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鴨試暖,愛人惜分別。背負野火炙,心塞家務愁。這是年后的鄉親,完全不似前幾日恰著年節的歡愉。而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始末。
北方人的年節,是餃子的場宴,鹵肉錦鯉的瑤池。比不了水產豐富的南方,北方農村的宴桌上,只一條草鯉魚便可為主人家呈上這迎春的喜氣。南國味清,北方就稍微食重了點,因此這年年有魚,便是下油烹之,醬醋浴之,蔥蒜細軟披之,化而休憩盤中得之。都說物以稀為貴,所以對這從海里游來沙漠的魚子也甚是優待。每家都有備著專門的魚盤,覆臥魚子。魚盤一般為魚形輪廓狀,巧妙一點的,盤身著一條紅鯉,意味來年吉運,便是應了鯉魚躍龍門的史話。
有魚覆臥盤中,便有鹵肉游走山河。鹵肉是冬季賀歲必備的佳肴,可以煲湯,可以配菜,可以涼拌,也可熱回,算是游走于食蔬山河間的獨一味。其做法,是水助,鹵攻。而這鹵便是比那中藥材還難掌控的物料,所以一般人家,自是儲鹵多年,每至年末,拿來一用。可別擔心這鹵會壞,北方的冬天,是天然的冷庫,并且早年北方冬天食物類少,地窖由此而出。貌似由著氣候的原因,這地窖也只有在寒冬臘月時才有機會展現它的才華。地窖里,白菜是最常見的食料,因著它的用武之地。白菜多用于制作一種吃食-----燴菜。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食材混合一起,調料將之,方能使其各顯其味,混而芳華。而白菜則是人們賴以鋪墊的,倚著白菜的充實,其他稀蔬菜類便可由心而定,如此,便是貧富寡淡皆可啖味。
有了這三味,不論家境如何,這年,便是過的去了。北方干寒,尤其農村,便是稍點霧雨就呼之欲出的蕭瑟景象。年味的豐蘊,卻在這看似沒落的景致里有了別樣的風華。
家鄉地處涼州,想著蕭瑟年節,萬家燈火,和起那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曲調,便是這年也快要匿了。古時漢塞,歸雁入胡,這是家鄉永不垂朽的格調。古老的長城已成土冢,高聳的烽火臺已力斑駁,夾縫中的陽光在古城樓的陰影處清晰可見,街道上牛肉面的香氣四溢開來,仿佛,就已經嘗到了它的勁道。便是這生活的日常吞沒了新年的氣息。
少孩兒背起行裝,踏上不屬于家鄉溫熱的‘故土’;老孩兒清點家務,為這來年的吃食想上一想。
一夜盡頭天初明,鄰墻震醒雞鳴時。
這年,總是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