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粽子

我的家鄉在四川的一個小山村里,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之前都會跑到河邊的竹林去撿竹筍殼,在我們那里包粽子用的是竹筍殼不是其他地方用的蘆葦葉子,竹筍殼包的粽子有一種獨特的竹子的清香味道,我們那里也沒有蘆葦葉子,一般在端午節之前大家都會準備好粽子。

那粽子是怎么做的的呢,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包粽子的人,首先我會把竹林里面撿的竹筍殼做一個篩選,因為有的竹筍殼因為下雨,里面會長黑斑,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會泛黃。一般選擇那些竹筍殼比較新的,不大不小的的最后,包出來的個頭不大不小最佳。然后把選好的竹筍了放在鍋里煮,煮的原因主要是把竹筍殼煮軟,有韌性,在包的時候不會裂開。另外可以把竹筍殼里面的一些雜質煮出來,這樣包出來粽子的色澤鮮亮,口感最佳。煮好了之后,把竹筍殼正面和反面清洗干凈,放在盆里備用。在制作粽子的工序中還有一樣東西就是棕樹葉子,這個在我們那里一般用來捆綁口袋,綁扎玉米。棕樹葉子一般會去山上采集,而且會選擇沒有開扇的芯。棕樹葉子還是會放在鍋里煮一下,這樣葉子就會變軟,便于捆綁粽子。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會把糯米放在盆子水里面用水浸泡至發脹。等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就開始包吧,農村用的長板凳很普遍,我們會把板凳一邊立起來,另一邊的板凳腿上會有一個橫梁,用幾根棕樹葉把一把棕樹葉子固定好。棕樹葉子下方放盛有糯米的盆子,把竹筍殼卷成一個漏斗形狀,用酒杯或者牛耳朵勺子,往里面加入糯米,然后澆水讓糯米更加緊湊。然后用棕樹葉子把粽子捆綁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等包完了,就把粽子放在鍋里煮熟,然后放在裝有涼水的盆子里待食用。吃粽子用的糖是黃糖,那種一塊一塊的,放在搪瓷碗里,放在鍋里讓它融化。

想吃的時候就剝一兩個,放些黃糖在粽子上,真是香甜美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