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2016年 2月24日-3月6日,在廈門海滄天竺山進行為期十天的內觀修行,十天的體驗很美好,我想和你分享我的體驗。如果你也想嘗試內觀修行,我想請你忘掉這篇文章提及的禪修方式。佛陀說:你必須自修,自悟;已到對岸的人,只能指出那條路而已。
內觀簡介
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在長久失傳之后,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凈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后,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凈化的過程。這整條(法的)道路,對于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藥方;而且不是只專屬于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沒有任何限制;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沖突。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以上簡介來自中國內觀網)
皈依三寶
內觀是一門佛法,修行學佛, 要先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即皈依覺悟的特質。皈依佛不是和人爭論“耶穌的是不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當然是神的兒子,耶穌的眼里充滿愛、慈悲和善意。信奉耶穌,從耶穌中獲得啟示,在自己身上發出愛、慈悲、善良的特質。皈依佛不是每日唱誦“皈依佛、皈依佛、皈依佛”,佛陀是完全覺悟的人,皈依佛是皈依佛的特質,覺悟的特質,也就是使你自身能夠覺悟,只有自己的覺悟能夠保護你,而不是別人的。必須皈依自己的覺悟,必須培養覺悟的特質,否則就是盲目的信仰。
皈依法,是過著合乎正法的生活,從自己身上培養出正法,培養出戒、定、慧。法不是一種宗派,也不是一種宗教組織,法是宇宙的自然法則,過著合乎自然法則的生活就是皈依法。
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個僧,而是皈依任何走在這條正道上的人所具有的特質。
戒定慧
內觀修行之道為八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圣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訓練,也就是戒、定、慧。
戒是道德的修養的訓練,戒除所有不良的語言和行為;
定是專注力的訓練,培養念念分明的能力,讓我們能夠主導并且控制自己的心念;
慧是智慧,也就是培養清凈的洞察力,已照見自己的實相。
戒是修行的基礎,沒了這個基礎,就永遠無法向前邁進。我們都希望能深入觀察自己,培養洞察力,以照見自身的實相,這有賴一顆非常清明平靜的心。必須遠離諸惡行,心才有可能變得安詳,也才能夠開始往內深觀。
定是專注力的訓練,將心于注與氣息上,嘗試不斷覺知息入息出,借此培養心的控制力,馴服狂野的心。
智慧可分為三種: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就是聽來的智慧,例如聽老師授課、閱讀經典書籍、聽演講,而從別人那里學來的智慧。
思慧是知性上的理解。就是在聽聞或閱讀某種說法之后,予以思量,考量其是否合理、有用且實際,考量后覺得滿意,才信受奉行。
修慧是來自個人對真理親身的體驗與領悟。這種修證而來的智慧,可以改變內心的本質,繼而改變個人的生命。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學習、思考、實踐。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技能就是不斷歷經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再思考->再實踐后,我們才能駕輕就熟,智慧修行過程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都死在聞慧上,沒有人教,臣妾做不到啊)
名詞解釋
接下來進入內觀十日課程,為了便于大家理解,一些常用詞解釋如下:
葛印卡老師:祖籍印度,是一位傳授內觀靜坐的老師,內觀十日課程由葛印卡老師錄音授課。
助理老師:葛印卡老師委任助理老師協助他指導課程,助理老師在十日課程里與學員一塊修行
事務處:負責學員生活起居的管理部門,有已參加過十日課程的舊生志愿者組成
會晤老師:與助理老師交流靜坐技巧方面的問題或疑惑,中午12點至下午1點是個別私人面談的時間,晚上9點至9點30分可以共開地在靜坐大堂向老師請示。
學員:參加內觀課程的人
開示: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稱為開示,這里指每天晚上7:00-8:15葛印卡老師講解內觀理論
持戒
所有學員在課程進行期間必須嚴格遵守下列五戒:
一)不殺害任何生命
二)不偷盜
三)不淫(意思是:禁絕所有性行為)(此戒原為不邪淫即拒絕不正當的性關系,課程期間為升級為不淫)
四)不妄語(不說謊)
五)不用所有煙酒毒品
除以上五戒外,所有學員還必須遵守以下幾個規則:
- 嚴格遵守課程作息時間(見附錄)
- 從課程的開始至到第十天的早上,所有的學員必須遵守「神圣的靜默」-是指身體、言語及意念的靜默。學員之間禁止有任何形式上的溝通,不管是比手勢、手語、寫便條等等都不被允許。學員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和老師磋商;有關食物、住宿、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則可找事務長協助。
觀息法
課程的1-3日傳授的觀息法。觀息法即觀察呼吸,將注意力導向呼吸,覺知氣息的出入。禪修坐下來,閉上眼睛,身體保持舒適端直,當氣息進來時,意識到氣息進來了,當氣息出去時,意識到氣息出去了。
你也許覺得這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可是開始練習時,就會發現,這是何其困難。當我們觀察呼吸時,內心一個想法升起了,緊接著另一個想法升起了,“這周末小伙伴結婚,忘記托人帶紅包了,哎!”,“今天早上起來時,迷迷糊糊的喊了把燈開燈,哎,壞了神圣的靜默的規矩”.....。內心是如此多的雜念,一個接一個不斷升起,很快的就完全忘記呼吸這回事。然后重新開始,將注意力幾種在呼吸,片刻,心又跑掉了。
“心就是如此惶惶不定,妄念不斷。當我們發現注意力分散時,告訴自己‘又心跑掉了‘,將注意力轉回呼吸。當發現注意力又分散時,告訴自己,‘哦,心又跑掉了’,再將注意力轉回呼吸上。就這樣一試再試,不帶一絲嗔恨。不要刻意控制或調整呼吸,觀察,只是觀察呼吸”。
第2天下午,努力的練習觀息法時,一陣清涼進入鼻腔,身體說不清的舒服。哦,天哪,這是怎么了,每次的入息都伴隨一陣清涼,注意力異常的集中。這才第2天呢,我到了什么樣境界呢。感謝智峰讓我了解內觀;感謝皙智的兩篇內觀感悟,我終于下決心來內觀(見附錄);感謝主管在工期緊張時還同意我來內觀;感謝家人,在擔心我可能被傳銷時仍舊支持我來內觀;感謝.....。哦,心又跑掉了。
晚上開示時,才明白,體外的空氣溫度比體內低,入息時會感到輕微清涼,出息時會有輕微的灼熱,這是一直存在的,自自然然的現象,而我們的心太粗糙,才會未察覺不到。
嗯,保持一顆警覺、專注的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內觀法
第4天,開始學習新的修行方法-內觀法,即觀察身上的感受。
我們對全身有系統地移動注意力,先從頭到腳,然后從腳到頭,從一端到另一端。但在整個過程中,不要刻意尋找或避免某種感受,而是如實地去觀察、去覺知全身所出現的感受,無論那感受是冷、熱、輕、重、癢、悸動、緊、脹、壓力、疼痛、刺痛、脈動或振動等等。不追求任何特殊的感受,只是當身體上的各種感受自然發生時,如實地去觀察它。
嗯,保持一顆警覺、專注、平穩的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堅決的靜坐
第5天開始,在練習內觀法的同時,每天有3個時段,各1小時的時間,要進行堅決的靜坐,即禪坐1小時不改變姿勢,不動腿、不睜眼、不 松手。感受是無常的,升起,又滅去,升起,又滅去。不要對任何一種感受有貪愛或嗔恨之心,只是以一顆平等、平衡的心客觀的觀察每個現象。
和開始練習觀息法一樣,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不然。當打坐10分鐘(可能10分鐘 ,不睜眼沒法看表,況且我也沒表呀)后,膝蓋疼痛不已,希望疼痛快點走開。但是它非但不走開,反而痛得更加厲害。我可是要打坐一小時呢,這點疼痛算什么,強忍著。15分鐘,20分鐘,1個小時很快就要到了,嗯,很快就要到了...怎么回事,老師一定是弄錯時間,1個小時肯定是到了...終于,還是扛不住了,松了松腿,休息一會又繼續打坐。再一次重復了以上過程,再一次松了松腿,休息一會又繼續打坐。1個小時終于到了,雖然堅決的靜坐沒有完成,沒關系,繼續努力。
堅決的靜坐是為了讓我們學會面對痛苦,訓練自己保持平等心,當所有感受都非常愉悅時,清楚知道,我能夠保持平等心,不會對身上的感受起習性反應,當真正的疼痛產生時,也保持平等心。也許只能夠保持幾個剎那的平等心,其余的時間都在起反應,但這幾個剎那是那么強而有力。在一個小時里,這短短的幾個剎那會轉變為幾秒鐘,幾分鐘...
嗯,保持一顆警覺、專注、平穩而平等的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心魔
課程第6日,它出現了,那個讓我內心煩躁不安的,對未來充滿的恐懼,每晚難以入眠的心魔出現了。
我閱讀,以啟迪心智;
我旅行,去接觸未知的人和事;
我長跑,想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睡眠;
我釋夢,試圖了解潛意識下的自我;
.......
我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我以對抗心魔,它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少,但我知道它還在那里,它隨時可能出現,正因為它我來此參加內觀禪修。
我不在逃避,以我現在的心力對面對它,思考它,片刻之后,我知道我贏了,我完全戰勝了它。這不是奇跡,而是我持續不斷的努力在此刻終于開花結果。
你不必在意我的心魔是什么,心魔就是一直困擾你的東西。它可能是小時候經歷的一個場景、可能是一種精神疾病、可能是你以為一直想做,卻遲遲未開始的事,它可能是任何東西。它會時不時出現,它出現時,你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心神不寧。當然也可能是你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心神不寧時,它才出現。你,有心魔嗎?
心魔解除了,可我依舊有貪愛,依舊有嗔恨。嗯,保持一顆警覺、專注、平穩而平等的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時時刻刻的修行
第7日晚上開示后,葛印卡老師提出時時刻刻的修行,即在每時每刻我們都要保持的覺知。走路時覺知腳的感受、吃飯時覺知嘴咀嚼的感受,咽食時覺知咽喉的感受,躺下時覺知身體有感受的部位。日日夜夜,除了沉睡,必須持續的,努力的用功。
困惑
第8-9日,課程接近尾聲,然而在完成一次堅決的靜坐后,情況直轉直下,無數的思緒飛奔而來,無數次在打坐時被思緒打亂,無數次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卻未能如愿。
第9日中午,我向老師請示:
“老師,我們即將結束課程,回到原來的生活,平等心是不是這樣: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我們想著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將會過去,保持平等心,不貪愛,不嗔恨。”
“不是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們先避開,過段時間再回來面對。平等心不是在碰到問題時才來考慮,那時已經晚了。平等心需要不斷練習,慢慢就會發現原來要4個小時才能從情緒走出來,現在可能只要2個或1個小時就能走出來。”
“老師,我經常思考問題,這十日的課程里我想通了很多問題。可是我發現思考的力量太過于強大,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最近這兩天的心境特別亂。”
“我們不希望你僅僅靠思考去面對問題,還希望你不斷的練習,慢慢的,自然而然的你的心就會平靜。”
是呀,心魔解除了,可我依舊有貪愛,依舊有嗔恨,二十多年培養的習性怎么能祈求在十日的課程里解決呢。不斷的練習,努力的用功自然而然的你的心就會平靜。
嗯,保持一顆警覺、專注、平穩而平等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覺知與平等心
覺知與平等心 —— 這就是內觀。若是能同時練習覺知與平等心,就能從痛苦中解脫。如果我們有覺知,卻缺乏平等心,那么我們對各種內在的感受的覺知愈強,對感受就會愈敏銳,就愈可能起習性反應,而因此增加痛苦。反之,如果我們有平等心,卻對自身的感受一無所知,那么這種平等心只是表面上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習性反應仍持續地進行,而我們卻渾然不知。因此我們應該在心的最深層,同時努力培養覺知與平等心。要對身體內發生的一切,能保持覺知,并且不對它們生起習性反應,了解無常變化的特性。
慈悲觀
生活中,不想要的一再發生,想要的卻渺不可得。我們都曾經歷過生命中的不如意——焦慮、煩躁、不和諧、痛苦。即使眼前這一刻,并沒有什么不如意,但我們記得,會有再發生的時候。
我們不會將自己的不快樂只局限在自己身上,反而不斷將自己的痛苦傾倒在他人的身上。我們自己痛苦,也把痛苦帶給家人。一個不快樂的人,會使得他的周遭充滿焦慮不安的氣氛,任何人進到那個環境中,也會感到焦慮和不快樂。就這樣,個人的緊張不安,匯集成整個社會的緊張不安。
第10天,我們開示修行慈悲觀——對他人生起善意。修行平等心,心從盲目反應的習慣中解脫出來,開示能采取對自己或他人有創意的、有建設性的、有益的積極行為。有了平等心(舍),純凈心的其他物質會接著產生:幫助別人而不要去回報的善意與愛心(慈);同情別人的失敗與痛苦(悲);分享別人的成功與好運(喜),這 四種特質是修習內觀必然結果。
愿一切眾生快樂、安詳,愿一切眾生得以解脫、解脫、解脫
圓滿日
第11天,是課程的圓滿日。葛印卡這個智慧的老頭,把一切都考慮到了。
“早上4:30 - 9:30,你們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練習正法的使用面。而每個晚上,我們進行法的開示, 來澄清方法,澄清正法的使用面。自然在這過程中,自然會有法的理論暴露出來。有時,法的理論跟我們的傳統信仰并不相應, 跟我們哲學信念并不吻合。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把它擱一旁,把那部分擺一邊,就接受你能接受的就好”(我正在糾結你生死輪回觀呢)。
內觀結束了,修行才剛剛開始,保持一顆警覺、專注、平穩而平等心,持續不斷的用功。
參考資料
附錄
課程作息時間表
皙智的2篇內觀感悟
Disconnect-內觀禪修十日
我不會出家,因為正迷戀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