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由第二天:人生路上,誰會感到不安?
傳播說明:
“真自由訓練營”是由幸福進化進化俱樂部發起的元習慣提升類產品,活動具體內容請詳見:http://blog.hiddenwangcc.com/productact
1
記得之前在群里和易仁永澄老師訴苦:有個調研材料和稿子一直拖著沒有寫。老師當時回答我說:“誰痛誰改變,你懶影響誰了,全群沒有一個人因為你的懶惰而丟失任何東西,反而,各種升職、進階、提升、賺錢的機會都留給別人了,大家都會很開心的~”
“你懶,你憑什么懶!因為你只是一個寫調研材料的人,所以你懶?你來世界的使命就是來懶得么?你一輩子就想懶在這里做一個寫材料、寫文章的人?你沒有任何對未來更好的期待?”
之所以要把這段原文搬上來,因為這段話激勵我,花了一天半時間完成了調研材料。但是稿子還是拖著,一直拖到上周末,終于把它寫出來。這周發出去后,效果還不錯,微信閱讀量過七千,被總公司轉載。至此,這件拖累我一個多月的事情終于有了一個較好的結果。
為什么這件事情會拖這么久?此刻回想,剛聽到這個素材時,我還有點小興奮,琢磨著是個不錯的選題,但是那段時間總是提不起精神,感覺激素處于較低水平,就想著等有精力的時候再寫吧;跟著,各種更重要更急迫的事情紛至沓來,于是一推再推;等到終于打算動筆了,卻發現比我想得難啊,畏難情緒產生后,更不想寫了。一直到退無可退,覺得已無面目見同事,這才下定決心,老老實實搜集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慢慢動手整唄~~其實真正啟動之后,推進速度就快多了。你會發現,距離“解決問題”,就差那么一個“開始”。
猴子不可能永遠呆在你的身上,但是,身上爬著猴子的感覺好嗎?我得說,太糟糕了!因為它會時時刻刻在你眼前晃動,讓你不能安心干其他的事情;即使小我假裝看不見它,扭頭去休息玩耍,理性的我也清醒的意識到這只猴子的存在。而且,更恐怖的是,只要一只猴子爬上來,墨菲效應就會發作,然后就有第二只、第三只猴子跳上來,并且,猴子在小我的滋養下,會越長越大,有一天,你會發現,天哪,它竟然已經長這么大了!猴子長大,意味著你的精力被掏空啊,意味著擺脫它更難啊,這時候,悔恨交加有沒有?
2
真自由第二天,其實說的是管理情緒的問題。
情緒并無好壞之分,開心、高興、沮喪、焦慮……某種程度說都是人的自然反映,無須苛責。但是,如果總被一些消極的情緒所困擾,那就有問題了。
情緒管理,是對情緒的一種疏導,而調節情緒,首先要體察情緒。所以易老師說,當你情緒發生波動了,就應該意識到,哦,我應該調用覺察表了,或者,我應該調用自律表了。情緒,就是自律的觸發器。
覺察表,是為了解決情緒問題的;而自律表,是為了解決本體問題的。因為在覺察表里我們可以提出三種方案,也即在觸發和反應之間,我們可以做出選擇;覺察表的用處,就在于拉長觸發和反應之間的反射弧,而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你做出理性的選擇。而自律表,是一種反躬自問:你想要的是什么?你面對的現狀是什么?如何縮短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清醒認識到其間的距離后,努力架起一座通往彼岸的橋梁。
推遲了小我的滿足感,理性之我可以更好地分析判斷將要采取的步驟,然后直接跳入行動的范疇,讓小我無暇去感受和發泄自己的苦惱。這并不是對情緒的壓抑,我理解是對情緒的暫時回避——這個周末我切實體會到了這點。上周五臨下班時接到兩個急件,四份總結等著我下,我對上級公司表示不滿,但是奇妙的是,在積極主動元規范的加持下,我只感受到了有限的不滿和事情多時間緊帶來的輕微的急躁。于是,周末改變了快樂看小說和痛苦寫材料的順序,讓小我安安生生地呆在一邊,而理性之我忘我地投入工作中,每個材料兩千多字,居然就這樣飆完了。哦,我不太確定有沒有產生心流,但是在書寫過程中,確實從毫無思路到慢慢就明晰了要怎樣排列組合、怎樣遣詞造句,整個過程并不痛苦,小我也不很抱怨,第一次感到小我和理性之我居然站到了一條戰線上,達成了某種默契與和解。面對任務,既沒有拖延的焦慮悔恨,也沒有戰勝自我的沾沾自喜,嗯,這種平靜的感覺很好。
3
很多時候,人在內耗。也許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易仁永澄老師說,幸福就是不內耗。
其實我是一個對情緒比較敏感的人。太多的時候,因為某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行動,就心情陡然變壞,然后完全失去對自我的控制,浪費掉大量時間。
這樣的我,由于情緒不斷重復某種不合理的觀念,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那些我們持續不斷假想的東西,似乎就變成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所以,覺察表真是個好東西,幫助你將情緒梳理出來,寫到紙上,當書寫的過程完成了,你就將情緒交給了那張看似薄薄的紙張,不再讓它占據你大腦的內存。
自律表也是這樣一個好東西,幫助你免予被情緒裹挾和困擾。很遺憾在真自由訓練營里,老師并沒有像分身術那樣,手把手帶著大家填寫表格;也沒有像海比特那樣,提供一些范例供大家參考。所以,我感到自己自律表掌握的不如覺察表好,還是要堅持刻意訓練的元規范啊。
4
今天老師講到了真自由。這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自由,就是既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還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老師比喻說,就像一根羽毛,只有假借風的力量才能飄動,而一只小鳥,則可隨心所欲,想飛就飛,想停就停。
但我理解自由并不止步于此。自由,必須建立在自我價值最大化發揮的基礎上,如同是電就要有光,是雷就要有響,是花朵就要綻放,是春天就要萬紫千紅,否則,自由難道就是拿來蹉跎和浪費?
過去我喜歡一句話:“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看起來很瀟灑、很自由吧?其實,那純粹是扯淡。你能做有意義的事情,為什么不去做呢?還不是因為你才華不夠、本領低下?還不是因為你怯懦自卑、力不從心?
我們都生活的太平庸。是的,我覺得人可以平凡,但不應該平庸。因為平凡是自然的常態,而平庸則是主觀的不自省。各人天賦不同,后天努力有別,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為你想要的生活去努力。
誰會感到不安?安于現狀的人不會;渾渾噩噩的人不會;游戲人間的人不會。而想要成長的人、想要幸福的人、想要把握自己人生的人,我相信在行進的路上,都會有過不安,而正是這份不安,催促著去往真自由的腳步越走越大。
By:超越隊曉夢
2016-08-28
02天:如何才能去往真自由?
自律:縮小現實和期待的偏差
一、目的:
1.澄清自律究竟解決什么問題
2.澄清真自由是什么
3.情緒問題如何解決
真自由法則:勇氣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
4個案例
厭煩 挫敗
焦慮 苦惱 通常出現在問題——未解決階段
A看人不順眼、看見就來氣:現實就是他在你身邊
B熬夜工作卻被否認:現實就是領導不滿意
C明知特別重要拖來拖去:現實就是沒有寫,就是馬上就要到期
D越親密的人越吵架
你能得到什么?
當遇到問題他們(理性 感性)在想什么?那您有沒有被困住的感覺?究竟是理性困住了自己,還是感性困住了自己?通常我們都被情緒抓住。
二、情緒會限制你的能力
玻璃人——被局限在玻璃瓶的狀態,小我拼命想要表達情緒,它越表達,你自身能量不夠,理性自我就無法啟動,你越看不見問題,就不知道要解決什么事情。然后,就陷入甜面包熱湯,小我就會持續表達下去。在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你的小我是什么樣子?恐慌區就是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撐,然后你的各種情緒就會上來。你是否期待突破情緒的困擾?把你限制在原地的并不是問題,而是情緒。有情緒就會停留在未解決的狀態。遇到情緒要先告訴自己:情緒來了,說明肯定有問題,解決問題,就成長了。情緒是發現問題的鑰匙。
如何解決情緒問題?
它是信念導致的。
互動:你覺得情緒的本質是什么?情緒的來源是什么?
情緒本質是一種能量,它有大小、有方向。生氣的能量很大,但如果導向正面,就可以產生有績效的行為。
情緒: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偏差。
期待是高標準,現實是什么都沒有;這種偏差激發了情緒。
處理情緒問題:第一步:你到底期望什么樣子的?你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步:你面對的現狀是什么?
因為小我一味要表達自己的期待,調整小我很難,理性則要直接看到現實和現狀。
三、自律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二:尊重事實。
提升了自律——情緒就可以被解決
事實,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問題,是一種典型的事實。尊重事實,直面問題。直面問題,誰痛苦?小我很痛苦。生活苦難重重。
直面問題確實很痛苦,但是,那代表著我們向痛苦的宣戰。(fight)
人的本性就是擔心未知世界。
四、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既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還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自由free to(積極的自由、主動的自由,自由的去做什么事情);
free from(消極的自由、否定的自由,我不想干什么,我就不干什么)
最早來自培根的《人生論》
被情緒所綁架,明明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但是就是無法處理,這就是不自律、不自由。
一根羽毛可以避免被風的裹挾嗎?它不能免于被風的把控。可一只小鳥就可以自己飛翔。
Flight,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真自由:你可以使用自律推遲小我的情緒,并且可以尊重事實直面問題看到期待和現實的差距,然后用自律幫助自己免予被情緒的裹挾和困擾。擁有自律才說明擁有真正的自由。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少有人走的路》
知識點框架圖:
問題發生—情緒產生(現實和期待之間的偏差)——不自律——表達情緒——能量消耗
自律——尊重事實直面問題——能量——解決問題
幸福就是不內耗。
寫下來,現實就會構建在你的面前。偏差變小,情緒就會穩定。
你可以鼓起勇氣向痛苦說fight,把漂泊的狀態改為翱翔的狀態。
五、答疑
今天答疑的收獲比較多~
1.任何消極情緒背后都有正面意義。
2.情緒的來源是現實和期待的差距,直面問題,了解自己的期待,尊重澄清現實(利用寫下來的方法),這樣易于判斷現實與期待偏差,并調整,偏差變小,情緒變小,內耗減少,能量積累,易于推進解決后續問題。
3.解決問題要有三板斧:自律+情緒處理+問題處理。自律就是為后續做準備的,沒有自律,就會被情緒控制、就會推卸責任,后續的兩個手段都用不上。
4.情緒分為兩類:有益和無益,有益的有感恩、愛、祝福、快樂、幸福。無益的大約有三類:投射類、期待類、未完成的體驗類,每種不同的類型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
投射是來自過往,通常需要改變一個認知:未來的你并不是過去的你的翻版,然后問題可以慢慢解決;期待是來自你不合理的信念、自身卓越性導致,降低期待、擺正方法就好了;未完成的體驗,來自于自主/被動地藏匿情緒,完成體驗就好了。
5.你沒有遇到問題,不要隨便降低期待!!!(哈哈,所以不能隨便降低對作業的期待)
6.資源是充足的前提是:目標明確,只有目標明確之后,資源才有價值。
對于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你給他5000萬,看似是資源,但是是傷害,就是因為目標不明確,他會揮霍讓自己成為一個更不好的人。
別人之所以愿意給你資源,本質是基于交換的,是因為看中你的“目標”價值,(這就是投資人的底層邏輯)。那么,別人為什么要給你這個資源呢?你的目標會給他們帶來什么?
7.刻意訓練你要設定目標的,“彈完這段就休息”這個思維明明是“普通訓練”的思維方式,不要隨便套用在“刻意訓練”身上,那不一樣!刻意訓練是為了達成目標的,如果你的目標設定為休息,那一開始為什么不躺著,而是去彈琴呢?
8.手機微信提示音關閉,電話鈴聲留著
9.使用寫下來去解決,把所有突然出現的想法寫到另外一個地方,寫完之后再回來繼續處理【本條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