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的終點是生活。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要會學習,也要會休息,不要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正如英語名言所說,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生活,不是生存,在活著之外,它應該有更高貴的追求。



事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很大的成就感,但絕對不是全部。有些東西,它替代不了。

之所以會對以上一些句子有觸動,恰恰是因為它說出了某些我內心深處的想法。我曾有一段時間陷入了一種奇怪的認知里。我把除了學習之外的幾乎所有事情都看作是浪費時間。是否荒唐?是的,那是曾經。這種狀態注定不能長久,因為人會崩潰,會松懈,特別是開始有一個缺口的時候,然后就會決堤,甚至崩盤。

在有些時候上,通勤的時間的確是一種浪費,走路也是。可是我們不能全部否定所有看似浪費時間的行為。例如,感情的培養需要時間,冥想需要時間,冷靜也需要時間。恍惚是一瞬間,被某種東西敲打,我才意識到,時間的確是很珍貴,但并不意味著你的使用方式只有學習與工作。

實質上,這種觀念的萌生背后有很多因素。首先是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父母的活法或者說,生活方式始終都貫穿著我們的童年時光以及青年時光,我們在無形中認識到了他們對待時間的態度以及消費的態度,休閑的選擇。對于我,自懂事以來,由于工作繁忙,從未試過在節假日與父母出去游玩,回到家就是幫忙。即使哪天需要去逛街,也僅僅是因為家里缺了什么東西,或者說我需要購置一些衣物書籍之類的,逛逛商場,商業街,然后回家。我學會了什么度假方式?最多時候的選擇是呆在家里。而且,這看起來也是最低成本的,因為你并不需要額外支出更多。漸漸的,就會有一種思維扎根在我腦子里,這種方式最省錢,哪里也不去,即使一定要去什么地方,什么也不買。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現象,而非本質。同理,對于一個事情,我們只猜到了表面,卻忘了本質。

為什么要省錢?誰給我的心理暗示?我自己。可是,生活不是這樣的,它希望我們不斷去嘗試,去突破。首先,我們要選擇去接觸陌生事物。

再者是,心理暗示。

慶幸的是,我意識到了這么一回事。我清醒的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精彩的東西。除了學習工作,我們還可以享受春光。的確,經濟條件與物質條件是基礎,在其上,還有精神追求與價值實現。

若為凡夫俗子,難免的,會有各種情感。若是心情不好,散散步就是一個好選擇。這種花費時間的方式如何?況且,在我們不斷長大的過程,父母也在不斷的衰老,何不選擇一些時間與他們說說話,好讓他們安心。我們在一個家里啊。

有言,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很重要,同時,獲得知識的渠道與方式也在越來越多元化,其習得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每個人都像是在趨同,可是每個人之間的差距又像是在不斷的被放大。



我們需要安靜。我們在照顧肉身的同時,還要兼顧靈魂,或者說心靈。正如,社會在不斷發展,然而社會內核卻始終是那幾樣。只有心是定的,其他的發展與變化才有依著點。

也許,我們需要一棟房子來給予我們安全感。租與買的區別是什么?這個不好說。我堅信的是,自由。當然,這種自由,需要我在種種不自由的情況下打拼,積累,成長,才有資格擁有。交通又是為了什么?

我們究竟想通過時間得到什么?我們在這世上所擁有的,不就是自身與時間嗎?人,是向死而生的。拋開這點不談,我們是為了生活。生活,應該有自由,有理想,有激情,有動力,有力量。

我們最終的終點是生活。

我們的目標,怎么可能只有那么一塊小小的天地,只有工作與學習?敢于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未來,承擔了風險,卻也投資了未來。

人,若有靈性,何需畏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嘿,你們回來啦!”天真的學妹每次看到我們吃完飯回來都這么叫,當然,聽到這種聲音,一上午的疲乏也就轉化成能量了...
    酥餅子閱讀 187評論 2 4
  • 記得小時候老師夸我作文寫得好,我很開心,很用心的學語文,高考考了八十來分,滿分一百五十。愛情也是這樣吧,無所的揮霍...
    乞丐吧閱讀 212評論 0 0
  • 近期目標: 1.學習前端(js+html+css) 2.spring 關于注入: 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set注入,...
    阿西Enzo閱讀 219評論 0 0
  • Chrome 有一個插件,是可以同步此次瀏覽的網頁,然後就可以直接關閉。當再次打開的時候,只要點那個插件按鈕的「重...
    Stewie閱讀 21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