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成交的決定性因素,壓根不是我所執(zhí)著的流量和影響力

之前我覺得流量太少,影響力太小,導致我成交少少,細究之下發(fā)現(xiàn),這些都不是關鍵。

聽了昨天的約束理論課程之后,我發(fā)現(xiàn),流量好像也不是最關鍵的那個瓶頸。

如果流量太少是瓶頸的話,那意味著,只要有流量,就會有成交,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即便有流量進來,也還是有不成交的時候,而且不成交的時候居多。

所以流量頂多算一個制約因素,不是瓶頸,至少現(xiàn)在不是。

另外一個我考慮的是影響力。一個人不購買,影響力占了很重要的因素,她不夠信任你,你也就無法影響她。

但就算你能影響一個人,影響她去做一些事情,但她未必會購買,可能是她不需要,可能是她支付能力不足。

所以,一個有需求的人會不會購買,取決于三個因素:足夠痛苦,足夠信任和支付能力。

如果她足夠痛苦,痛苦到想要改變,也相信我能解決她的問題,同時又具備支付能力,那成交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之前那些沒有成交的人,要么還不夠痛苦,要么不夠信任我,要么支付能力不足,是否足夠痛苦和支付能力,是我決定不了的,只能讓宇宙大大幫我過濾。信任,是我可以使得上力的地方。

信任工程這邊,我確實做得不夠好,我甚至前段時間才開始收集學員的見證,以前都沒有用心去收集。

以前花很多時間寫文章,引流,解決了流量枯竭的問題,雖然現(xiàn)在流量不多,但如果能解決信任的問題,成交應該會多得多,畢竟來的流量都是很精準的。

在我自己的課程這邊,流量和影響力,目前是制約因素,是不是瓶頸,我還不知道。假如說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還是有不成交的可能。

最明顯的就是,推廣紫雨老師的課程,紫雨老師的影響力很大,一個人哪怕是沖著紫雨老師來的,我也未必每次都能成交。

如果這樣的話,在我自己影響力還很有限的時候,成交少就不足為怪了。

記得在幾年前,我學寫軟文的時候,當時有一個觀念是去優(yōu)化一個關鍵字,只要別人去年搜索這個關鍵字,就能找到你。

我想的是去優(yōu)化課程的關鍵字,但問題是,當時推廣老師的課程,如果別人去搜索這個關鍵字,購買之后未必跟我有關系。

當時我的想法是,如果我有自己的課程就好了,我只要優(yōu)化這個課程的關鍵字,別人搜到肯定就是我了,推廣自己的課程比較容易。

但是現(xiàn)在我有自己的課程了,我的想法又變成,老師的課程比較好,推廣老師的課程應該更容易。

但,即便老師的課程更容易推廣,我的成交不還是那樣嗎?沒見得多了多少。

為什么現(xiàn)在我會覺得推廣自己的課程比較難?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的課程不夠好。

如果我對自己沒有信心,別人又怎么可能對我有信心呢?我怎么看自己,別人就怎么看我。

我到底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有信心?我總覺得自己的課程不夠好,到底怎樣才算好?學員的見證一個一個出來,這不就是最好的成績單嗎?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所以我覺得我的瓶頸,應該出在內(nèi)核上,自我推翻的模式。

自己沒有課程的時候,覺得推廣自己的課程比較容易,自己又課程了,又覺得老師的課程比較好,比較容易;

沒有流量的時候,覺得有流量進來,就能成交了,但現(xiàn)在有流量進來,又覺得如果我的影響力足夠大,就能夠成交了;

我相信,照這么下去,等影響力的問題解決了,也徹底打從心底相信,我的課程能解決問題了,又有其他的問題冒出來,導致我成交少少。

所以,核心的問題,不是流量太少,不是影響力太小,不是課程不夠好,而是自己覺得還不夠好。流量,影響力,只是制約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