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四支·其三》典故解讀(十一)


?【原文】

箴(zhēn)對贊,缶(fǒu)對卮。

螢焰對蠶絲。

輕裾(jū)對長袖,瑞草對靈芝。

流涕策,斷腸詩,

喉舌對腰肢。

云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

禹廟千年垂橘柚,

堯階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dài mào);

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蘊含的典故】

【箴對贊】

箴,古代一種以規勸、告誡為內容的文體。

南北朝時梁國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贊,一種文體,用于頌揚人物,后衍生出贊美之意。西漢司馬相如的《荊軻贊》,被認為是“贊”的第一部作品。

【缶對卮】

缶,古代一種大肚子小口兒,有蓋的盛酒瓦器。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螢焰】

指螢火蟲發出的光芒。

唐代許渾《秋夕宴李侍御宅》:

“蛩聲聞鼓歇,螢焰觸簾回。”?

也有版本作“螢炤(zhào)”。

【輕裾】

形容人在走動或舞蹈時衣襟飄揚的樣子。裾:衣服的后襟。

北宋著名畫家、詩人文同《晚至村家》詩:

“舊裾飄風采桑去,白夾卷水秧稻歸。”

【流涕策】

策:古代大臣獻給皇帝的意見書。

語出西漢賈誼寫給漢文帝的《治安策》,其開篇即有“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之句,因稱“流涕策”。

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時僅33歲。

西漢前期匈奴強盛,常侵犯漢朝邊疆;漢朝剛剛建立,法規制度粗疏而不嚴明;諸侯王超越本身的權力范圍,導致中央與地方權利不平衡,雖然漢初鎮壓韓信、英布、陳狶等諸侯的叛亂,沉重地打擊了異姓諸侯王的割據勢力。

但到漢文帝時,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仍然很大,力量很強,直接威脅著西漢中央朝廷的安全,淮南王、濟北王都因為謀反而被誅滅。

漢文帝六年(前174 年),賈誼二十七 歲,文帝征見,拜為梁懷王太傅。

此后,文帝多次向他征求治國方略,賈誼亦多次上疏陳說政事,針對以上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班固將賈誼這些疏的要點匯集在一起,記入《漢書·賈誼傳》中,就是后世流傳的《治安策》。

【斷腸詩】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相傳其對婚姻不滿,故詩詞多幽憤哀傷情調,后人輯有《斷腸詩集》、《斷腸詞集》傳世。

朱淑真父親本是官場上的人,母親也很勢利,逼著朱淑貞與當地的一個小官吏結婚。

開始朱淑真還對丈夫抱著很大的希望,希望丈夫心懷大志,可惜她丈夫毫無大志,一事鉆營,搜括錢財。

他公事之余,整天泡在妓院中。后來她丈夫竟還動手打她,她太傷心無法忍受,只得與她的丈夫分離。

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

“獨行獨坐,獨唱獨酌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說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云中熊虎將】

云中:漢代北方有云中郡,在今山西北部及內蒙古一部分。

熊虎將:指西漢名將魏尚,相傳他鎮守云中時,匈奴遠避,不敢近邊。

魏尚鎮守邊陲,防御匈奴,作戰有功。后因上報朝廷的殺敵數字與實際不符,只差六顆頭顱,被削職查辦。

郎中署長馮唐認為對魏尚的處理不當,當面向皇上直諫,文帝派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過,恢復了他云中太守的官職。

他治軍嚴明,關心部下,軍帛租稅全用來犒勞部下官兵,并用自己的俸祿,殺牛宰羊,每五日一次宴請自己的部下,部下都很擁戴他。全軍氣勢很高,軍威大震,匈奴畏懼。

【天上鳳凰兒】

解一:

天上:指朝廷。

鳳凰兒:“鳳凰池”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是中書省所在地。中書省掌管朝廷機要,故多以“鳳凰池”指宰相職位。

解二:

鳳凰兒即鳳雛。

北周庾信《楊柳歌》:

“可憐巢里鳳凰兒,無故當年生別離。”

漢民歌《隴西行》:

“鳳鳴何啾啾,一母將九雛”

后來鳳凰兒多用來贊美別人兒子。

【禹廟千年垂橘柚】

語出唐代杜甫《禹廟》詩:

“禹廟空寺里,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

【堯階三尺覆茅茨】

古書記載,帝堯生活簡樸,他的居室茅茨土階,但土階只有三尺,并且茅茨不剪。

茅茨土階:是中國建筑發展的原始階段。

“茅茨”就是只用茅草做的屋頂,在古代人們還沒有掌握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時候就用茅草堆砌成屋頂。

“土階”就是把素土(天然沉積形成的沒有摻雜砂石的土)夯實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臺,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玳瑁】

海龜科的海洋動物,背甲多被用于制作工藝裝飾品。

【海棠經雨,臉邊青淚濕胭脂】

宋代宋祁的《錦纏道·燕子呢喃》: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笠翁對韻》系列直達:

最近的《笠翁對韻》解讀要怎么用?

《笠翁對韻·一東·其一》典故解讀(一)

《笠翁對韻·一東·其二》典故解讀(二)

《笠翁對韻·一東·其三》典故解讀(三)

《笠翁對韻·二冬·其一》典故解讀(四)

《笠翁對韻·二冬·其二》典故解讀(五)

《笠翁對韻·二冬·其三》典故解讀(六)

本文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我。

主要參考資料:《笠翁對韻》霍俊明注釋,中信出版社版本

????????????????????????????《笠翁對韻》百度貼吧

????????????????????????????《笠翁對韻》百度文檔

?????????????????????????????其他網絡及網站資源

如果今天的解讀對您陪孩子讀《笠翁對韻》有所幫助,希望您能把文章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幫助更多小伙伴。

看到這篇文章想要跟著我一起繼續學習《笠翁對韻》的小伙伴也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立里言。一個專注學習方法,學習資料的公眾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