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世界


我們也許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我們又完全不在同一個世界。(世界:怪我嘍?)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并且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那個世界。

我一個同事在懷孕后,跟我聊天時說:“我現在覺得滿大街都是孕婦,是這段時間懷孕的人特別多嗎?”其實并沒有,孕婦沒有變多,多的是我同事想看到的那部分。同樣的例子還有我自己的體驗。記得以前我滿大街找幼兒園,都很難發現。如今在幼兒園工作,即使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也能發現很多幼兒園。走在街上,也覺得滿世界都是孩子。你也許有這樣的經歷:你家有輛大眾汽車,于是你出門會驚奇的發現滿大街都是大眾。這些都和孕婦一樣,多起來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只看到這些,多的是你想看到的那部分世界。

我們平常是怎么用這種心智處理問題呢?我們可以先看一個前幾天發生的例子。

我家小侄女是個00后,十多歲,有自己的想法,卻固執己見。她跟我爸很不對盤,前幾天晚上我找她深談。結果我一進她的房間,她就表現出極度的排斥。盡管我一再表示,我只是來和她聊聊天,沒有任何想罵她的意思。她并不相信,甚至開始大哭。我很苦惱,結果還是只能以她預想中的方式開始談話。兩人互吼了幾聲后,總算可以“聊天”。

“我一進你的房間,你是不是就在心里認為,姑姑是進來罵你的?”

“你們不是每次都這樣嗎?”

“并不是,我從來沒有打算罵你。你自己先這樣認為的,于是你在別人開口前就已經做出反應。你認為別人要罵你,所以你的說話語氣不對。你的語氣一不對,別人就想罵你。就這樣,你無數次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造成了非常惡劣的惡性循環。”

小侄女和我爸的幾乎所有語言都是互罵,非常糟糕。就像我和小侄女的談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個“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的典型例子。我們都是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來處理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小侄女已經認定爺爺一開口,就是要罵人。于是我爸每次一叫她,她應答的語氣都十分沖。暴脾氣的我爸當然不能忍,罵人就自然而然了。糟糕的是,就這樣,小侄女一次次驗證她的猜想,形成了走不出來的怪圈。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概講的也就是我們這樣一種“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的心智模式吧。好玩的是,如同上面講到的惡性循環:我們的心智模式看到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又能無數次驗證這個模式。

別著急,有惡性循環,當然就有良性循環。我們要做的就是拿回大腦的掌控權。你要掌握你的大腦,而不是被你的大腦掌控。怎樣叫做自己掌控大腦呢,下圖也許可以很好的說明。


圖片來自著作(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

總之一句話:和你的念頭保持距離,觀察它,知覺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