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腦《博贊思維導圖管理師認證班》】李翔煦 第四幅《中秋策劃》思維導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姓名】李翔煦

【導師】王玉印 袁文魁

【導圖解說】

這一幅導圖是對即將來臨的中秋節的一個方案策劃。為了讓中秋節的習俗與傳統更好地傳承下去并且讓每一個家庭成員增進情感交流,促進親情的表達。展現出中秋這樣一個團圓時刻最本真的意義。

中心圖由一個滿月與一朵牡丹花構成,象征“花好月圓”之意。三個主干都是利用與中秋相關的事物:月餅、祥云以及融入中心圖的牡丹花瓣。分別從主要的策劃內容、起源、習俗來繪制。

1.起源:從中秋發展歷程追溯,中秋這一詞語是在戰國時期的《周禮》一書中出現,后來在唐朝初期成為固定的節日,到宋朝時期,對于中秋的慶祝已經非常盛行。至于中秋由來的原因,一種說法是:秋季,稻谷成熟,農民祭祀土地神而定下了這個節日;另一種則是因為八月處于秋季的中間月份,而十五日又位于八月的中間日期,故名,中秋節。

2.習俗:根據時間、朝代的變化發展,中秋節在西漢時期,有祭拜月神的習俗。到了周代,要擺設水果和月餅來迎寒和祭月。再后來,到了唐宋時,闔家團圓,共同賞月,享用家宴成了普遍的習俗。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在福建,行南浦橋,祈求長壽;掛花燈,祈求得子。山東一帶,要祭土地神,祭月,祭祖以及設立中秋家宴。到了南京,望月樓,游月橋是必不可少的。

3.慶祝:介紹了起源、習俗,那么接下來就應該策劃自己家的中秋該怎樣度過。通過八何分析法,首先,why的思維發散,就是目的,為了傳承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并且紀念祖先的勤勞勇敢,更是為了增進與家人以及朋友之間的親情和友情,利用這個節日,放松心情,減輕自己的學習或工作壓力。具體方案的時間定在十月四日,也就是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地點是長輩的家里。主要人員是所有的家庭成員。主要流程:在飯前,部分子女準備晚飯,其他人包括孩子在內,陪伴長輩聊天。晚飯時,要相互祝酒,分享月餅,以表達美好的祝福和內心的情感。飯后,家人或在家中,或走出家門,共同賞燈,賞月,吟頌詩句,長輩給孩子們講述中秋的神話故事。大家在歡笑中度過中秋之夜……

自我反思:1.起源、習俗應略寫,不該過于繁瑣;2.對于八何分析法的應用不夠熟練,why的發散有些局限,不全面;3.方案的策劃還存在欠缺,整張導圖的聯系與交點不多,不夠融會貫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