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很好,你一定能考到第一名!”小涵的媽媽一邊對她女兒說這句話,一邊對我眨眼睛,我事后指出她如果要表揚自己的女兒,就真心地表演,為什么又向我眨眼睛表示自己在欺騙她呢?小涵的媽媽說,她沒有看到我眨眼睛,所以就不會知道我是在欺騙她。
? ? ?我想問大家:別人在表揚我們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別人是否是真心的嗎?即使是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表情的時候?
? ? 所以,以后大家不要有這種做法。
? ?上面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小涵根本都沒有在作業本上寫一個字!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信念,可是是錯的!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上對于激勵結論:
1.如果對那些本身能夠對人產生激勵的活動也給予外部獎勵(表揚、金錢或鼓勵),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意思是:如果孩子本身很喜歡做一件事情,這時候家長給他們獎勵,反而會挫傷積極性。
我妹妹的女兒小彧很喜歡畫畫,每次畫完就給我看,我總是興致勃勃地(注意,我不是裝的,我是真心喜歡看她畫的畫)看她的畫,并且我會指出我覺得她畫得好與不好的地方,她也會對我說出她的感受。對于我們商量好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她也會高興地修改。
? ?在最后,我也會表揚她畫畫過程中的堅持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樣,她就更喜歡畫畫了。
如果我這樣做呢?
?我說“哦,今天畫得不錯,給你10元錢”,反而會挫傷她畫畫的積極性。
網上不是有這個新聞嗎?馬云的兒子沉迷游戲,馬云就給他兒子錢,要他一直玩游戲,玩到不想玩為止!
? 結果,馬云的兒子不玩游戲了!
2.那我們到底該在什么時候獎勵孩子呢?
? “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現在搞清楚了,只要獎勵不是用來收買人們,而是用來表彰人們優異表現的話,獎勵還是可以發揮有效作用的。”
? 在小彧的確把話修改得更好以后,我再表揚她,或者給她10元錢獎勵,這個時候,獎勵能激發她畫畫的熱情。
也就是“實事求是”,事情的確做好了,就可以獎勵,這樣效果更好。
最后,也是大家最頭疼的問題:要是自己的孩子像小涵一樣像一尊佛一樣一動不動,我們該怎么辦呢?
? 下次我再來說說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