉在黛玉死后仍然有一段時間在舒舒服服地跟她的妻子生活,還生了孩子。縱使最后寶玉還是離家出了家,但作為讀者的我內心一下子也無法接受。兩個人這一世的緣分,走到了尾頭。若是曹老執筆,這真的會是如此嗎?后來的寶玉,變得涼薄,變得可恨。

? ? ? ? 第二是發自內心的貼心。小廝們搶了寶玉的荷包被黛玉知曉,以為他把自己送給他的荷包給了他們,就負氣回房把沒做完兒的香袋子剪掉。結果寶玉從里面衣襟里把所系的荷包解了下來。黛玉知道他的珍視后就沒話說了。他知道黛玉身子骨差,就說:“林妹妹怕冷,過這邊靠板壁坐。”下雨時,寶釵差了人送了燕窩來調理黛玉的身子,寶玉則“頭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跑到她房里來,問:“今兒好?吃了藥了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把燈籠舉到她臉上看了看說:“今兒氣色好了些。”僅僅待了一會兒就走了。走后還不忘問一句:“你想什么吃?你告訴我,我明兒一早回老太太,豈不比老婆子們說的明白?”那樣一個雨夜里,在曹老對“寶黛”生活之間的對話互動描寫下,我仿佛看到了一對彼此心意相通的戀人。黛玉真的很懂寶玉,也是唯一一個能和他一起看些不正經的書-------《西廂記》,《牡丹亭》,《會真記》的。可是看過書的大家伙都知道,寶玉對其他的姑娘也是挺好的。正如我上文所寫的他的“愛美人”之心。那我們要怎么看出來他對黛玉的不一樣呢?有一個例子是寶玉對襲人和黛玉“離開”的態度不同。前者是哭鬧,一個勁兒地哄著她;后者卻是聽后兩眼一愣有將死的癥狀,昏迷的時候聽見有姓林的人就以為黛玉要被接走,然后就喊著要把那個姓林的人趕走。一個視黛玉幾乎等同于生命的人的結局卻是差點跌入“富貴溫柔鄉”走不出來,我看見他每次接近瀟湘館都會哭,但我卻一點憐憫之心都沒有,因為黛玉已經死了。她沒了雙親孤身而來,最后卻還要一個人孤零零地離開,心里還含著怨氣未解。對于高鶚續寫的內容,其實我真的一點都不滿意。

? ? ?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老的書里,我最喜歡的是寶玉這個角色,最欣賞的就是黛玉了。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成功,就意味著他們將被現實里的我們銘記一生。看了這本書的人都不會忘了的,誰是賈寶玉,誰是林黛玉。


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