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
這幾日和朋友聊天。提到游戲,提到男朋友,提到吵架。
長期因為同一件事,而發生不停的爭執,只因還對對方有些期待,希望能改變。
如果,有一天,不再期待,不再吵鬧,不是多了理解與包容,不是默許,而是認清事實,不再希冀。
屆時,一方或許感到輕松了,而另一方,慢慢冷卻。
如若有一天,另一方開始嘗試了游戲。便會明白,在游戲中,無法預判隊友給不給力,故男生的時間觀念如此之差。
會明白,游戲輸了,砸鍵盤,爆粗口,只是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或是二逼領頭,而與你無關,不必在一旁擔驚害怕,不會遷怒于你。
會明白,說好的一局,或許三五分鐘搞定,或許三四十分鐘才搞定卻輸了的心情。
屆時。回頭看那時的爭吵。不過如此。
大多數時候,我們一時無法理解的事物,不是事物本身存在對錯,而是我們在沒有經歷過的時候,靠著臆想去揣測,去評判,去想當然。
你不是我,不知道我經歷了什么,你不知情,所以你指責,你關心,我都默默的聽著,因為是你。因為無論指責還是關心,至少你心里有我。但你畢竟不是我,在我的位置上,你未必做的有我好。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沒有共同經歷的感同身受,無論指責,還是關心,最后都用錯了方式。
愛,沒有套路,但需要合適的方式。
沒有走過別人的路,不知道別人壞了幾雙鞋。與其責怪別人鞋換的勤,不如到路上去走一趟。
想要更好的理解人,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不停的嘗試,不停的經歷。
這樣,起碼在別人真正需要關心的時候,你可以用最恰當的方式。
這樣,起碼在別人說你沒經歷過你不懂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與他感同身受。
這樣,慢慢的,你會越來越理解他人,而越來越理解你的人越少。但那時,你已經理解,寬容了目之所及的事物,也不會再需要別人的理解了。
我們一出生就不斷的開始經歷,只為了與生活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