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地上的A,正緩緩合上眼睛。而他嘴里,仿佛游魂囈語般,顛三倒四,念念有詞。
? ?“S……S……
? ?姐,姐……我沒殺韓沉……別傷心。”
? ?姐,我終于還是沒殺他。抬手的瞬間,意念已發生偏差,偏離了他的心臟。
? ?我想,這不是背叛。真的不是。
? ?因為S說,要給你想要的生活。所以韓沉不能死。
? ?因為我其實已經深深知道,早就知道,這一場悲歌般的人生,錯的是我們。我只是無法再回頭,也不想再回頭。
? ?我們的人生或許有一個錯誤的開始。
? ?我們卻已讓它錯誤的結束。
《美人為餡》中,小A的存在,一開始仿佛只是一個鋪墊…
當時看小說時,對于A,只是當作一個輔助人物來看,僅僅只是作為知道有這樣一個人…
直到,A死之前說:“姐,別傷心,我沒殺韓沉。”
那一刻,A仿佛立體起來了,仿佛之前有關于A的一切串了起來…
他不再是那個僅是有個印象的他,不再是僅是字母團一員的他…而是,心疼,你會心疼他…
他也許只是個孩子,他也許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為了S的話,還是為了蘇眠,才偏離了子彈…
我想主要是為了蘇眠吧,那個他叫為姐的人…
劇里刪了小A的獨白,卻在之前A的回憶中添了一句:“如果當時有人像你一樣緊緊抓住我的手,我是不是過的會是另一種生活。”把小說中A的情感,很好的體現。
蘇眠對于A,是個怎樣的存在?
是姐姐,也是情感的寄托,他得到了他所渴求的溫暖。
A又是個怎樣的人?
我們拋開罪犯一面,他受過傷,陷入罪惡的黑暗,游戲人間,以一個小丑的姿態,嘲笑著這個世界,他不過是看到了人性的黑暗,就像是把人化成小丑,綁著炸彈,他們會沖向人群,想著一起死,就像是急匆匆跑著的人群,明知踩了人,卻依然無動于衷,甚至振振有詞,使得韓沉為救一個被踩踏的孩子打架而耽誤了救援時間。
字母團的每個人,只是想告訴警察也好,市民也罷,人性是冷漠的,人心是黑暗的。
就像T對韓沉的質問,“這些就是你要保護的人嗎?”,他得救,也許會反刺你一刀,他得死,會拉著你一起死。
A也是有情的,他以S為信仰,所以最后愿為了S死,為S開槍…他喜歡小雅,他說:“如果明天我們還能相見,我們去看電影吧。”…他安慰蘇眠說:“別傷心。”
劇里的他,或是說“張逸杰”,把A演活了。放蕩不羈,隨心所欲的A,玩笑著卻有自己思考的A,讓人驚艷無比的A…記得,第一季時,閃過不到3秒的鏡頭,卻讓我無比期待A的出場。
對于A而言,這世間最重要的不是生命,不是名譽,不是財富,更不是自我……而是S,還有…蘇眠。一個帶他走出長久以來被拋棄的孤單,一個給予他所一直渴求溫暖…
他說,“S你回來了,我死而無憾了。”他搭上自己的命,為了啟明星S。
他說,“我想,這不算背叛,真的不是,S說給你,你想過的生活…”他背離他們共同的計劃,沒有為了E,L殺了韓沉,當時的開槍,也只是為了保S的周全…我想,他當時想說的是,“姐,我知道,那才是你想要的生活,我希望你開開心心的,幸福。”
他一開始就知道他錯了,他知道的,只是他無法回頭,也不想回頭…正如劇中,A最后說:“我希望能得到救贖。”
小時候他被放開了手,直至蘇眠的緊牽。小時候他被無情拋棄,直至S的出現…
“我的生命早已結束,直到遇到他,我的生命才真正開始燃燒。”
小說的A,讓我印象深刻,劇里的A,更讓我驚艷…
他只是A,A也只是他…
PS:當時想寫A的時候,本想更多的寫寫張逸杰這個飾演者,因為你無法想象一個17歲的,把A演活了,演真了…翻閱他的微博,你會發現,這個陽光般的大男孩——張逸杰,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