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 Bla Bla | Whispering Saul S402-04

一、Saul Goodman列傳開播四季了,這是我第一次把三集合在一起寫,停更三周有幾個原因:

1.最近身體抱恙,缺乏時間;

2.懶;

3.最根本的原因是,個人覺得02-04這三集可寫的東西并不多(這個評價放在豆瓣的《Better Call Saul》條目上,估計會招來不少口水),既可以說它是過渡,也可以說還在挖坑階段——比如Kim為什么聽完Chuck的遺書會哭,為什么去法庭,銀行里的模型究竟讓她想到了什么等等。還記得《Breaking Bad》的節奏嗎,一直到Hector按下叮叮叮的那一刻,很多人才猛然意識到為什么Walter去養老院找他。所以,在劇組挖坑到半的時候就試圖進行詳細分析,比如“Kim去法庭是想找回激情“這種“答案”,無異于盲人摸象。

如果你有持續關注本專欄一定知道,一幀一幀截圖,像圍棋復盤一樣從頭分析到尾不是本人的寫作風格,所以,我覺得沒有什么好說的,等著看吧。

二、聊點其他的

1.我把第一集的文章發在豆瓣,很悲慘僅收獲了兩個評論(強調一下這里不是要掛人,但畢竟是公開的文章,給人名打碼好像也沒什么意義),這兩個評論很有意思。

細心的觀眾想必早有察覺,本劇在國內的關注熱度有明顯的下降,例如知乎,第四季的相關評價問題,總關注者只有第一季的五分之一左右,帖子的總瀏覽量也只有三分之一不到。但在豆瓣上仿佛是另一種景象:評分9.7分(一度更高),在短評熱評或者長篇影評的評論區,大家會看到一種相似的論調此起彼伏:

“xx憑什么打一星,傻叉!”

說起影視作品的粉絲當然少不了提一下《蝙蝠俠黑暗騎士》,論粉絲的瘋狂程度,《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粉絲靠集中“刷分”的行為,一度讓該作品在IMBD上的分數超越《肖申克的救贖》。在今天的豆瓣上,總計超過40萬人給《蝙蝠俠黑暗騎士》留下過分數評價,仔細看會發現,百分之0.2的人打了一星,換句話說,有將近上千人非常不喜歡這部諾蘭帶給DC宇宙的巔峰之作。

也許是因為評論實在太多了,以至于我們很難看到“xx憑什么打一星,傻叉”這樣的言論。這從側面也能反映出《Better Call Saul》走到第四季所面臨的尷尬:觀眾持續流失,關注度下降,在國內仍然堅持看《Better Call Saul》的,可能就只有極少數堅定的粉絲了。

未免有些唏噓。

2.藍色毒品王國里的廣告狂人。

Need a Criminal Lawyer? You Better Call Saul !

一個優秀的銷售,是不會直接說“陳總舵主好呀,陳總舵主頂呱呱呀!”這種廣告臺詞的,他一定會首先提出問題。沒有問題也會創造出問題,然后才自行解答引出自己的產品。至于銷售的級別體現之處,往往就在于問題是否切中受眾的要害。毫無疑問,Saul Goodman/Jimmy就是個頂級的銷售人才。“提問題”對銷售來說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考驗,但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在文藝作品里,善于提問題的“銷售”實在是鳳毛麟角。

S404結尾,Jimmy在墻上刷的字再次將提問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Who is Saul Goodman?腦子好用,喜歡靠自己的頭腦(旁門左道)去“建功立業”,同時還能對抗這個世界上固有的階級、文化和權勢壓力——這類故事的主角,上一次是Walter White。《Better Call Saul》的持續演繹,仿佛是在告訴我們:Walter同學是不是后悔走上犯罪的道路了?如果人生再給你一次機會將會怎樣?

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不做這種犯罪的事了。可現實是骨感的:

不想憋屈受氣,想“站著掙錢”?

不想苦逼經營最終大概率接受失敗,想著能不能有點什么辦法能繞過固有的障礙?

不想進局子,想著能不能在刀尖上跳個舞,還掙點快錢?

犯罪律師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縱觀四季下來,Kim和Jimmy的關系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困擾點,最近這幾集兩個人同居以后,這種困擾越發顯得明顯,我又要說點不招死忠粉喜歡的話了:

倒不是說Reah Seehorn的演技不好,只是Kim這個角色始終彌漫著“Office Lady”的高冷味,哪怕是第三集結尾那種吻戲。通常人們喜歡在“吻”字的前面加個“熱”字,Kim的字典里卻沒有。以至于無論是和Howard發飆還是聽完遺書的哭泣,都會讓我有種很突兀的感覺。但轉念一想好像又能解釋得通——溫良恭儉讓,這種女性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在ABQ的毒品世界里,Skyler、Marie、Lydia,但凡是戲份比較重的女性角色,基本都屬于“偏執”、“神經質”或“單細胞動物”里的一種,我猜這倒也不是對女性的歧視。


畢竟男性確實才是犯罪王國里的主力軍,好姑娘應該都在屏幕前認真看著這些故事。

三、期待

目前第五集的導演是誰還沒公布,但第六集的已經確定了,Andrew Stanton.

執導過《機器人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再加上《怪物電力公司》的編劇,第六集《Pi?ata"》可能多了一個值得人期待的元素。但美劇的一大魅力(或者說神奇)之處就在于,如果不看資料光看作品,很可能大部分人都意識不到每一集都是不同的導演/編劇。所以,一位全明星級別動畫片導演能給本作帶來什么新變化,確實令人好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