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程序猿,你該學點經濟學了!

前言:

筆者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程序猿,不僅僅是代碼敲得好,其他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同樣很重要。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也慢慢的往管理層發展。這個時候溝通與協調能力變得更加重要,而一些策劃,推廣方面的知識也同樣是不可缺少的。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經濟學。懂得一些經濟學的知識,不僅能在工作中運用,還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作用,那就是理財!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從曼昆的經濟學十大原理開始,一起來學習,程序猿的經濟學!

1.什么是經濟學?

「經濟」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 oikonomous,意思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感覺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但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家庭和經濟之間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

「經濟學」則是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經濟學的研究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但是總的來說可以用幾個中心思想統一描述出來。而曼昆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則是提煉得最為精辟的,也是最多人推薦的。

2.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舍

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面臨著權衡取舍,小到每天吃什么,大到工作和伴侶的選擇。

經典的權衡取舍是"大炮和黃油",放在我們國家的話就應該是"小米和步槍"。當國家在保家衛國的步槍中投入的更多,那么人們用于生活的小米的支出就會更少。

作為一個程序猿,我們面臨的取舍就更多了。很多小伙伴應該深有體會,有些領導在布置任務時,即要求速度要快,又要求質量要高,只給你一天時間,但是又要求你考慮得面面俱到。

以前每次聽到這樣的要求時,都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罵一句,MLGB,你行你上呀。但是學了經濟學后,你就可以拍著桌子告訴他,偉大的經濟學家曼昆說過,人們面臨權衡取舍!

當然,玩笑歸玩笑,我們在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要懂得權衡取舍了,當遇到不重要的模塊的時候,那么就以時間為主,質量的話可以稍微放低一點。但是遇到一些很重要的模塊,比如說數據庫的規劃,那么就要以質量為主了,哪怕領導已經要求了,也應該再次嘗試爭取一些時間。

3.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前面我們說到了權衡取舍,那么我們做決策的時候就會對比兩者的成本和利益,但是很多情況下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拿一個知乎上常見的問題來舉例,比如「我想辭職回家,全職自學,然后轉行做程序猿,大家覺得可取嗎?」,這里就面臨權衡取舍了,到底應該是轉還是不轉,那么我們就要考慮轉行的成本和收益了,這里我們只對成本做分析。

首先很多人講到成本,會先想到轉行這段時間的花費,比如說衣食住行,學習或培訓的費用。

但這其實并不準確,某件東西的成本應該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其他東西,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回到轉行這個例子,那么轉行的機會成本并不應該包含衣食住行,因為無論你是否要轉行都是需要衣食住行的,除非你轉行會導致你的衣食住行成本變高。

其次轉行的最大機會成本應該是時間,而這段時間你可以用于其他事情,比如說工作,所以轉行的最大機會成本之一就是這段時間你如果用于工作能夠獲取到的收益。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運動員都沒有讀完大學就退學從事職業運動了。因為他們如果不讀大學,而是從事職業運動,每年可以賺幾百萬美元,所以他們覺得讀大學的機會成本太高,就不愿意讀完大學了。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贊揚一下我最喜歡的 NBA 球星之一的石佛鄧肯,他可是為了實踐對母親的諾言,硬是推遲了兩年,等到讀完大學才進入NBA)

4.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首先我們要知道,經濟學通常都是假設,人是理性的。而理性人所追求的目標都是利益的最大化。

然后我們再來看「邊際」,所謂的邊際,其實就是指邊緣,有點類似于我們大學學的微積分。

理想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利益和邊際成本來做出決策。

拿一個很出名的例子來說,就是飛機起飛前的機票價格。假設一架飛機有 100 個位置,起飛一趟所要的成本是 5 萬元,那么一張機票的成本應該是 500 元。按照常理來說航空公司不應該以低于 500 元的價格出售機票。

但是航空公司作為一個理性人,他要通過考慮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來做出決策。現在飛機馬上就要開了,這個時候無論賣不賣票,起飛的成本都不會變了,那么增加一個乘客的成本就只有一瓶水和一包花生的費用,所以就算是低于平均成本 500 元,航空公司還是會愿意出售機票。

(我們吃第一個橘子的時候邊際收益是最高的)

5.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比如懲罰或者獎勵的預期。

在經濟學研究中,激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一部分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整個經濟學的內容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人們對激勵做出的反應,其余內容都是對此的解釋」。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筆者曾經的公司,將加班費降低了,導致自愿加班的人變少了。這就是人們對激勵做出的反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激勵反應都是那么簡單明了的,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個案例就是,「安全帶的發明提高了車禍發生率」。這個結論是不是有點反常規呢?

首先人們選擇謹慎開車是有成本的和收益的,成本是司機的時間和精力,收益是避免了車禍帶來的傷害。

然后安全帶的發明會提高車禍發生時的存活率,降低傷害。那么謹慎開車的收益就會降低。

謹慎開車的收益降低,那么人們選擇謹慎開車的程度就會更低,所以車禍發生的幾率就更大了。

因此安全帶的發明提高了車禍發生率。

(金錢激勵出來的孝)

6.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我們通過一個反面教材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明朝時候的閉關鎖國。

因為貿易和體育比賽不一樣,他不是說一方贏了,另一方就一定是輸了,貿易的競爭是可以實現雙贏的。

所以對于程序猿來說,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我把一些私人珍藏的知識傳播出去了,那么我的競爭對手強大了,這樣對自己很不利。

然而事實剛好相反,只有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分享,這個行業才能夠更加繁榮向上,每個人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就是為什么 IT 行業那么發達的美國,開源精神那么濃厚。

所以這里我留下我的博客地址,愿意與我互相交流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博客,或者通過博客聯系我,希望能夠有機會與你交流!

http://blog.csdn.net/yulyu

7.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學習經濟學,你會經常看到一個概念,那就是「看不見的手」,這支看不見的手其實指的就是「市場經濟」。

正常情況下,市場會以它內在的機制維持其健康的運行。其中主要依據的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經濟人理性原則,以及由經濟人理性原則支配下的理性選擇。

這些選擇逐步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這些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著每個人,自覺地按照市場規律運行。

拿 Android 行業來說,前幾年移動端異常火爆,Android 從業人員供不應求,這個時候「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會通過價格來調節供需,通過提高 Android 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投入到這個行業中,減少供需差距。

而近兩年 Android 行業開始不景氣,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這個時候「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又會通過價格來調節供需,通過降低 Android 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從而使得越來越少的人會選擇這個行業,這樣也減少了供需差距。

市場就是通過價格來調節供需之間的差距,使得供需之間維持一定的穩定性。

8.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有人可能會覺得,既然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如此偉大,那么為什么我們還需要政府呢?

但其實只有在政府制定了相關規定,并很好的維持市場制度的情況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才能夠施展其強大的魔力。

就比如說農民如果預見他種的糧食會被偷走,那么他就不會老實的選擇種莊稼。這個時候只有政府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才會有農民愿意種莊稼。

所以經濟學家又把政府的調節稱為「看得見的手」。

我們需要政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市場有時候也會調節得不好,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來描述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一個典型市場失靈的例子就是「污染」。

而對于我們這些奮斗在一二線城市的程序猿來說,房價一定是大多數人繞不開的心病。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就是屬于典型的市場失效情況,房價往上漲,需求反倒更高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進行調節了,可是近兩年的情況大家都很清楚,房價是越調整越高,這就是因為政府調節也有時候也可能會失效。

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并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極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

有時所設計的政策只是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權利的人;有時政策是由動機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領導人制定的。

所以當我們學會了經濟學以后,就能夠更好的判斷一項政府策略什么時候是正確的,因為它促進了效率或者平等,而什么時候是不正確的。

對于絕大部分程序猿來說,都是像我這樣,家境一般,回到小城市的話沒有什么資源和人脈。留在大城市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也更加公平和平等。所以我不想逃離北上廣深,因為我一直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夠在大城市有立足之地,也希望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以及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能夠早日恢復他應有的調節能力。

但是無論如何,請記住,房子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

9.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非常驚人的,在 2008 年的時候,美國的人均收入大約是 47000 美元。而尼日利亞的人均收入是 1400 美元。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距都可以歸因于各國「生產率」的差別,也就是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產生的物品與勞務數量的差別。

經濟學家研究表明,決定生活水平的首要因素是生產率,而其他因素都是屬于次要因素。

其實對于我們程序猿同樣如此,我們的生活水平取決于我們的產出量,能干多少活就拿多少錢。有時候有些人會覺得,我明明那么努力了,可是為什么老板不愿意漲我工資。但是你的工資是與你的產出成正比的,對于老板來說,他關心的是結果,是產出,而不是過程。

就像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華為裁員事件」一樣,對于企業來說,你的工資取決于你對公司產出的貢獻,當你的產出遠遠小于你的工資的時候,企業理所當然的會把你裁掉。

所以我覺得華為這樣做,無可厚非。只要符合法律和規定,該分配的分配,該補償的補償,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程序猿,當初聽到這個消息還是難免有點失落的。)

你要明白,對于一個國家是如此,對于一個人也同樣,只有提高你的「生產率」,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水平。技術的研究是一種渠道,寫作是一種渠道,而學習經濟學同樣也是一條渠道。

10.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921 年 1 月 德國一份報紙的價格是 0.3 馬克,但是 1922 年 11 月,不到兩年,一份同樣的報紙的價格為 7000 萬馬克,這就是典型的通貨膨脹。

但是為什么會發生通貨膨脹呢?大多數嚴重或者持續的通貨膨脹,其罪魁禍首都是貨幣量的增長。

近年來,我國為了刺激消費,多次進行擴大內需的計劃,結果導致貨幣發行過多,從而產生通貨膨脹,比如說 08 年著名的「四萬億」(并不是發行了四萬億貨幣)計劃。

作為一個普通的程序猿,對于通貨膨脹的發生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要懂得什么時候通貨膨脹會更容易發生,也要懂得如何在通貨膨脹發生時,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保值,畢竟這都是我們辛苦工作,加班熬夜,好不容易存的老婆本。

11.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

長期來說,貨幣的增加會導致通貨膨脹,但是短期來看,它的影響又不一樣了。

  • 首先貨幣的增加能夠帶動需求。
  • 需求增加,那么企業會提高員工待遇并雇傭更多的員工。
  • 雇傭更多的員工代表著失業率會下降。

所以政府就面臨著權衡取舍了,到底是選擇無視失業率的提高,還是為了降低失業率,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這種權衡在剛剛卸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身上就曾備受爭議,由于 08 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美國人民收入下降并且失業率激增。為了降低失業率,奧巴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而大大降低了失業率。但是最終的結果也將會是導致通貨膨脹。

我國近年來的情況同樣如此,上面我們說到的「四萬億」計劃,同樣是為了降低失業率,但是與此同時也會產生通貨膨脹。

同樣的,對于這些國家政策層次的東西,我們無法控制。但是要知道國家為什么會這么做,什么時候會這么做。這樣我們才能夠順勢而為。

12.總結

本文只是為了展示經濟學所研究內容的概括,在以后的文章中,筆者將更加充分揭示其神秘面容。

熱門文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為什么我寫作出的文章很多重復句,多次的出現重疊。原因在于沒有明確重點部分,查出原因,避免再次出現這樣,認真重復閱讀...
    小偉小偉小偉閱讀 169評論 0 0
  • 前幾天看了《太空旅客》。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不斷地面對抉擇。第一次他被迫提前90年醒來,被迫面對此后孤寂一生...
    zrr123閱讀 292評論 0 0
  • 曾經有人問我你怎么去看生死,當時我想了想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在一次聚眾講道時,佛祖問西游四人:人生有多長? 沙僧...
    戒掉ai閱讀 785評論 0 2
  • 說到開車,我也是老司機,已經有五六年的車齡。之所以能學會開車,也是被動學會的。生性膽小的我,連自行車都不敢騎,卻開...
    尊道貴德Layla閱讀 19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