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上生長》
有一個群體自稱“農民”,又稱“猿猴”,他們學歷高,收入高,他們就是IT行業里的軟件工程師,綽號“碼農”,別名“程序猿”(程序員)。
如果他們當中有人出了一本書,大家猜想多半是關于技術類的,不過其中有一位工程師雖然技術好,但是他出了本書不是關于技術的,而是關于人生的。
這本《向上生長》我看了以后,不禁為作者廣博的知識而折服,他對人生、對歷史的見解給人啟發,語言平實,貼近人心,讓人看了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真希望自己生長得再快一些,甚至我現在都開始學起了編程語言。
這是一本鼓勵你看清現代社會中關于貧窮與財富的本質,提供了關于個人成長,心態塑造,職業選擇等方方面面的建議,作者九邊是一位筆耕不輟的IT人士,個人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有眾多粉絲。
2? 不愿意學習怎么辦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自然規律,不需要額外的力量就能自然而成,人往低處走也是不需要額外的力量的。
人往低處越走越低,就沒有活路了,所以,人不能一直往低處走下去,只能保持或者向上走,人生才有出路。
人往高處走卻是要逆大自然熵增(自毀趨勢)的規律而行,人往高處走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上的去,提升能力是要不斷學習的,所以主動學習的人思維優勢已經和普通人不在一個天地了,因為會主動找學習的苦來吃,而這份付出將來會讓他走得更好。
所以人不愿意學習就想往上走,就像沒有水卻想養魚,但這也是今天很多人的一個思維現狀。因為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想法侵擾了大家的思維,這些幻想都是不切實際的。就算中大獎,你也得先把買彩票的錢掙了,不是嗎?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相傳小時候讀書學習的不用心,在溪邊遇到了一個拿鐵杵在磨的老婦人,李白問她在干什么,老婦說在磨針,李白問能磨成么,老婦回答,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行的。李白聽了以后大受觸動,決定用功讀書,終成大詩人。
所以,不愿意學習的后果很嚴重,只要一個人能稍微遠見一點,能看到不學習的壞處,自然就會愿意學習。這里的學習不僅限于書本知識,而且包括社會大學的知識。
只是讀書能上進的成功率大得多,這是大多數人都能投資和見成效的一件事情。而大家千萬不要盯著社會上低學歷成功的案例來安慰自己不讀書也能有出息,這是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了成功的,大部分沒讀書而不成功的人,就是你身邊的大多數人。
所以你只要開始學習,你就超過社會上70%的大眾群體,人生長跑更有后勁,因為有的人學歷雖高,但一旦離開學校基本放棄自我學習了,所以做一個持續學習,且學以致用的人,那你的能力和待遇或早或晚就是社會上的前1%。
3? 成年人怎么繼續學習
成年人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好像學習這個事吧,挺好,就是沒時間。
現在有一種讓你有時間學習的方法,就是“搶占式”。
每天回到家,搶先看兩頁書,然后再干別的事情。就是從一堆瑣事中,搶出時間來學習,兩頁書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時間,也不耽誤其他事情。
你會問兩頁書會不會太少,相對于整本書來說確實很少,一本書至少200頁以上,看完一本書得100天,三個月,但是比起一頁書都不看的以前來說,那也很多了,這是0到1 的跨越。
兩頁書讀起來很輕松,你就沒有壓力,沒有負擔,然后讀完以后,可以發點感想,寫下來,或者分享給身邊人,微信,微博等等都可以。
如果連續讀了10天,就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讓自己高興高興,真的,有這個正面反饋,你會感到驚喜的。
如果你嘗到了讀書的甜頭,想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就要把這個領域的精品書,都讀起來,然后配以一些視頻資料,如紀錄片,教學課程等看起來,這樣日積月累,慢慢地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資深人士。
例如作者九邊,學習英國歷史,首先是感興趣,然后讀了英國歷史的很多書,再輔以BBC的紀錄片,就把整體英國歷史的框架搭建起來了。
4? 厲害的人為什么能一直學下去?
厲害的人分為兩類,拋開萬分之一天賦型的人不談,我們講講普通人里那部分厲害的人。
三方面原因:
1、厲害的人在給自己激勵,讓自己一直學習一直爽,學多了,變強了,周圍人對他欽佩和贊賞,那就爽上加爽;
2、? 厲害的人專注,在某個領域會一直持續付出,知識逐步增加,不會覺得難度很大,然后量變引起質變,挖得很深;
3、? 厲害的人精力很充沛,不會學一會就累了,一天內可以學很久。
那如何把這三個方面學到手呢?
1、? 激勵要非常明確,比如讀了一本書獎勵一個想要的禮品,不要說一年給一個禮品,時間太久了,起不到激勵作用,激勵要短,明,快。
2、? 專注需要你把精力都聚焦在一個領域,比如你想作為明史的一個達人,就把明朝的相關書籍都看起來,不要再去看歐洲的歷史了。
3、? 人的精力就如同是充電電池,睡覺休息相當于充電積蓄精力,工作學習等于耗電耗精力。
有的人精力容量是1萬毫安時,有的人是3000毫安時,假設一天工作學習需要8000毫安時,那1萬毫安時的就有多余的2000毫安時精力來學習提升自己,對于3000毫安時的人來說,一天要充三次電才夠完成正常工作或學習,如果沒及時補充上來,就很疲乏,根本沒可能再學習。
那怎么讓自己精力電池容量更大呢?第一要多運動,讓自己能量電池總量變大。第二要抓住機會隨時休息。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一天工作16小時不知疲倦,樂此不疲,這三條厲害的人的特點全部占據:
1、激勵很明確,每搞一項發明,馬上申請專利,就有變現的機會,而且知名度也高,名利雙收,激勵源源不斷,工作學習的動力也就源源不斷;
2、專注很徹底,就專注在發明創造上,如癡如狂,其他事情都不作為優先;
3、精力充沛,他的方法是在辦公室累了,想睡就睡,好了馬上又工作,精力總量高,還源源不斷的補充,16小時工作也根本不覺得累。
平凡不可怕,就怕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努力,我們一起加油吧
5? 你沒有成功是積累的量還不夠
很多質量問題,多數時候是數量問題,數量都不夠,質量提高無從談起,這是量變引起質變。
你沒有跑到1萬公里,根本就不算一個合格的跑步者;
你沒有產出100個視頻,根本不算一個入門的自媒體人;
你沒有寫100萬字,根本就不算一個入門的作者;
你沒有寫到1萬行代碼,根本不算一個合格的程序員;
你沒有在一個領域積累足夠的量,根本沒機會提高質量,原因有三:
1、? 知道和做到之間有鴻溝,你看過書,研究過別人的方法,但是實踐出來的結果和自己的預期設想是有差距的,所以不可能一出手就是最好的,有了前期的結果作為基礎,才能知道你要努力的方向。
2、? 只有做出結果來,你才能知道市場反應是怎樣的,該怎樣去調整,就算你聚集了所有最好的想法,但是總會根據市場反應做調整。
3、? 不斷出結果,不斷調整方法或者工藝,這個過程中,數量自然就有了,質量也在一步步調整中逐步提高。
數量在有反思能力的人手上,肯定能積累出結果,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作者本身也是5年間在微博寫了近一百萬字的文章,才被發掘出來,吸引了大批讀者。
所以,你還在猶豫什么?先做起來吧,前期不要追求完美,有了初步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比的是長期質量,不要計較起步時候的稚嫩。
6? 承認自己普通是成功的第一步
你是什么時候承認自己普通的?
已經承認普通了?恭喜你,你已經走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了。
很多人不承認自己普通,認為自己暫時沒成功是因為沒有那么一個機會。
事實上,很抱歉,上天可能已經給了你機會了,只是你沒能力發現和抓住機會。
可怕的點就在于人自命不凡以后,就會想要走捷徑,不愿意下苦功夫、笨功夫來踏踏實實做事情,這樣的人很多,早一點認清資質普通的現實,才能避免碌碌無為。
人們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做事的難度,所以,眼高手低的情況下,是很難成功的。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英語成績太差,高考考了三次,大學時英語不好,就在未名湖邊狂背單詞,每天復習鞏固,最后成為英語的專家,詞匯量3萬多。
這是一個普通人認清現實,堅持不懈努力,最終成為厲害的人的故事。
要想取得成績,就得下苦功夫,讓自己笨一點,不要想一些歪門邪道,靜心學習和提升自己,磨煉能力和技能,這樣做事情越來越有成效,就能小有成功了。
作者小時候認為自己很聰明,讀大學的時候,發現英語不好,就死馬當活馬醫的開始狂背單詞,每個單詞抄寫幾十遍,后來慢慢英語能力上來了。
7? 給生活帶來不確定性
職場上來說35歲是一個坎兒,明的暗的都在提示35歲以后的人再找工作就不那么友好了。當然大牛人除外。
明的是各種招聘要求上寫明35歲以下,暗的是有些公司悄悄地裁掉年齡大的員工。
為什么呢?
1、因為公司覺得35歲以上員工性價比低,工資成本高,
2、技術不是不可替代,用新人技術差不多,工資低很多
3、不愿意加班,沒有激情了
4、不好管,家里事兒多等等。
所以為了自身職業安全保障來看,不管到沒到35歲,最好提前布局:
1、? 不要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想著未來老了會養你,公司都是逐利的,有價值的員工留下,沒價值的拋棄;
2、? 當發現公司經營不好,或部門有裁撤風險時,不要自欺欺人,要提前跳船換賽道;
3、? 你選的職業最好具有普遍適應性,具有遷移性的特點,這樣技術過時的風險比較低,就業范圍比較廣泛。
例如之前的很多硬件工程師,產品是特定性的,離開原公司,特定技術根本找不到工作。
4、 讓自己收入多元化,自己做副業,例如自媒體,寫文章,發視頻等,慢慢地打造自己的副業。
8 窮人的枷鎖
??? 窮人身上有一種物質含量特別高,叫做皮質醇。
有專家在印度做過抽血測量,發現窮人體內的皮質醇含量比正常狀態高很多。
而正是這種皮質醇過多的副作用導致了窮人的幾個問題:
1、? 延遲滿足的能力變低,容易沉迷于帶來即時但短暫的快樂,例如無休止的抖音、連續劇、游戲等等,因為需要這些短暫的快樂刺激來釋放多巴胺,抵消皮質醇的作用。
2、 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甚至抑郁癥。精神狀態不好,干什么一會就會覺得很累。
窮人皮質醇比正常人多的原因在于窮人生活困苦,對生活很多方面缺乏掌控感,無能
為力,精神上也比較痛苦。
怎么解決呢?
1、? 力求能積攢下錢,這是窮人擺脫貧窮狀態的關鍵,拒絕奢侈消費。因為奇怪就奇怪在窮人很多時候還特別喜歡買奢侈品。
2、? 認識到這種精神狀態會和皮質醇相互影響,所以心態上要去追求改變,這樣能減少皮質醇含量;
3、? 做一些能長期但健康的,讓你分泌多巴胺的事情,多巴胺多了,皮質醇自然少了。例如運動,吃一些水果,看有意思的書等等。
9? 多試錯,會帶來運氣
幾乎所有有成就的人,在人生中最關鍵的一步,往往都是靠運氣走出來的。
勤奮和學識是基礎,能不能實現躍遷,主要靠運氣。
就像馬云當年瘋狂練習英語是基礎,給外國人做導游,碰巧遇到了澳大利亞的莫利一家,幫助他辦理簽證,馬云到澳大利亞以后打開了視野,對一生有重大的影響。
如果馬云當時沒有那么多的努力,就不會有運氣碰到莫利一家,就不會在1985年就有出國拓展視野的機會。
我們要在可承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去嘗試,去面對不確定性。
在工作之余,寫寫文章,拍拍視頻,并沒有什么額外成本。萬一寫成了一個作家,拍成了一個大V了呢。
如果涉及到資金成本的,務必不要投資超過自己能承受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