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忙碌的時候總覺得喘不過氣,尤其是在遠離家鄉的帝都北京。閑下來的時候卻總容易陷入散漫,看看雜志,隨便聽聽音樂,一下午的時光就這樣緩緩逝去。這種逝去是舒適的,有些依依不舍的情意。但是偶爾也會感到有些落寞,因為這種時刻總是不斷提醒自己始終是“一個人”的狀態。
四月的北京很少下雨,空氣里充滿著干燥的熱鬧。校園里的樹仿佛在一瞬間變綠,或許是我疏于觀察生活吧,總覺得萬物生長的過于野蠻。隔一周往窗外望一眼,發現景象已經十分不同了。從最初可以清晰看到樹枝枝椏到看到綠濛濛的嫩芽再到完全看不見樹枝的形狀,樹葉急促的竄出來,吞噬著枝椏的孤寂,好像急于遮掩著什么。但是那綠率性而忘我,讓人不忍猜測它的心思,就算是遮掩,也坦坦蕩蕩聲勢浩大的集體行動,真是有種童年稚氣的可愛。
這段時間校園里總是漂浮著一些茸毛。據說是楊絮和柳絮的混合體。校園面積小并且種的大多樹都是楊樹柳樹,日常散步撲面而來的楊絮讓人覺得不爽快。雖說春天是個每一寸空氣里都洋溢生機的季節,但也不能過于擁擠的占人們的生存空間啊。落在我睫毛上的楊絮好像在趾高氣昂的宣布它終于誕生了,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必須向春天行注目禮。這時候,我真希望下一場不大不小的雨。20度的濕潤,把這些毛毛都沉淀到泥里,也可以篩篩浮躁,讓北方的春不那么濃烈輕浮。
來北京日子雖然不長,但是我常常被一些細節觸動,進而對這個城市的氣質有些感知。
總結來說就是,這個城市過于濃烈。人多,欲望過于濃烈。車多,空氣過于濃烈。冬天里的蕭瑟過于濃烈,春天里的熱鬧過于濃烈。在我走在街上看各種各樣的人時,我常常產生一種加快腳步走到樹蔭角落里的沖動。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想念那個有著溫暖格局的陪伴我18年的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